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破解公司僵局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4-04-26 09:22:4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关键词: 公司僵局 公力救济 临时董事 除名制 股份收购

  内容提要: 公司僵局严重损害公司股东的合法权益,由于我国公司立法对之回应不足,导致司法介入公司僵局法律规范有诸多缺漏,可操作性不强。我国应探索司法介入公司僵局的可行性,积极参考国外相关法律规定增设除名制、临时董事制及弱势股东股份收购制,使公司僵局及时化解,以有效维护股东权益。

  公司僵局的类型及危害

  公司僵局是一个描述性的说法,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公司法概念。一般而言,公司僵局指的是一种尴尬的事实状态,存续公司中因公司所有者股东与公司实际的经营管理层董事之间发生激烈的对抗或冲突,导致公司决策权力无法正常行使,使公司运作陷入僵持局面。我国有学者将公司僵局的表现形式归纳为:一、董事会僵局,可能因董事违反忠实勤勉等义务、违反公司章程引起的;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股东会僵局,可能是指因表决权均等化造成的否决权僵局;或者由于股东违反法定义务,例如股东不如实、按期出资等。至于公司僵局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内外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是表面上的原因,指的是股东或董事之间对日常经营管理事物、决策上的分歧和对立;二是深层次的内部原因,根源于有限公司的制度安排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封闭性。

  公司僵局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对公司利益的侵害;二是对股东利益的侵害。于前一种情形而言,由于公司陷入僵局,股东会、董事会立场尖锐对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公司的一切事务陷于停滞,无法正常经营,公司人力、物力、财产等资源将被大量损耗和流失。于后一种情形而言,由于有限责任公司在很多程度上是人合性与资合性相统一,有时更倾向于人合性,而公司僵局直接导致人身信任关系的破裂,其后果则是股东间相互合作的基础破裂。此时,控股股东或对公司有实际控制力的股东很可能无视公司章程的约定,也不顾及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而直接侵害弱势股东的利益。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W·汉密尔顿所言:“在公司僵局出现时,多数派很可能利用各种手段来‘折磨’少数派,比如罢免他们所担任的带薪的职务,停止支付股利,让他们坐等一年,等等。”事实上,汉密尔顿列举的仅是股东利益被侵害的极少数例证而已,其实更严重的是对股东表决权权利的侵害。

  众所周知,近年来公司内部纠纷一直困扰着我国法院民商事审判者,而公司僵局争议更是复杂难缠。由于制度的缺位以及司法审判经验的欠缺,法官在面对此类纠纷时总束手无策。2005年修正后的《公司法》突破了以往公司法的不足,为司法介入公司僵局提供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法律依据。

  公司僵局的公力救济与司法介入的可行性

  2005年新修订后的《公司法》并没有界定“公司僵局”的内涵与外延,仅在公司法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百八十三条原则性地提及可能涉嫌公司僵局的情形:“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这个条文提到的情形与我们在公司法理学上探讨的公司僵局概念存在较大的差距。“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这个表述,我们可以作较为开放和扩张的解释,使之涵盖多种导致经营困难的原因,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僵局。而且由于公司法明确规定这种情况通过其他途径已经不可能解决,只有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的方式进行解决,因此,笔者认为,这种情形应当为公司法理论中所称的公司僵局的表现形式。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于2008年5月19日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将公司僵局归纳为以下类型:一、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两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三、公司董事长期冲突,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解决,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四、经营管理发生其他严重困难,公司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形。同时,该司法解释排除了几种不被认定为公司僵局的情形:知情权、利润分配请求权等权益受到损害;公司亏损、财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公司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未进行清算等等,均不可提起解散之诉。

  我国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明确肯定了通过司法介入的方式破解公司僵局的合法性地位。但是,司法介入的条件过于简单,难以执行。比如,“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诉请法院解散公司,似乎是启动司法程序破解公司僵局的唯一要件,问题是:首先,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10%的表决权难以达到;其次诉请法院介入的费用如何处理?由公司埋单还是由该股东自理?如果是前者,试问法律依据何在?如果是后者,此制度会从根本上丧失其激励性质,从而导致该条款被搁置不用。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司法介入公司僵局的可行性。

