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通产业组织主要研究流通企业之间关系结构的状态、性质、发展变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常流通产业组织可分解为两个层面,一是流通企业,二是流通产业内的流通企业之间关系架构。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
关键词:流通产业;组织结构;市场绩效;结构优化创新
一、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的现状
(一)我国流通产业的市场结构现状。市场结构指某个产业的市场垄断或竞争程度。度量市场的垄断程度,主要看市场集中度,而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有产品差异、规模经济、进入障碍、产品差别化等。我们从产业集中、规模经济、进入壁垒三个方面来考察当前中国流通产业的市场结构状况。
1、流通产业集中度稳定增长。市场集中度的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指标是集中率,它是指某个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如产量、销售额、职工人数、资本额等)占整个市场的份额,也称市场占有率,它反映产业中若干个最大企业在市场上的支配程度。例如,CR4即该产业前4家最大企业的市场份额。针对流通产业的具体特征,我们采用CR100即流通产业前100家最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来度量流通产业的市场集中度。2004年中国零售企业前100家实现销售收入5 51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升至9.2%。2005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7 076亿元,连锁百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首次突破10%,提高到10.5%。2005年百强中,外资企业18家,比2004年增加6家。销售规模总额1 439亿元,占百强总销售规模的20%。如包括境外上市、国外资金注入内资企业等则上榜企业27家,销售总额2 619亿元,占连锁百强总销售规模的37%。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目前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卖场业态。百家快速消费品零售企业中,以大卖场为主的10家外资企业店铺数为475家,占总店数的1.6%,但实现销售额937亿元,占总销售额的23%。2006年全国商业企业百强榜销售规模达7 68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11.4%。从对我国零售百强的集中度分析,可看出我国流通产业目前属于竞争型市场,产业的集中度呈稳定增长态势,从2000年4%增长到2006年的11.4%,增长速度较快。
2、流通企业规模经济分析。规模经济是指所有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所带来的平均成本的下降。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一个产业中长期均衡的企业数目就会变少,从而导致市场集中程度提高。将我国流通企业规模经济与美国流通企业进行比较分析,2005年我国排名首位的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额720亿元,而沃尔玛2004年销售2 882亿美元,是百联(集团)有限公司的30多倍。虽然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都以百分之几十的速度增长,但与世界一流零售企业相比,规模还是太小。在国内外流通企业规模的比较中发现,我国流通企业可在更大的规模上获得规模经济。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将促进我国流通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流通产业市场进一步集中。
(二)流通业市场绩效分析
1、流通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小。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1978年以来我国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波动较大,1992年以来相对稳定。我国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最高的1988年才10.80%,且近10年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2、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我们利用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中1990~2004年的GDP数量,计算出他们的增量,从而求出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看出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对GDP的贡献率是非常低的,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达15%以上。
3、流通产业的经济效益低下。流通产业的经济效益可从流通企业的商品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率、销售税金及附加率几个指标反映出来。利用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的限额以上零售贸易企业和批发贸易企业主要财务指标1998~2003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后,得到表1和表2:
从上表可看出我国限额以上零售贸易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较低,且有持续下降趋势。相反,成本费用率呈稳定上升趋势,而销售税金及附加率则更低,也呈下降趋势,批发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更差,且下降趋势更加明显,这充分说明我国流通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另外,对我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的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进行比较,可看出批发业中内资企业销售利润率3.9%,低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年4.8%,更低于外商投资企业年6.3%,低于批发业总体以及批零贸易业总体的4.1%。在零售业中,内资企业销售利润率4.3%,低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7.2%,但高于外商投资企业年1.8%,高于零售业总体的4.2%和批零贸易业总体的4.1%。
4、商品流通产出弹性较小。商品流通产出弹性指的是国民经济增长率与商品流通增长率之比,反映的是当商品流通产出变动1%时国民经济产出的变动的百分率。对中国1978年至2003年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的数据(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进行处理后。
检验表明,所有系数t的值均大于2,表明各项系数完全符合显著性检验的要求,拟合优度很好。在中国国民收入增长中,批发零售餐饮业对GDP增长的产出弹性是6.27%,即批发零售餐饮业的净产出每增长1%,将引起GDP增长0.0627%;此外,工业净产出每增长1%,将引起GDP增长0.4525%;农业净产出每增长1%,将引起GDP增长0.3023%。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净产出每增长1%,将引起GDP增长0.1250%,可见,中国商品流通对GDP增长的产出弹性次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差距较大。商品流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太小。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流通产业组织优化的政策选择
(一)坚决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这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也是实行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催化和发展一批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流通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条件和前提。为此,一是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反垄断法不仅针对垄断企业,而且针对形成垄断的行为,当前特别要对由地方保护和行业保护形成的垄断加以限制。二是清理现有行业法规。目前,由于政出多门,地方与中央、部门之间及新老法规之间存在冲突。因此,需要对现有法规进行一次大清理,特别要撤消和废除一些阻碍竞争和制造垄断的法规。三是为促进形成全国统一市场,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准入规则,同时要有保证实施法规的执法和监管体系,司法部门和一些重要法规执行管理部门应实行平直领导,排除层层干预。
(二)制定适度市场壁垒政策。为遏制过度竞争,政府应提高进入市场的行业标准。这既可控制商业规模盲目扩张,又能提高其规模质量。建立政府对新建大中型流通企业的审批制度,确保大型商业企业的数量与购买力水平与消费结构及城市规模相适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按照流通企业数量适度、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和结构合理的原则,作出相应的中长期规划,通过规划并配合有关政策来引导商业网点的合理发展;以规模经济为特征的经营方式仍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同时政府亟需制定企业进入或退出政策,促进产业集中度的稳定上升,这样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使用才具有实际意义。
(三)流通产业有效竞争政策。流通产业竞争政策的目标导向就是要规范流通企业的竞争行为。由于近几年来,中国流通产业普遍存在过度竞争现象,又缺乏必要的竞争政策约束,使各种不正当的价格竞争、促销竞争不断发生。一些企业甚至通过非法途径获取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这意味着中国迫切需要制定流通产业竞争政策,就流通企业订价、促销、商业秘密等制定出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法规,使流通企业的竞争行为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和制度保障,从而抑制流通产业的无序竞争,实现有效竞争。
(四)制定跨区域集团化的催化政策,以培育一批现代大型流通企业。面对国内商业规模呈现小型化和分散化及海外跨国公司抢占国内市场的格局,要打破地区界限,加快企业集团化建设,特别要发展全国性的大集团和商业跨国公司,以提高集约化程度和流通效率,增强国际市场和未来境内市场的竞争力。一方面,进行集团化建设要降低甚至取消区域性市场壁垒。另一方面,政府推进集团化的根本方法应该是以“看不见的手”为基础,在进行资产重组的同时,以适度规模增长为原则,采取产业催化政策,这种政策包括压力催化、利益催化、协调催化。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谈中国传统法语境下的法律语言投影偏差04-26
试论法学实践性教学的出路04-26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文化初探04-26
“乌坎转机”是我国村民自治建设的新曙光04-26
执行难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解决对策04-26
情法冲突04-26
公路养护资金来源法理浅析04-26
浅谈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英国议会制度04-26
论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04-26
尊重和保障人权:不仅仅是一项基本原则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