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趋势及分析

时间:2024-04-26 09:44:5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基本呈现增长趋势,但制造业总体空间集聚程度一般,区域特色有待加强;产业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基本与从技术密集型产业到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路径一致。
  关键词:产业集聚;地理集中指数;镖靶模型
  
  产业集聚具有“嵌入性”、“地理集中”、“弹性专精”、“集体学习”等特征,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自马歇尔提出著名的产业空间集聚三个原因后,经济学者对产业集聚不断进行深入探索,从不同的视角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了研究。国内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主要集中在产业集聚方式、性质、成因及其优势等方面,从量化角度研究产业集聚的文献更少。张威(2002)、梁琦(2003)、吴学花(2004)利用产业基尼系数对我国制造业的集中现象进行了研究;范剑勇(2004)利用Bluhar关于欧盟产业分布的计算公式计算了全国六大区域1980年和2001年的地区产业集中率;罗勇等(2005)、王子龙等(2006)利用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和行业集中度指标对中国部分制造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但由于数据和方法的限制,国内现有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基本只研究部分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水平,未能全面反映我国制造业总体集聚情况,且对产业地理集中程度进行精确测度的研究成果更不多见。鉴此,本文系统总结并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有关产业集聚度量方法,并利用Ellision和Glaeser(1997)以镖靶模型为基础的测度方法对2003~2005年我国制造业产业空间集聚进行测度,实证研究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总体情况、发展趋势和产业类型情况。
  
  一、产业集聚程度测度方法
  
  (一)产业基尼系数
  通过某一产业在区域上的分布相对于整体经济活动的偏离程度来界定该产业的区域集中状况。
  
  由于该系数没有考虑到企业规模差异,因此系数大并不一定表明存在产业集聚现象,而且在比较不同产业的集聚程度时,会由于各产业中企业规模或区域大小的差异而造成误差。
  
  (二)区域规模优势指数
  区域规模优势指数也称为区位商,是分析区域产业集聚的规模指标,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的相对集中度。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i表示第i个产业;j表示第j个地区;Xij表示第j个地区的第i产业的产值指标。区域规模优势指数表示该地区某行业的规模在全国的位置。指数越大意味着该地区该产业的地方专业化程度越高,比较优势越明显,集聚能力越强。相对于基尼系数,该指数能更好的从区域角度分析产业地方专业化程度,以反映产业集聚能力。
  
  (三)H指数
  H指数指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index是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重要指标。
  
  其中,x代表产业市场总规模,Xj代表j企业的规模,sj,=Xj/X代表第j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Ⅳ代表该产业内部的企业数。日指数实质是赋予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sj的一个权重,通常对大企业给予的权重大。H指数在测度产业集聚水平时具有三个优点:一是能准确反映产业或企业市场集中程度,因为它考虑了企业的总数和企业规模两个因素的影响;二是能及时反映市场垄断与竞争程度的变化。由于日指数是用市场相对规模的平方之和测定产业集聚状态,所以H值对市场占有率较大企业的份额变化特别敏感,而对市场占有率很小的企业份额变化反映相对迟钝;三是对产业内企业的合并与分解反应灵敏且计算方法相对容易。H指数的缺点是对数据的要求较高,而且含义不直观。
  
  (四)产业地理集中指数
  为解决产业基尼系数失真的问题,Ellision和Glaeser利用源于企业定位选择概率模型的镖靶模型,构造产业地理集中指数来测定产业空间集聚程度。
  假设某经济体某一产业内有N个企业将该经济体划分为M个地理区域,这N个企业分布于M个区域之中。Ellision和Glas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计算公式为:
  
  Ellision和Glaeser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弥补了空间基尼系数的缺陷,充分考虑了企业规模及区域差异带来的影响,能够进行跨产业、跨时间的比较,是目前最常被经济学者和经济地理学者所采用的测度方法。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实证分析
  
