低碳经济、农业和养蜂业
最早正式提出“低碳经济”一词的是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意为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农业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来源,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同时又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可以说,“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一个重要领域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效益的领域。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变。养蜂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养蜂业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显重要,必须避免走入高碳发展的歧途,而要跻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套措施之列。
蜂业经济及其现状蜂业经济,是养蜂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养蜂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规律是养蜂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从微观角度上看,蜂业经济是由养蜂获得的蜂产品产值、蜂产品经营贸易、加工增值和蜜蜂授粉经济组成的。
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从业人员约30万,养蜂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养蜂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作出了突出贡献。2009年全国蜂群数量达到820万群,蜂蜜产量上升到40万吨,蜂产品总产值达40多亿元。可以说,蜂产品产值、蜂产品经营贸易、加工增值成为了我国现阶段蜂业经济的主体,然而蜜蜂授粉农作物增产带给人们的经济效益微乎其微。
中国养蜂业重产品,轻授粉在中国,绝大部分蜂场以收获蜂产品为主要经济收入,为农作物授粉的专业蜂场极少。随着“养蜂业是有竞争力的创汇农业”这一理念的形成与普及,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养蜂主要目的是获取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产品,而且蜂产品出13:量达到生产量的50%以上,均居世界首位,而且可以说国内还没有哪一种大宗农产品有这样高的出口比例;而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非常关注和重视由于蜜蜂授粉而带来的丰厚产值。澳大利亚蜂产品产值450万澳元。蜜蜂授粉作物的产值是2亿澳元(1982),两者比为1:45;美国农业部门统计蜂产品产值是14亿美元,而蜜蜂授粉作物产值达200亿美元,两者比为1:143(1981);加拿大两者比例为1:200。我国蜜蜂授粉农作物增产带给人们的经济效益微乎其微。
中国养蜂业重原料和半成品生产,轻二次开发
蜂产品是蜜蜂活动的产物,包括蜂蜜、花粉、蜂王浆、蜂胶、蜂蜡、蜂毒和蜜蜂幼虫等。目前我国市场上蜂产品主要以蜂蜜、花粉、蜂王浆、蜂胶四类为主打产品,大多以保健品的面目出现在市场上,产品种类和价格都大同小异,但产品多以原料和半成品为主,包装粗糙,科技附加值低。即使进行二次开发,也主要集中在对传统蜂产品的升级换代上。
中国养蜂业重转地饲养,轻定地饲养蜜蜂能在短时间内采进大量的饲料,人们正是利用蜜蜂的这种习性,转地放蜂、追花夺蜜,以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我国目前养蜂主要有2种形式:即定地养蜂和转地养蜂。“勤摇蜜、多取蜜”是我国养蜂界的传统思想,而养蜂者的主要收入也均来自于蜂产品的销售,转地养蜂作为一种流动饲养蜂群的方式,能克服当地蜜源资源的不足,充分利用外地蜜源条件,发挥蜂群生产潜力,提高产品的产量。在中国,转地饲养始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盛行于全国。转运蜂群的路程近则几十公里,远则干公里上;由于养蜂对蜜源条件的需求以及养蜂经济效益的需要,所以全国只有极少数饲养西方蜜蜂的蜂场采取定地饲养。
中国养蜂业重单一饲养,轻立体种养我国养蜂业的发展模式及发展定位仍是停留在传统生产方式和经济模式,这种传统经济模式只追求蜂产品的高产稳产,只有资本和劳动的循环,而养蜂者的主要收入也均来自于蜂产品的销售,这种传统经营模式长久以来就贯穿于我国蜂业的发展。也正是基于养蜂者的经济收入的单一性,导致了蜂业发展呈单向线性开放式的前进,即“养蜂一一产品”的单一饲养模式。而中国养蜂业迈入生态良性循环,建立养蜂业的立体种养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仍停留在书面1-
中国养蜂业的低碳发展之路鉴于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向低碳经济转型正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确保能源安全、提升本国在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中地位的重要手段。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的紧迫任务,因此探索我国养蜂业需及早规划低碳发展之路。将“昆虫授粉”
作为一项产业蜜蜂授粉
能使农作物、果树、牧草以及其他植物增产,提高种子或果实质量,产生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农业生产的目标是作物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化肥和农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曾经为解决人类粮食问题作出贡献。但是,化肥和农药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弊端已经被认识,它不仅影响土壤的有机构成、农作物的农药残留和食品安全,而且其生产过程,本身就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采用蜜蜂授粉将会大大改善这一局面: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节省劳动力。大量研究成果表明,通过蜜蜂授粉,可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使农作物的产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据美国农业部调查,1998年美国近400万群蜜蜂中,用于授粉的蜂群达250万群,常年用于授粉的蜂群达100多万群,授粉使农作物增产价值为146亿美元,美国和加拿大直接或间接依赖蜜蜂授粉的农作物和牧草的价值分别是蜜蜂产品本身价值的140多倍和200多倍:澳大利亚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
