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经济要长足发展,“调结构”是关键。新兴产业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力合理布局。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是应对未来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经济结构 调整 发展新兴产业。
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力度,加大研发投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并必定成为我国经济“调结构”的突围之路。
经济结构是个除了产业结构外,还有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分配结构的“大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既包括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也包括投资和消费结构的调整;既包括一、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包括各产业内部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既包括区域结构的调整,也包括城乡二元结构的调整;既包括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也包括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未来我国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内需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扩张带动向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带动转变。
“调结构”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难题。“调结构”也是全球“后危机时代”产业布局主线。我国经济要长足发展,“调结构”是关键。目前中国经济正从短期刺激经济增长过渡到中长期持续的拉动,如何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性失衡显得尤为重要。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调结构”政策的重点应该是:内外需失衡;投资与消费失衡;信贷高增速与通胀失衡;产业结构失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碳排放量,抑过剩产能;地区结构失衡。除了靠刺激政策拉动内需外,当前亟待解决产业结构失衡问题。
“调结构”可能催生许多行业投资机会,如包括汽车、家电,农业消费行业、煤炭、化工、有色资源类行业;新能源、物联网、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低碳经济主导的节能减排产业;抑制产能过剩的钢铁、汽车行业并购重组;城镇化和产业转移中的基建、房地产行业。以上投资机会即包括了传统行业;又涵盖了新兴战略性产业。这里特别值得关注的更多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靠4万亿投资等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迅速扭转了经济快速下滑的局面,但也暴露出来一系列问题,一是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投资的拉动,投资、出口和消费比例失衡,经济增长的动力尚不稳固。二是巨量信贷投入在有力地刺激我国经济复苏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钢铁、水泥、电解铝、造船、煤化工、平板玻璃等行业均存在较突出的产能过剩。同时,多晶硅、风能设备等新兴产业因投资过度,也开始出现新的产能过剩。因此,坚决抑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结构便刻不容缓。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对于“调结构”意义重大。当前,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兴产业革命已经全面发起,包括新能源等在内的新兴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合理布局。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发达国家不但以绿色、低碳技术及其产业化为突破口,着力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抢占产业制高点,而且提出“再工业化”的思路,力图保持和巩固其在高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已对我国出口产业的升级形成竞争之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利用其更加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加紧与我国在传统国际市场展开竞争。在这样的挑战下,只有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塑造新优势,争取主动。因此,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抑制过剩产能、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应对未来竞争、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产业等这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伴随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许多相关行业将迎来巨大的投资机遇。中央经济政策已经定调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我国将综合运用财政和信贷手段等多种经济大力扶持新兴产业。财政扶持的重点是加大对于核心技术研发的投资;信贷则是鼓励中小企业发集合债,发改委将推动建立健全新兴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提出将从国家战略层面以系统的部署推动其迅猛发展。中央将会把更多资源投入到新兴产业,完善市场准入标准,支持民间资金进入。新兴产业的各个行业必将迎来巨大的投资机遇。这将是继“四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中央又一刺激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从长期看,提升经济的作用甚至超过四万亿投资计划。面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开创性事业各地应有所作为。战略布局“调结构”造就的行业投资机会,注重培育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及时把握未来经济动态,系统科学地研究部署,注重培育良性的“生态环境”,建立良好的体制、机制,以利于这些产业“幼苗”茁壮成长。推动科技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推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节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抑制高耗能行业,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技术进步和行业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当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我们也要警惕产业升级同质化现象。避免因投资过热,出现新的产能过剩问题。要制宜地发展的新兴产业,力图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形成国内有效的合作与分工机制,从而降低不必要的同质化生产和重复建设。确保经济发展的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论私力救济与道德(4)04-26
浅论私力救济与道德(3)04-26
拒腐重在慎初04-26
动物福利保护立法绕不过的几个困境04-26
评论:被动不是人民司法的根本属性04-26
预算公开与其迟疑困惑不如直道而行04-26
愿“留京者廉租房”不仅是“蚁族”的福音04-26
如何看待反腐成果与民众期望值04-26
谷歌公司应当反思自己的言行,向中国道歉!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