  目前公司法学界对司法是否应该介入公司僵局,存在对立的两派:一是反对派,认为法院能力不足,无法解决公司僵局问题;二是赞成派,认为法院应当受理公司僵局争议,积极介入。理由是:一、公司僵局争议影响到社会公众的利益,法院作为定纷止争的最终解决机构,应受理此类民商事争议;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公司作为法人,同自然人一样具有高度的社会属性。对公司的设立、运行和解散过程中产生的争议进行处理,是现代司法机构的任务;三、在既有的公司立法出现滞后情形时,法院应当利用民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正义观念,填补法律之漏洞,积极判决公司僵局争议。笔者认为司法介入公司僵局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分析如下:首先,公司制企业的资合性重于人合性,并且由于公司的资合性构成公司的核心要素,追求利润最大化永远是公司股东的最基本动力。赋予股东解散公司的权利,使之能够及时从公司僵局中退出,在法理上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正当需要。其次,我国公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具体设计了可起诉的四种情形,并对因公司僵局请求司法解散的权利行使施加了较为合理的限制。所以,我国司法介入公司僵局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我国司法破解公司僵局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立法的模糊性导致司法标准难以统一。司法破解公司僵局已经成为我国公司法上明文规定的制度性手段。股东申请司法救济需具备三个条件:公司的存续将严重损害股东利益,且这种预期的损害后果系由公司管理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所致;公司内部救济用尽,也即通过友好协商等其他途径不能解决公司僵局;原告的表决权限制,申请司法介入公司僵局的股东必须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0%以上。自2006年新公司法实施以来,结合既有的司法介入公司僵局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上述规定过于模糊,存在较多问题:一、公司法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百八十三条中的两个词语“严重困难”和“重大损失”内涵模糊属于灵活的用语,缺乏明确界定。由于个案的情况不同,同一案件,交由不同的法官裁判,很可能其判决结果截然不同。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于公司言,公司内部纠纷的救济方式,可供选择的范围有多大?到何种程度才算用尽了内部救济?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对这些问题均没有回答。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立法对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适用条件规定过于原则化,其后果是个案中司法标准不一,难以实现公平判案的预期。

  完善司法破解公司僵局的对策:以比较法为视角。一、借鉴美国法上的临时董事制度。我国可以考虑借鉴美国的相关立法规定,构建“临时董事制度”。具体规范可作如下设计:如果发生股东或者董事们对公司业务或事务有意见对立,并且导致公司经营管理层不能形成确定性的表决意见时,经申请,法院可指派一位临时董事,参与具体事项的表决与管理。该临时董事既不是股东,也不是该公司的债权人或该公司任何一家子公司或与其相关联的公司的债权人,其职务资格可以由法院规定。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此救济措施应以法院的公权力介入为必要,否则,公司内部将因临时董事入选的选择而陷入新的僵局。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借鉴德国法上的除名制。为了破解公司僵局,德国建立了“公司强制解散制度”和“股权强制转让制度”。德国公司法对法院强制解散公司做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通过判例法的形式形成了两种与强制股权转让相类似的替代性救济方式:退出权和除名权,让僵局中某方股东出让股份,退出公司并从公司的股东名册中除名。在我国,无论是强制解散公司还是强制股权转让,都必须通过法院公权力的介入方可实施。三、增设资本原则的补充性法律制度。资本确定、资本维持及资本不变,诉称“资本三原则”,系传统公司法的理论基石。考虑到我国公司法短期内再次修改难以实现,笔者认为,可以构建有利于破解公司僵局的补充性法律制度。例如,增设“弱势股东股份收购制度”。基本含义是指,在发生公司僵局时,在弱势股东自愿退出公司的前提下,由控股股东以合理价格购买相对方股东股权或股份,从而让弱势股东退出公司,以此达到解决僵局的目的。这种解决方案属于意思自治的范围。为了增强其制度实效,建议公司法强制性地要求公司章程中必须明确规定:“一旦出现公司僵局,如果弱势股东愿意退出公司,则控股股东有义务收购其股权或股份。”

  

相关文章:

服刑人员思想教育的新思路、新对策(157)04-26

重构我国业主自治模式的新进路(249)04-26

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探讨(下)04-26

生物安全的立法分析04-26

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探讨(上)04-26

关于完善我国国货政策的一些思考04-26

正确?还是错误?抑或其他?04-26

论私文书的签署认证问题04-26

“住改商”应当经全体利害关系业主同意04-26

中国农业水资源保护的法律调控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