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围绕科技创新这个主题,分析了我国专利法律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力求通过完善专利法律制度以进一步的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和活动。
[关键词]科技创新;专利制度;专利保护
一、科技创新的涵义
科技创新是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简称。科学创新实际上可以理解为知识创新,是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和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和基础,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延伸和落脚点。建立专利制度、实施专利法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保护专利权,起到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完善专利制度,使其顺利运作,将会推动科技创新的工作。将专利工作纳入到技术创新体系中,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专利制度,就是通过授予发明创造者法律认可的“专用权”,使获得专利的权利人具有了排除他人非法原因而使用该专利技术或生产该专利产品的绝对权,以弥补因科技创新所付出的资金,回收投资并从中获益。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是专利制度产生的基础和前提;而专利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又是促进人类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手段。同时,专利制度也是调整市场经济有序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专利制度的国际化、统一化、协调化的发展,必将会促进二十一世纪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专利权是核心争竞力
世界上一些经济、科技大国强国,同时又是专利大国。如日本每年发明专利申请达40多万件,美国20多万件,德国15万多件。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企业也是如此。IBM、杜邦、日立、飞利浦等大公司,目前拥有有效专利数万件,每年的发明专利申请就有上千件,有的高达1万多件,如此多的有效专利成为他们雄霸国际市场最重要的资本。而我们全国上万个企业、5000多个县级以上的科研单位、1000多所高等院校全年的发明专利申请只相当于国外一个公司,有很多企业没有一件专利,差距非常之大。保护专利权,是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全世界有170多个国家实行了专利制度,专利权保护日趋国际化,关税壁垒逐渐拆除。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仅仅研制出了高新技术成果还不足以拥有市场竞争优势,只有将其取得专利保护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我国专利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一)专利权促进和引导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科技人员若想占有优势,就必须做到知己知彼,避免闭门造车,而应在最新、最高的起点上确立科研课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借助知识产权的有关文献尤其是专利文献。专利文献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历史记载,也是科研成果结晶的宝库,科学技术是具有继承性的,如果科研人员不重视专利文献的利用,盲目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而研究出来的所谓科研成果实际上是早已经申请并利用的专利技术,就是一种科技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由于专利文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文献,还是一种法律文件,若使用的虽是自己开发出来的却早已被别人申请专利的技术,在实施时已构成了对他人的专利权的侵犯,还必须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因此,科技创新需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知识产权在科技创新中起导向作用。
(二)专利法律制度为科技创新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科技创新者一旦获得了专利权,就成为这一成果的独占和独享者,未经产权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否则就构成侵权。专利权的核心就是要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这一特性决定了拥有创新成果不等于拥有专利权,更不等于拥有了竞争优势,正因如此,专利权才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我国1985年施行《专利法》以来,专利申请和批准量均稳步增加。专利申请受理量从1985年的14327件到2002年的252632件,18年增长了近18倍;专利申请批准量从1985年的138件到2002年的132401件,增长了近1000倍。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仍须清楚地看到我国专利申请和科技创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四、我国专利申请中暴露出的科技创新问题
(一)专利申请中重大创新少,科技发明专利申请量比重过少
无论从专利申请受理量还是从专利批准量来看,我国专利申请中最能体现科技创新的发明专利的申请量所占的比例太小。1985—2002年,我国专利申请受理量累计98902件,仅占11%.近八年来,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所占比例始终在30%左右徘徊。这反映出以下问题:(1)对于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发明和创新的投入不足,这种投入不足可能是资金和人力上,更重要是认识上的,人们更热衷于申请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科技含量较少的专利;(2)即使是发明专利,受理中的大多数科技创新性不强,质量不高,使得受理量与授权量不成比例。
(二)企业发明专利少,创新动力不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1995—2000年间,工矿企业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2222件,还不及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国内专利授权量(4819件)的1/2;并且1995—1998年间每年发明专利授权量仅在180件左右,绝对数量亦是很少。这说明我国大部分创新源头仍在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企业对自身利益的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追求,对市场的最贴近接触和对市场信号的最敏锐反应使企业最有可能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从而推动科技创新。
(三)我国科技发明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1)首先从我国申请的发明专利来看,国外申请量大于国内申请量。1985—2002年,我国发明专利受理总量为470253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受理累计226562件,占48.2%;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为98902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累计36994件,仅占37.4%.特别是自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在我国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明显增多,2002年国外发明专利受理量比2000年增加了12193件,年增长率近20%;2002年国外发明专利授权量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
