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形势非常严峻,这主要体现在犯罪率的居高不下。尽管我国早已出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规,而且我们的国家、政府和各级相关职能部门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预防效果并不明显。为此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法学理论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通过查阅不少关于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著作,可发现观点相差无几,甚至有些观点是泛泛而谈,并没有切中问题的要害。为此,本文结合办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能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寻找一个切实有效的突破口。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笔者是一名法律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兼职律师,从自己多年来承办的多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来看,发现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形势非常严峻,这主要体现在犯罪率的居高不下。虽然我国早已出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规,而且我们的国家、政府和各级相关部门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预防效果并非明显。为此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理论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目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观点
1.社会预防说该观点多为教育人士所认同,认为目前我国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些不良思想和社会风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侵蚀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极易诱发未成年人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使得一些未成年人为获不义之财疯狂作案,使得盗窃一类的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一些不良影视和网络文化污染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出现了强奸、杀人等暴力案件,为此提出要通过净化社会环境,提高公民道德素养来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2.学校预防说该观点多为学生家长所认同,认为学校在预防和控制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上负有最为重大的责任,未成年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时间长达九年,只有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最为有效,因此,首先要在学校的教育导向上进行预防,尽快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同时要切实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制观念,从而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3.家庭预防说该观点较少人提出,认为家庭教育不当,成为未成年人犯罪催化剂,,认为父母要努力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但这并非单指物质经济条件,更重要的是道德素质的教育和良好的言传身教,使孩子们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远离犯罪。
4.综合预防说该观点为目前官方所共识,认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位齐抓共管,形成三位一体的预防对策。
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目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观点存在的不足之处1.社会预防说缺乏有效的切入点,收效甚慢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不管是社会风气的好转、公民道德素养的提高,还是文化品位的提升,都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固然净化社会环境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但是这就好像是一个人生病了,你不能先要求其加强锻炼、改善膳食营养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吧,当务之急是对症下药,先治好病,再想办法提高免疫力来防病。
2.学校预防说没有摆正学校在预防中的地位受我国教育条件的限制,我国大部分中小学都是大班制教学,班级人数多达50人左右,所以学校教育中对犯罪的预防是群体化的,而非个性化的,鉴于受到教育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根本就无法做到一对一的教育效果。这样学校教育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生群体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对那些已经有劣迹行为、甚至劣迹斑斑的学生很难使其悬崖勒马、改邪归正。
3.家庭预防说往往局限于家教在预防犯罪要素中的一般地位,并未突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虽然笔者比较倾向于这种观点,但是这种观点不够鲜明,未能指出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突破口。
4.综合预防说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嫌疑,纯属泛泛而谈现在不管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理论界,一谈到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言必称综治”,要求社会、学校、家庭三管齐下,齐抓共管。可是,我们冷静的回头看看,真正深入司法机构调查一下,会发现未成年人犯罪率仍然居高不下,这种齐抓共管的预防措施收效甚微。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解决问题关键要找到突破口,只有这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才能真正迎刃而解。
三、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突破口
《三字经》开篇就指出:“养不教,父之过”、“子不学,断机杼”。可见家庭教育在古代就已经被摆在育人的首要位置。当前要真正做好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的问题,笔者认为选择突破口乃是重中之重,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而这个突破口的选择应该就是家庭教育。突破口选对了,就好像是打通了人的经络。在人生病的时候,通常就是某个关键的经络穴位不通,而把这个经络穴位打通,往往能起到一通百通的治病效果。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最大的就是家长,因为只有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最有时间接触孩子、最有可能管教孩子、最有可能影响孩子。所以解决了家庭教育的问题,就等于打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主穴,从而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能够通过家庭教育真正起到预防犯罪的效果。而要打通这个穴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科学的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保证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规律和特点,导致了养育子女的盲目性、非理性,从而使未成年的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比如,在农村许多家长出门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管教,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使之逐步走向犯罪;有的家长只注意孩子的智力开发,放弃了思想品德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导致孩子人格上的畸形,容易产生犯罪;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太高,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孩子的一言一行处处受家长支配,稍有过错,就会被训斥或打骂,使未成年人心灵受到创伤,产生恐惧心理,甚至远离家庭,在同龄人中寻找同情和温暖,一旦遭到坏人的引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导致他们的是非观念模糊,任性自私,自我意识过于强烈,一旦遇到挫折却又变得非常脆弱、悲观失望、自暴自弃,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2.和睦的家庭环境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基石一方面,如果家庭成员不和睦,比如夫妻之间的吵骂、指责、厮打、婚外情、分居等问题会造成未成年人人格不健全,使未成年人生活在没有感情的家庭中,心灵封闭,感情冷漠,逆反心理强,待人接物缺乏热情,处事方式固执、偏激。一旦遭受挫折和打击,或受外界因素的刺激,就会突然爆发,不计后果,实施犯罪。另外一方面,如果家庭结构缺损,特别是夫妻离异,首先受到伤害的就是孩子,容易对未成年孩子产生消极影响。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就是单亲家庭,据统计,父母离异的子女犯罪是健全家庭的4.2倍,在这种家庭中,未成年人由于缺少正常的父母之爱,感情受到创伤,甚至生活缺乏保障,再加上同龄孩子的歧视、欺负,内心极度痛苦,精神忧郁,从而形成孤僻、冷淡的性格,甚至会走向极端,变得冷酷、残忍,一旦有犯罪诱因出现,就会铤而走险,实施犯罪。
3.增强家长法制观念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良方现在不少家长不懂法、不学法,缺乏法制观念和法律常识,对未成年子女的劣迹行为不以为然,认为不过是不良行为,无伤大雅,孰不知就是这些不良行为给孩子招来牢狱之灾。比如,在法庭上公诉人经常会对被指控寻衅滋事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指出看起来是普通的打架,极有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也有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还有可能构成聚众斗殴的重罪。所以,家长法制观念的强弱直接到影响孩子行为的性质。
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但要让社会重视、学校重视,更重要的是要让家长重视,只有合格的家长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孩子,从而使家庭教育成为预防犯罪的突破口,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终目标。
相关文章:
没有社会的社会契约04-26
依宪治国:“八二宪法”30年的宝贵经验04-26
解释能够保证法律规范的准确适用吗?04-26
浅谈法律诊所的困境及解决途径04-26
以法治孝是一种无奈中的必然04-26
宪法视界下的国家机构改革与组织法完善04-26
案件为何疑难?04-26
孔庙与宪政:政治视野中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从祀04-26
论对村民选举权的法律救济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