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朝贡贸易体制是一种调整中国中原帝国与东亚、东南亚、中亚等国家间的以“朝觐、纳贡”和“册封、赏赐”为内容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制度。它历经两千多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诚然,朝贡贸易体制已经衰亡,但我们仍能从它的兴衰史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朝贡贸易体制的存亡原因入手,通过对历史制度的思考,着重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得出对当代有意义的结论。
论文关键词 国际经济 朝贡贸易 利益需求
一、朝贡贸易体制概论
(一)朝贡贸易体制的概念
朝贡贸易体制是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是“羁縻”政策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延伸。它产生于先秦,成熟于隋唐,鼎盛于明清,自晚清逐渐衰落。它不是民族歧视,而是“封建王朝和民族贵族之间达成的一种妥协性协议,中央王朝授权封号,民族贵族接受封号,政治上靠拢封建王朝,共同对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统治” .而朝贡贸易体制是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再以外的区域实行的一种笼络政策。“朝贡关系从政治方面看,是中国统治者将中央与地方的统治关系扩大到周围和四边,按中央——各省——藩部(土司、土官)——朝贡诸国——互市诸国的顺序排列,按邻接的中心——周边关系的同心圆的方式交错产生的一种体系,这种体系在16、17世纪逐渐成熟” .
(二)朝贡贸易体制的意义
“朝贡贸易体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帝国主义方式,更加不是西方现实主义者所定义的强权政治——对他人心灵和行动的控制。朝贡贸易制度是建立在农业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地区合作制度,具有历史的合理性。更加重要的是,它曾经在中国——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交流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虽然,朝贡贸易体系的初衷是维护中国中心的外部等级关系、维护自身安全和边疆稳定、维持和谐的国际关系、宣扬国威,但是它在历史长河中所起到的作用却远不止这些。它还带动了周边国家甚至整个亚洲区域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正如日本学者滨下武志所说“朝贡体系是一个联结中心和边缘的有机的关系网络,包括各省和附属国、土司和藩部、朝贡国和贸易伙伴。更广泛地说,朝贡体系构成了一个经济圈——东亚国家和亚洲东南、东北、中部、西北的其他实体都参与其中,而且界定他们和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多样关系” .即使现在朝贡贸易体系以基本被条约体系所取代,但它是历史的产物,它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积极推动力。
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朝贡贸易体制兴盛的原因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鼎盛、衰落、灭亡的过程,只是不同的事物原因各异。而朝贡贸易体制的变化原因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经济实力的变化(封方和贡方以及其他国家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它从出现发展到鼎盛正是中国经济在走上坡路、其他国家落后的时候;而它的衰落时期正是中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被西方列强赶超的时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朝贡贸易体制”作为一个上层建筑源于“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随着自然经济的发展壮大而壮大,也伴随着自然经济的衰落而衰落。“因为自然经济具有两重性,一是自给自足性;二是分散脆弱性,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势单力薄,抗(自然灾害、社会强暴等)干扰能力低下。其分散脆弱性容易产生权力崇拜,渴望有一个强大的权力来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 .封建社会崇尚人治,一个小国内部君主享有最高权力,实行专制统治。在一个国家内是这样,在当时的整个世界也是如此。诸弱小国家需要一个绝对权威来信任并信仰。当时,中国恰巧是诸国中最强盛的,于是弱小国家就像尊崇君主一样尊崇中国,确实视中国为“天朝上国”。假设,当时的日本最强盛,而中国是一片荒芜,中国也会尊日本为君、尊日本为师。而朝贡贸易体制的衰落表面上看,是日本等其他朝贡国见无利可图而主动放弃以及帝国主义的横加阻拦,实际上是因为自然经济不敌商品经济,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瓦解。下面就对这一制度的兴盛和衰亡原因加以细致的分析。
(一)贸易双方利益均衡
“朝贡体系的两个关键特征是中国与邻国之间在规模上存在压倒性的差距,以及双方对中国优越性的认同和默许” .朝贡贸易的双方对彼此都有需求而且也有满足彼此需求的实力。中原帝国有政治方面的需求,恰巧各朝贡国可以满足;各朝贡国有经济方面的需求和文化方面的需求,恰巧中国在那个时代有这个实力来满足。“作为内向型农耕文明为基础的帝国,如何消除边患成为中国历代王朝内政外交的重中之重。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主流是‘怀柔’和‘羁縻’,而维持‘朝贡体系’就是贯彻这一政策的重要途径。中国与东亚地区‘朝贡国’之间的‘封贡关系’是建立在中国农业文明的先进性对周边落后邻国的吸引力这一经济基础之上,在这一经济基础上产生一种文化上的感召力。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文化一直保持着东亚文明中心的地位,周边地区对中国文化的需求远远大于中国对周边地区的文化需求。中国文化对周边地区的强大吸引力正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得以形成的基础” .