(2)其次我国在国外申请专利量甚微。美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技术市场,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因此在美国获得专利授权数可以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有数据显示美国的机构、个人在本国国内获得的专利数从1971年到上世纪90年代末近30年间每年接近10万件;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日本迅速增长,开始接近美国;韩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直线上升,目前已接近德国每年1万件的数量;而我国目前每年在美获得专利量仅几十件,相差悬殊。
(四)专利申请及科技创新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存在重成果、轻专利的情况,注重发表了多少论文,而忽略了运用知识产权对研究成果进行保护,使得大量科技成果免费被世界各国使用,造成了严重的资产流失。专利权保护力度不够,对侵犯专利权行为打击不力,没有完全形成尊重专利权、保护发明创造的社会氛围。企业和研究机构专利权保护意识薄弱,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职务申请所占比重自1985—2001年始终小于50%,职务发明专利存在部分流失现象。
五、大力改革,强化发展,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
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指出“: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系创新和科技创新”。从以上对我国专利申请情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的科技创新状况堪忧。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我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科技立法,强化国家科技创新系统薄弱环节的建设力度
加强与科技有关的专利权保护和管理,是促进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证。充分认识专利权制度的重要性,把加强与科技有关的专利权保护和管理工作提升到促进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地位。专利权制度是国家以法定程序和条件授予智力成果完成人在一定期间内拥有一定的独占权,并以法律手段保障这一权利不受侵犯的法律制度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增强,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激励创新、规范竞争、调整利益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的专利权立法和执法工作不断加强和完善。但由于我国建立专利权制度的时间不长,全社会的专利权意识还比较薄弱,尤其是许多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对专利权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也不善于运用必要的专利权保护策略和管理手段;科技计划、科技成果等科技管理工作中还缺少专利权内涵;科技成果转化中各种专利权纠纷还不断发生,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科技创新机制的形成和良性运转。在当前形势下,加强与科技有关的专利权保护和管理,以提高我国专利权的总量和质量,既是增强我国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解决技术创新源头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应对国际竞争,变压力为动力的必然选择。
(二)明确指导思想,突出工作重点,加强与科技有关的专利权保护和管理的政策指导和宏观战略研究
当前,加强与科技有关的专利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应当是紧紧围绕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方针,充分发挥专利权制度在规范科技术及其产业化,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围绕当前科技发展的政策方向和重大课题,突出重点,研究相应的专利权管理和保护对策,提出综合性的、全局性的专利权战略研究报告。要在宏观上和战略上加强各相关高新技术领域专利权的态势研究,掌握和了解国外及其他地区在相关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试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加,扩大技术创新的科技储备。
(三)加快体制改革,促进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在发达国家,企业投入已成为R&D支出的主要来源,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我国的企业目前还没有担负起研究开发主力军的重担。统计数据表明:1991—2001年,我国大中型企业数量从近1.5万个增加到2.3万个,但同期这些企业中有科研机构的数量却从1991年53%降到2001年的26%.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是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主要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应该加快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彻底根除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科技与经济相脱节的机制,建立新型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与经济相互促进发展的机制;积极引导企业自主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大力鼓励产学研合作研究,使经济建设真正依靠技术进步,而不仅仅是产量的扩张。各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协调和支持科研院校、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推动并帮助提高专利意识,鼓励原创性的发明创造。发展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和信息支撑体系,密切科研院校、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对技术开发项目给与税收和信贷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促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真正建立起“官、产、学、研、金”五位一体的国家创新体系,形成合理的布局和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何礼果。现代科技法研究[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郑时彪。技术进步的基本理论研究[J].管理与效益。1992,(4):23.
[3]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4]郑成思。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5]吴伯明。在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暨2000年学术年会上的发言。
[6]翁贤明主编。专利的取得与保护———专利法原理与实务[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7]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郭亮(1982-),男,重庆人,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法。
相关文章:
简述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关系04-26
析民事诉讼证据“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04-26
试论我国合议制的现状与完善04-26
民事诉讼中视听资料的证据效力探析04-26
法庭辩论词04-26
如何解决民事诉讼“送达难”04-26
适用简易程序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04-26
关于民事程序价值的几点思考04-26
医疗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与举证责任转移--谈医疗04-26
诉讼管辖问题研究—从民事诉讼的视角出发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