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是作者作为社工专业实习生在上海市X医院社工部实习时对医务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断裂问题的思考。在X医院的实习中发现,尽管经过数年的发展,医院的社会工作实务已经有了初步的规模,但是,各项社工部组织的活动存在缺乏理论的指导或是对理论的应用有偏差的问题。本文以X医院社工部为例,展示了目前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和理论与实践断裂的现状,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以及解决之道。
论文关键词 医务社会工作 理论与实践 断裂
一、中国内地医务社工发展及现状
中国的医务社会工作是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协和医院起步,随后在山东、四川等地有所开展的。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中断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学和社会工作重新启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附属北京博爱医院最早引进了社会工作,并成立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场所,“社会康复部”。随着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全国较大城市及发达地区首先开始了医务社会工作的尝试。继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后,北京、上海等多家医院成立了“社会工作部”。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院校逐步恢复了社会工作的教育和课程设置,民政系统的社会工作也于80年代的中期起步。然而,内地的医务社会工作,特别是医院社会工作却是近几年才逐渐加强的。我国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过去只能比较单一,多数只是为解决病员的欠费、购置外地病人交通车船票等,各地发展不平衡。至今,全国三级医院中尚没有建立起医务社会工作体系,很少配备专业人员,医院里许多社会工作事务有的是由医务处的医政人员或医护人员兼职,比如处理医患纠纷,调节医院内部各种冲突以及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协调等。有很多服务工作本属于专业医务社会工作者职责往往由非专业人员代替,医务社会工作不仅人员力量薄弱,而且工作方法手段不规范,效果不佳。在有些医院中,虽然设立了医务社会工作部门,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发展非常缓慢,与医院和病人的需求很不适应,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目前的医务社会工作领域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断裂的现象有两个:一是从事社会工作事务的人员缺乏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概念,工作时完全从个人的理解出发;二是从事社工事务的人员了解一定的专业理论,但是没有接受过如何将理论践行到工作中的系统培训,因此在工作时只能利用自身对理论模糊的理解进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将工作中许多部分草率了之,不能完整的完成某些活动。如本人实习的过程中所组织的小组活动,基本上都是一次结束,没有持续性和完成性,对病人的帮助也就大打折扣。
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理论与实践断裂问题出现的原因
对于医务社会工作者理论与实践断裂问题出现的原因,无外乎是三个方面出现了问题:(1)理论;(2)实践;(3)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
理论方面的问题是,现有的一般社会工作理论很少能直接用于医务社会工作实务;而专业的医务社会工作理论少。北京大学刘继同教授对中国社会工作1979-2011年间的研究状况做了一个比较,他的方法是统计CNKI中国社会工作研究文献“关键词”检索状况。结果表明,搜索社会工作的文献数量有7363个,而搜索社会工作理论仅有194个,医务社会工作则只有174个。不难看出,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专业人士对理论的研究较少,而在这较少的理论文献中,能够为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是少之又少。此外,在本人进行医务社会工作理论相关文献检索的过程中发现,专门论述医务社会工作理论的文献的数量仅为个位数,因此,目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理论严重缺乏。
另一方面是实践上的问题。此处又可以分化出几点具体问题。首先,由于医务社会工作者工作在医学领域中,需要解决的是患者由于疾病而引起的社会、心理问题,合作伙伴是医护人员,因此,对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要求是: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训练背景又需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正如前面曾经提到过的,医院中很多从事社会工作事务的人员是由其他人员兼职的。那么,这类人群对于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可想而知。此外,从上海的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三级医院来看,配备有双重教育背景的工作人员数量太少。从床位和社工人员比上来看,社工人员严重缺乏。这就造成在一线工作的人员没有精力去进行系统性的经验总结,进而从中提炼出可适用于更大范围的医务社会工作理论。
最后一个问题,即理论与实践结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医务社会工作是一门独立的专业,虽然与常规社会工作有相通之处,但由于服务的对象多数时候都是特殊人群,例如失去语言功能和部分行为能力的中风病人,因此很多理论虽然看似可用,可为了适应病人的实际情况,有时不得不仅实践理论的部分内容或是将不同理论的不同元素混合在一起。显然,这样的做法是缺乏依据的,因为这样的理论“调整”没有经过验证是否有效,随意使用可能会对病人们产生反作用,达不到帮助的效果。而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人员很少有参加临床工作的,高校教育偏理论化,师生均对于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手的材料以从中抽取理论。如果高校人员按照个人主观臆断,那么得到的理论显然容易出现问题。
简而言之,出现医务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断裂的原因为:医务社会工作者大多不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且没有时间从经验中总结理论;研究人员大多不具备临床工作经验,无法进行全面的理论总结。
三、解决方法
医务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断层问题,也是社会工作在中国本土化的问题之一。由于社会工作源于西方,理论体系和工作方法发展于西方,因此,目前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和实践理论严重依赖国外教科书和国外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必须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医务社会工作若想促进自身发展,完善理论体系,需要政府的推动,需要民间专业组织机构的互动和社会各方的参与。通过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和总结,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务社会工作理论体系。
而另一解决之道则是在医学院校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医学院校开办社工专业,可以以医学及相关资源为依托,具有实用性和专业性强的优势,而且也解决了医院社工对双重教育背景的需求问题。一般社工专业学生即使具有完备的理论系统和社工机构实习经验,可能也难以真正进入这个行业,因为在没有医学背景的情况下,想要在医院开展病友的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医学院校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不仅顺应了医学整合的趋势,能够发挥医学的科学-人文价值潜能,更是医学协调均衡科学发展,以适应医学发展内在需要,满足社会对医学和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同时,作为具备丰富的医学和社会工作知识的人群,他们更容易了解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情况,也更易总结得到准确的理论。
此外,笔者建议可建立专门的医务社工联合会,以有针对性的对医务社工开展连续性的培训;同时,定期组织讨论会等,将医务社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集思广益,甚至可以汇编成集,以供缺乏社工教育背景的在职医务社工与新进医务社工快速学习。
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才刚刚起步,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之间出现问题也是情理之中。目前医务社会工作着重于实务,对理论的要求较低。一方面是由于医院中的相关人员缺乏社会工作方面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是高校教育偏理论化,缺少实践经验。这样的问题需要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和探索,并配合以医学院校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共同解决。
相关文章:
论巴基斯坦宗教自由权04-26
协商民主及其中国实践模式04-26
试析建立我国诱惑侦查制度的法律思考04-26
试析社会抚养费制度04-26
简论业主大会法律地位研究04-26
论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04-26
亲亲相隐立法的沿革04-26
儒家思想对当代中国法治文化的影响04-26
社会契约论的思维路径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