(二)中国王朝的政治目的
朝贡外交的实质是名义上的宗主认同外交,并不是扩张式的帝国外交,因而,在政策导向上则是“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在朝贡贸易中,中国王朝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只是在这一贸易体系中,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奢侈消费的需求大于对商业利润的追求。他们的根本动机是造就“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他们是想通过“仁”而不是武力来维持等级体系下的和平与稳定。而事实证明,这一体系确实很好地实现了中国王朝的政治目的。
(三)朝贡各国的经济目的
黄河、长江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共同孕育了华夏文明,使中国成为封建时期的世界霸主。相较之下,各周边地区当时是一片蛮荒就落后得多。它们向往发达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科技文化,愿意主动依附学习。“明朝与李朝之间的关系是典型而实质的朝贡关系,明朝与李朝之间的朝贡十分频繁,明朝给李朝规定的贡期是三年一贡,而朝鲜则要求一年三贡甚至四贡,但这只是规定的次数,实际的往来次数要大大超过明朝的规定” ,这就是一个朝贡国积极追求的典型的例子。它们这么积极就是因为朝贡带给这些藩属国家的不仅仅是丰厚的物资,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三、朝贡贸易体制衰亡的原因
(一)贸易双方利益失衡
在朝贡贸易体系中,双方各取所需,可以说是个双赢的局面。但是,当朝贡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加,与中国中央帝国的差距逐渐缩小,中国拿不出那么多财物满足不了他们的回馈要求时,他们不愿意再维持这种关系。而且朝贡贸易是一种依靠国家强力来维持的宗主国与藩属国之间的贸易活动,完全违背正常的经济法则,是两方政府及百姓的一个沉重负担。
(二)西方列强冲击
与此同时,朝贡体系还受到条约体系和殖民体系的双重冲击。随着欧洲国家通过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等同东方世界直接接触,这几种国际关系体系之间的冲突便开始发生。在由于利益和贸易引发的一次次战争战败后,中国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朝贡体系被一个又一个条约削弱,中国也沦为殖民体系的一员。在条约体系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两面夹击中,中国再也无力维持其“收贡”的地位。“英国凭借船坚炮利与清王朝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政治、经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其他西方列强也纷纷强迫中国与他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传统的宗藩体制也自此走上了解体之路,同时在不平等条约的框架下开始了向近代外交体制的转型” .这是外来因素对朝贡贸易体制所产生的影响。
(三)商品经济、工业文明冲击
朝贡体制灭亡的根本的深层的原因是自然经济不敌商品经济,农业文明不敌工业文明。朝贡贸易体系是自然经济状态下的产物,以强大的封建经济为后盾,只能短期内靠专治力量勉强维持。当封建经济走向衰落,专制力量减弱时,它必然要走向解体。“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即使是发展到‘康干盛世’这一巅峰,依然无法容纳生产力的要求;与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相适应的朝贡贸易体系,在生产力突飞猛进和世界市场面前,自然无力阻挡打着‘自由贸易’旗号的坚船利炮的冲击。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缩影,东亚朝贡体系的解体无疑是劳动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 .朝贡体系的崩溃是必然的,这一体系所依赖的农业文明,当遭遇由西方所创建的工业文明以及现代经济制度的冲击时,朝贡体系不得不让位于现代国际体系。
四、对当今国际经济发展局势的启示
历经千年的朝贡贸易体制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该如何应对朝贡贸易体制衰亡,条约体系日兴的局面,以及面对越来越多的别有用心的舆论,如何更健康地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笔者有以下建议: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我们应从朝贡贸易体制衰落中吸取教训,摒弃天朝上国的自大心理,积极融入当今的全球化浪潮,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加快与国际经济政策的接轨。我们应该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技术,大力发展科技和经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第二,培养私权神圣、身份平等、意思自治和诚实信用的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 .朝贡贸易体制的等级思想是绝对不能再有的。等级观念会严重影响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不利于营造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
第三,减少政治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包办经济不符合市场规律,妨碍市场的自由竞争和发展,既不利于优胜劣汰,也耗费政府财力 .
第四,我们应该加大对国际条约和惯例的研究。只有更好地学习、融入和利用规则,才能更理性、更有技巧地维护自身权益。
相关文章:
民事抗诉中的法检冲突问题04-26
经济行政法的外部理论谱系04-26
试论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04-26
简述从民法的发展看消费者权益的扩张04-26
简述公民违反民法行为的法律责任04-26
简述合同的解释原则04-26
浅谈公平责任原则的存与废04-26
论公序良俗原则在民事领域中的应用04-26
浅谈如何理解物权法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