  (一)样本数据和计算说明
  尽管产业集聚现象已呈现从工业向第三产业扩展的趋势,但工业仍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工业的核心是制造业,2000、2001、2005年中国工业产值中制造业所占比例分别高达83.90%、84.36%和86.15%,因此以制造业为对象研究中国产业集聚水平变化趋势具有代表性。由于2004版《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开始采用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对行业进行分类,为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我们选择的研究时段为2003~2005年,研究对象为我国GB/T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中c门类制造业中的30个大类(即2-SIC)行业。本文的样本数据源于2004~2006各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鉴于Ellision和Glaeser产业集聚γ指数的优越性,本文将采用该指数来测度中国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并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对其变动趋势进行比较分析。
  
  (二)计算结果及数据分析
  根据产业集聚γ指数计算公式,计算出我国制造业2003~2005年间的产业集聚γ指数。
  参照Ellision和Glaeser关于产业空间集聚指标的三个划分区间:(1)r<0.02,表示该产业不存在区域集聚现象;(2)0.02≤r≤0.05,表示该产业在区域分布相对较为均匀;(3)r>0.05,表示该产业在区域分布的集聚程度较高,我们将2005年制造业行业集聚程度按照指数进行分类排序。
  综合分析发现: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从不同行业的产业集聚γ指数变化情况看,2003~2005年30个制造业行业中有23个行业的γ指数增长,这说明我国大部分制造业集聚趋势加强。增长幅度较大的行业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增幅均超过150%。这些行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存在较强的规模效益,且产品的需求弹性较高;食品制造业、食品加工业是成熟型产业,增幅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老的行业过去较分散,起点基数小,因此集中指数稍有增长便显得增幅较大。γ指数下降的行业有橡胶制品业、印刷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等7个行业,这些行业中橡胶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等属于目前各地发展经济大力扶持的行业,这两种类型的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下降可能是因为各地重复建设严重。
  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产业集聚趋势增强与经济发展趋势相符合。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步由粗放模式转为集约模式,区域的发展也强调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并以主导产业带动整个地区产业的升级调整,产业内集聚度的提高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是由于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国际产业转移、跨国公司价值链的全球布点、外包等分工协作深化、虚拟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供应链的全球最优配置,使得各国和地区在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促使集聚程度不断增强。
  第二,比较30个制造行业2005年产业集聚γ指数可以发现,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制造业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与资源相关产业集聚在原料所在地。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化工及炼焦业等;二是由于地方生产传统形成的集聚地,如家具制造业等;三是一些中高技术产业,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此外,产业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实际上也是产业从技术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再向劳动密集型转移的过程,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集聚γ指数在3年的计算结果中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这可能是因为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更易集聚,其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相对突出。
  第三,通过30个制造行业2005年产业集聚γ指数可知,30个制造业中有9个制造业行业产业集聚明显,12个制造业行业产业分布处于均匀状态,9个制造业产业集聚不明显,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尽管我国制造业空间集聚普遍存在,但制造业总体空间集聚程度一般,制造业发展的区域特色有待进一步突出。
  
  三、结论及启示
  
  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研究预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产业将更加集中。因此,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和地方化趋势加强的研究结果也从侧面支持了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关于产业集聚的预测。同时,新经济地理学认为,要素禀赋、贸易成本、规模经济、外在性(劳动力市场共享、知识溢出等)、市场关联等是影响空间集聚的主要因素,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将会产生集聚租,集聚租对不同的产业是不同的,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地区能够吸引更多的具有大的集聚租的产业的话,该地区将从中获益。从这个意义看,今后我国要进一步突出制造业产业发展的区域特色,吸引更多具有大集聚租的产业,增强制造业行业总体空间集聚程度。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试论法学实践性教学的出路04-26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文化初探04-26

“乌坎转机”是我国村民自治建设的新曙光04-26

执行难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解决对策04-26

情法冲突04-26

公路养护资金来源法理浅析04-26

浅谈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英国议会制度04-26

论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04-26

尊重和保障人权:不仅仅是一项基本原则04-26

论《大清律例》中的“不确定条款”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