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贪污贿赂犯罪案件质量是检察机关的生命线。案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办案的效果,更影响到检察机关公正执法、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办案效果好与坏,在某种程度上对检察机关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检察机关的侦查工作增加了相当的难度。此时若依传统的思维定势,只注重对原生证据的发现和收集,则会使案件的侦查工作步入穷途末路,陷入僵局。再生证据的收集和运用,不仅可以扩展侦查人员的侦查思路和视野,也可以扩宽发现和收集证据的渠道,增加证据总量,使案件的侦查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
一、保障贪污贿赂犯罪案件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一)完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质量评价标准系统根据贪污贿赂犯罪侦查工作的特点,制定《侦查案件承办人责任制》,明确规定案件承办人在故意隐瞒真相、弄虚作假、故意泄密、刑讯逼供、贪赃枉法等情形下造成错误,严重影响到案件质量的,应当追究责任,并与本人的年度考核、评优相挂钩,对其部门领导负责人、分管领导要根据情况负相应的领导责任。
(二)不断加强侦查人员的素质面对新形势,只有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才能不断为办案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保证案件的质量。同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查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讯问能力、收集和固定证据能力等侦查技能。增强检察干警抵御腐败的能力,做到严格执法,提高办案质量。通过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免疫力,在思想上构筑拒腐防变的防线,造就一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的干警队伍。
(三)提高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科技含量随着科学技术在检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对干警强化科技培训,提高应用科技的能力,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必要性。同时在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在尊重现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更新执法观念,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为检察工作服务。特别是对于那些久攻不破陷入僵局的大案要案,我们可以尝试用监听、电子通讯监控、测谎仪器等侦查技术手段应用在侦查工作中。例如使用测谎仪器的问题,现行的法律并没有规定测谎结果可以作为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证据,但如果我们使用得当,同样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判断犯罪事实存在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而在新形势下,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提高,犯罪行为更加隐蔽复杂,首次讯问又受到十二小时的限制,这些都会都给办案人员正确决策带来一定困难;以往的那种不破不立,甚至不供不立,无风险决策基础已经不存在,许多案件需要我们进行风险决策。测谎结果往往可以作为办案人员作出决断的重要依据。同时,使用测谎仪可以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起到震慑作用。
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贪污贿赂案件的再生证据在侦查实践中的收集方法(一)开展心理攻势,运用各种侦查谋略获取再生证据对于犯罪嫌疑人已经进行了串供、伪证等活动,使侦查工作难以入手的案件,可以“瞒天过海”,受案后不急于强行突破,而是隐形藏真,进行细致深入的侦查,寻找当事人防备中的薄弱环节,查获串供的痕迹;对于犯罪嫌疑人正在进行串供、伪证的案件,可以“欲擒故纵”,令其失备,同时加强监视和控制,获取其反侦查的证据;对于那些还没有开展反侦查活动的案件,可以“打草惊蛇”,促使其暴露。
(二)恰当使用强制措施,是获取再生证据的杀手锏在反贪斗争中,强制措施的采取一定要坚决而适当。以串供为例,它是建立在虚构事实基础上的反侦查活动,即使其攻守同盟制定的十分细致周密,也总有疏漏的地方。为此,我们首先要保证在同一时间将涉案人员同时传唤到案,进行讯问;其次,在讯问中注意恩威并重,分化其同盟;最后,讯问一定要细致,抓住各涉案人在关键问题上交代的矛盾(送钱的时间、地点、方式、人物、金额、情节)穷追到底。对于仍然负隅顽抗的,应果断采取强制措施,坚决、彻底地打破其攻守同盟。此外,还要及时运用搜查等措施,获取犯罪分子隐蔽、转移罪证、赃款赃物中产生的再生证据。
(三)运用技术手段,获取再生证据技术手段在自侦工作中的应用,长期以来一直得不到重视。然而,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如果我们注重加强对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声纹鉴定、测谎检查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它会对我们收集再生证据获益匪浅。由于再生证据是犯罪分子秘密进行反侦查活动产生的,靠正常的取证手段难以获得,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秘侦手段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守候监视、跟踪盯梢、邮电检查、秘密询问、秘密传唤、秘密强制措施、化装侦查等手段获取犯罪分子进行反侦查活动的再生证据。此外,在收集再生证据方面,自侦部门尤其要注意同监所检察部门配合,充分运用狱侦手段来达到目的。
相关文章:
关于我国当前宏观税负水平的多视角判断分析04-26
略论社会主义宪政的正当性04-26
反腐倡廉的法理学分析04-26
追问法学教育承担的历史使命04-26
宪法文本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04-26
联邦党人立宪设计的规范性原则04-26
特殊历史年份 宪法学有哪些关注04-26
一个“强化民主”的司法审查理论04-26
传统“和谐”文化的宪政之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