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及其法律规制

时间:2024-04-26 09:42:36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的关键是构建社会管理创新模式。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认真梳理亟需制定和完善的法律制度。因此,构建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必然要求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才能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模式。本文主要针对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及其法律规制进行简述。

  论文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 模式 法律规制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及意义

  随着不断深入改革开放,我国社会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管理的新问题与民生问题相互交织,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至此,社会管理创新理念被正式提出。

  社会管理,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为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运转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运行系统的各组成机制、以及社会发展每个环节进行管理的过程。

  社会管理创新,则是指对社会管理的创新。社会管理创新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具体言之,它是指在现有管理条件下,利用已有的资源和经验,根据当前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势,特别是基于社会运行规律以及其管理理念和规范,研究新的管理理念、方法、技术和机制等并加以运用,对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及其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和机制等加以改进和完善,构建一套新的社会管理的系统性、协调性机制,以实现符合现阶段的国情和目标、创新社会管理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

  我国现阶段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但是,社会转型却远远滞后于经济的转型,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脱节所产生的问题不断加剧,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其弊端已日益凸显。因此,社会管理创新是势在必行的。只有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使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地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只有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建设,以使社会的方方面面相互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力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协调,增强社会与经济之间的协调性,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等全面协调发展;只有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统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以及统筹地区发展和城乡发展,兼顾各地区、各领域群众的利益,才能真正落实科学的兼顾统筹的发展;只有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才能更好地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模式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是我国开始由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向现代社会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即构建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构建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有利于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进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有利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进而提高社会自治能力;构建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而维护社会管理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一)有限政府管理模式

  有限政府应当逐步还权于市场、让权于社会,成为廉洁透明、有限有为、诚信负责、高效便民的政府。首先,逐步还权于市场是指社会资源配置应靠市场机制,尤其是在房屋拆迁、土地征收等方面实行市场化,避免社会矛盾的发生,防止以公共利益的名义与民争利。其次,逐步让权于社会,是指应尊重公共自治,成立专门的公共服务社会机构,代替行使公益职能,将公益性事业单位从政府部门中剥离出来以探索公共服务社会化制度。同时鼓励多元主体提供公共服务,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此外,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能主要在于定规划、政策以及监督检查。

  (二)社会组织管理模式

  社会组织管理是一种促进有效参与政治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管理社会的有效途径。对民间组织进行法律规制,首先保证了在正常法治秩序下民间组织的正常活动,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与团结,其次也可以使社会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并协调与政府有关部门、其他社会团体的关系。除此以外,还应进一步明确并规范民间组织的性质、地位、管理体制、组织形式、财产关系、经费来源、内部制度、人员保障、其与政府、企业的关系以及相关权利义务等。这样才能使社会组织在政策支持、法制健全、公众认同的良好环境中得到发展,并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于优势,从而成为一支独立于政府、企业之外的社会力量。

  (三)公众参与管理模式

  公众参与管理模式是以充分保障宪法及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为前提,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实际操作的依据,包括参与的内容、方式以及途径。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在重大行政决策方面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以听证、协商、辩论、谈判等为渠道,听取和吸收公民的意见,以民主、科学、公开的方式,将公民意见融入到决策中,使行政决策体现民意并最终能为人民服务;第二,在立法方面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提供多种且可行的渠道,使公众能够有效参与立法,以公众的意愿影响法的立、改、废,这些渠道包括立法听证、法律草案全民讨论等;第三,为公众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信访提供可行途径,完善相应政治及法律制度,落实公民各项政治权利,同时充分发挥公众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作用,帮助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一步完善其工作。

  (四)司法机关保障模式

  该模式要求进一步健全司法机制,使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机制是社会管理创新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对于社会管理创新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意义重大。具体而言,完善司法机制要求审判机关依法判决、裁定,做到审判之直观上的公正,检察机关则以维护社会之安定和谐为目标依法抗诉监督。其次需要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问题。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探索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完善身份证、住房、物业管理,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就医、居住、子女就学难等问题;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着力解决例如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问题;以城带乡,缩短城乡差距,着力解决管理、服务、整治问题,努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保障其安定和谐。

  (五)虚拟社会管理模式

  移动互联网是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渠道之一。鉴于此,应慎重看待及处理网络舆情,既要将其作为民声、民意的风向标之一,又要对其影响做出敏锐而准确的评估,以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维护网络秩序的稳定。首先,完善网络立法,使重要的网络行为有法可依,将其纳入中国法制建设之中,保证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其次,政府应完善网络管理制度,完善网络业务管理政策,提高新闻宣传部门对司法个案、突发事件的引导能力,健全网上舆情监测研判机制、网上舆论引导机制、重大案件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第三,鼓励、支持相关领域的创新,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不断优化网络应用结构。

  三、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的法律规制

  在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管理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中,由于市场机制和社会自治机制的介入,有可能产生不同性质的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构建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的同时,必须要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换言之,构建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必须将法律当作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基本手段,将社会矛盾的解决和民众正当利益的保护都纳入法治轨道,最终形成以民生为导向、以法治为框架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这对执政党、对民生、对社会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立法层面

  社会管理领域具有广阔性、多变性,所用来规制它的法律法规供不应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社会管理方面的立法明显滞后,存在一定的法律空白和法律漏洞,整个社会管理领域的立法占全部法律的比重较低。这种现状会阻碍我国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及社会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解决。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增强其可操作性。例如,随着我国公民对社会保障需求的变化以及公民年龄层次的分布变化,现有的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变化,应当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第二,加快社会管理空白领域的立法,以适应及应对社会管理工作中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在立法过程中,应总结已有的经验,鼓励新思想、新观点,听取各方面的立法建议,积极推动有关法律法规出台。例如,信访行为、新兴媒体、城市管理、社会保障权益等等,都存在相当的法律空白,需要及时立法。

  (二)执法层面

  作为执法机关的行政机关,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因此,要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构建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就必须做到依法行政,注重规范权力的运行,确保法律法规在行政执法这一关键环节有效实施。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涉及行政执法层面的工作有很多,一旦行政执法有误,就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破坏社会的安定和谐。要加强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工作,不但要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而且要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合理搭建有效的官民互动平台和途径。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社会管理的信息公开透明,以使公众有效监督,使得行政机关执法创新,以保障社会管理创新。

  (三)司法层面

  司法是人民群众寻求公正的制度化途径,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管理方式中最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司法机关在行使其司法权时,在整个解决纠纷、监督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办事的过程就是一个实现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和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使民众接受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提高社会管理质量、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司法活动会将法律条文中所蕴含的公平正义精神贯彻到每件个案当中,通过正确地适用法律,引导民众依法表达诉求,用平和、规范的司法活动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由此可见,司法活动是实现有效管理、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在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功能及其优势是其他社会管理方式所不具备和不可替代的。

  要构建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就亟需依靠法律法规来保障实施。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构建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的法律规制,以法治理念为指导,以法律制度为依靠,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从而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关文章:

宪法上征收规范效力的前移04-26

从理论分析与实践适用看驱逐出境04-26

公民政治参与的宪法解析04-26

宪法学研究中的政治逻辑04-26

“社会宪法”及其制度性保障功能04-26

中国宪法学脉络中的政治宪法学04-26

孙中山的宪政阶段论与旧政协的宪法意义04-26

澳门现行社团法律制度的结构与特征分析04-26

完善政党制度 提升管治能力04-26

试析完善安全生产评价体系的思考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