每年可增加产值1~2亿澳元。所以说,通过昆虫授粉为作物增产而取得经济效益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多年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对利用蜜蜂为作物授粉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在授粉蜂种选择、授粉蜂群组织、蜜蜂授粉机理及增产机理的研究等方面成效显著。因此将‘昆虫授粉”作为一项产业,使之规模化、产业化已成为当前养蜂界的当务之急。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建立“以蜂养蜂”的蜂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即:提高单位天然资源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品量(或产值或服务量)。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环境效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循环经济和低炭经济的根本宗旨一致,发展循环经济是引导低碳经济发展现实而又可行的选择,两者都是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建立以蜂为媒介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就是利用不同生产部门中不同物种和不同生产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植物——动物共生系统(见下图)。
①蜂与农作物之间,蜂食用花粉同时为农作物授粉;
②农作物与禽、畜之间,禽、畜的粪便可以为农作物施肥;
⑧蜂与禽、畜之间,蜂尸是禽畜的优质饲料。
蜂、农作物和禽、畜之间共存互利,而无论是蜂、果蔬,还是禽、畜,本身均可以产生效益。以蜂为媒介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在质上为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在量上是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有机体,各系统内分别有产品产出,各系统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互相衔接,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闭合生态产业网络,其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将农业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为实现农业的低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确立定地为主小转地为辅的养蜂方式养蜂业的低碳发展,应该建立节约型和效益型的蜂业,即尽可能节约各种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以最少的物质投人,获取全社会最大的产出收益。蜂群转地饲养追花夺蜜,一直被养蜂业视为增加蜂产品产量,提高养蜂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转地养蜂不仅存在人力、物力上的高消耗,蜂群及蜂数不能巩固、病害严重、容易蔓延且蜂产品质量不高等饲养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要想“就养强群,收成熟蜜”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转地养蜂方式,实施定地饲养辅以小转地养蜂方式。这不仅可以使蜂群繁殖快、能够养成强群,多分蜂、少得传染病,而且投工少、开支小、产量稳定,同时辅以短距离转地采蜜保证蜜源,蜂产品的经济效益亦得到保证。低碳农业经济提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崇尚自然的饲养,以“定地辅以小转地饲养”为蜂业基础,不仅能够促进和改善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恢复当地生态系统,而且能够高质量生产蜂产品,按照能量流、物质流原理整顿蜂产品市场,在建设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的基础上,获取多种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加大研究力度,进行二次开发目前我国蜂产品多以原料和半成品为主,包装粗糙,科技附加值低。因此,加快新产品研制和加大对蜂产品开发的科技投入,努力开发具有特色、高技术含量的特种蜂产品,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对蜂蜜、蜂王浆等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就必须加大对蜜蜂及蜂产品的研究力度,注重产学研结合利用医药制剂及生物工程的研究优势,了解蜂产品的成分、保健及医用作用,不断开发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特别是蜂产品的药用功能,蜂产品是特殊的活性蛋白类物质,对人体具有抗炎、抗疲劳、抗辐射、抗肿瘤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再生,促进新陈代谢等诸多效应,故被誉为‘新的长寿因子”。如蜂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萜烯类等诸多活性物质,能抑制和杀灭许多细菌、真菌和病毒,被视为“天然广谱抗生素”。蜂毒是一种具有高度药理作用和生理活性的天然毒素,它由多肽、酶类和生物胺等物质组成,可治疗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神经痛等疾病。将蜂产品用于医疗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同时,被称为“三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因其品质好、无农药残留或微农药残留,深受消费者欢迎。所以建立蜂产品的“三品”模式,提高蜂产品的安全性能,也将成为蜂产品研发的重要方面。
低碳意味着环保,意味着节能减排,意味着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发展低碳蜂业经济是养蜂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它意味着思想理念的革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科研技术的更新,是中国蜂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其来之也正当其时。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徽州区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04-26
浅谈发展现代花卉产业 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以云南04-26
中国中阶煤和高阶煤的储层特性及提高单井产量主要对策04-26
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涨的原因及主要对策分析04-26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对策04-26
关于构建订单粮食经营体系的几个问题04-26
关于杭州竹业发展与竹业创新开发的研究04-26
论信息时代的网络隐私权保护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