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中国经济也进入高能源消耗、高能源强度的阶段,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是依靠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积累所带动的经济增长。目前这种经济增长,已经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本文立足于低碳经济。探讨了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要性、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经济发展;转型;低碳经济
一、引 言
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方针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12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产品在全球产品份额占9%左右。对外贸易总量稳居全球第二。2009年中国汽车累计产销1300多万辆,成为世界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中国2007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并预计今年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08年中国人均GDP约上3000美元台阶,达到3266.8美元,2009年超过3500美元。
但是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是依靠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积累所带动的经济增长。目前这种经济增长,已经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并且给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带来威胁。主要表现在内需、外需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城乡与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高、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等。
低碳经济是指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其核心是建立经济高效、能源节约、低碳排放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技术体系和产业结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过去65万年的最高值,比工业革命前高35%。目前的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工业革命前升高了0.74摄氏度,气候变化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引起的(90%可能性),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公共健康保障都将带来重大威胁。根据世界各国科学家开发的气候模型估算,到21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将升高1.8℃-4℃,海平面将升高18厘米到59厘米,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生物安全,人类至少要将温度升高控制在2℃之内。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据统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惊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煤炭产量与消费量(40%多)、温室气体排放量(24%),石油探明储量仅能用13年。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呈现强劲增长的态势。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28.5亿吨标煤,较1990年9.9亿标煤增长近2倍。据海关总署统计,中国前11个月的累计进口原油数量达到1.83亿吨,已超过2008年全年1.7亿吨的进口量,2009年将成为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50%的标志性年份。从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看,中国人均化石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已探明的常规商品能源总量仅占世界总量的10.7%,而人均能源资源探明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51%,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我国在碳排放强度方面处于特别不利的地位。按照中国2002年到2008年的能源消费增长趋势,中国到2050年的能源消费量将超过1000亿吨标准煤,远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如果延续1978年到2008年的增长态势,也要达到270亿吨,超过去年全球161亿吨的消费总量。
发展低碳经济,将是我国参与国际行动且符合国情的双赢选择。由于未来国际经济竞争很可能是低碳的竞争,超前部署才能确保在未来经济竞争中赢得先机。而且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从国际来讲,“碳排放”将成为今后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过去大家争夺的是土地、石油、煤炭、矿产等,将来就会争夺碳排放权。而现在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位于产业链低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占较大比例。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最的25%CO2排放占总量的20%,这将挤占本土战略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与摆脱锁定效应,有益于提高低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日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已经迫在眉睫。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
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探讨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中国目前正处在重工业化阶段,支撑重工业的是能源。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同样面临着挑战,包括外部因素如:政府外交层面、市场运行层面理论研究层面等,也包括内部因素分析如:发展挑战巨大、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国内政策障碍等。
低碳经济发展应该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在低碳发展战略及目标的指导下,通过相关制度体制的完善、发展规划的制定、试点经验的积累,有序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的“低碳化”。在目前的发展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概括起来,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努力使得低碳经济健康发展:
(一)建设安全、健康的生态环境体系,使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支撑能力不断提高。强化领导,突出重点,推进高效低碳产业规模化,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加速产业升级改造,建立健全低碳产业技术体系。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二)构建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和低碳或是无碳能源使用比例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加强研究,加大开发利用低碳技术的步伐,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建设节约高效的循环经济体系,推动发展模式从先污染后治理型向生态亲和型转变,增长方式从高消耗、高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转变。积极发挥主管部门作用,加强政策协调和工作指导,努力整合现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政策,统筹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和指导意见,制定规划,明确目标。
(四)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进步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增强科技、文化、医疗及生态文明建设,使之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把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和节能降耗、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等措施相结合,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全而提高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五)建设科学、高效的流域综合管理体系,确保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地区和行业,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示范试点。建立低碳产业实践园区、示范企业、示范户。充分发挥典型的传、帮、带作用。
五、结 论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参考文献:
王元华,谈科学发展观运用于经济建设,青春岁月,2010(16)
王汝武,低碳经济与热电联产,热电技术,2010(3)
施景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江海纵横,2008(2)
徐匡迪,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泰州科技,2010(1)
林运波,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2)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试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国际比较及其启迪04-26
试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创新问题建议——论浙江台04-26
试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析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角04-26
试论双二元夹缝中的生存——简析中部小城镇养老保障的04-26
试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04-26
浅淡供电企业经济调度的管理04-26
高速公路企业经济生态化发展策略探讨04-26
试论管理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04-26
供水企业经济统计工作问题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