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公共构筑物致害责任无论是实务还是司法解释都认为是民事赔偿责任。一般认为,民事赔偿责任不利于维护受害者的权益,应在《国家赔偿法》中对公共构筑物致害责任加以规定,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这样更能够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论文关键词:公共构筑物 国家赔偿责任 建筑物危险责任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万起因公共构筑物导致的损害案件发生,在这些案件中,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却不足1000起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法律在理论上对公共构筑物致害问题存在着不少空白和模糊之处。有必要对此问题做一番探讨,以形成自身的一套规则;另一方面,在《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颁布之前,对公共构筑物维护、管理的瑕疵致害上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由于立法的不清和理论的混乱。对于公共构筑物致害的责任如何认定以及对受害人的损害如何赔偿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各地法院在处理类似或相同的案件时,常常结果迥异或不尽一致,有的甚至拒绝受理这极大地影响了法律的严肃和权威。破坏了法制的统一性。而且也不利于对受害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鉴于以上。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公共构筑物致害的理论规则做深入研究。并在法律上予以明确。
对于公共构筑物致害赔偿的具体途径。各国做法不一。通常情况下,各国均将公共构筑物致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而在我国。公共构筑物致他人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害,为国家赔偿责任。抑或一般的民事赔偿责任。目前国内有两种不同的见解。有的学者认为公共构筑物致害责任应适用《民法通则》第126 条的规定,即建筑物及其他地上物致害责任。应由建筑物及其他地上物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担民事责任。实务上。判例认为属普通的民事赔偿责任。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贯彻了司法实务中的观点。依然认为公共构筑物致害赔偿责任是一种普通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有的学者认为公共构筑物致害责任属国家赔偿责任。确认公共构筑物维护、管理瑕疵致害为国家赔偿责任。在国外立法上,只有200 多年的时间,这与国家赔偿责任制度的历史较短有关。众所周知。在前资本主义时期。法律遵循“国家不能为非”原则和“国家无责任说”理论。国家不是赔偿责任的主体。人民不得对国家提起侵权赔偿诉讼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实行民主政体。国家无责任说丧失了理论上和政体上的依据。确立了国家赔偿制度。至此。才出现了作为国家赔偿责任制度之一的公共构筑物致害的国家赔偿责任。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公共构筑物致害赔偿的法律规定是法国。法国早在1799年的法律中。就已规定了国家行政部门应对公共建筑工程所致损害承担国家赔偿责任。但是直到1873年的勃朗哥案件,才通过判例法最终确立了国家赔偿责任制度。这只是该种国家赔偿责任制度的雏形真正在国家赔偿法中确立这种国家赔偿制度,是日本的《国家赔偿法》第二条。日本学者将国家赔偿责任区分为国家权力作用的赔偿责任与非国家权力作用的赔偿责任,后者再分为私经济关系的赔偿责任及非权力的公共行政的赔偿责任从明治以至大正初,只承认国家立于私经济关系当事人地位。可依民法典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大正5 年以后的判例。承认国家基于非权力的公共行政(如公共营造物的设置和管理瑕疵)所致损害,可依民法典第717 条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但基于公权力的行使所生损害的赔偿责任,却一直不被承认。直到二次大战后。于1947年颁布国家赔偿法,规定了基于公权力的行使所生损害的赔偿责任。国家赔偿责任制度终于得以确立1967年韩国制定《国家赔偿法》,第五条规定了上述赔偿责任。1973年《德国国家赔偿法》(草案)规定了上述国家赔偿责任,称之为公权力主体因其技术性设施之故障所生权力之侵害的赔偿责任。
在美国。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主权豁免原则仍起着支配作用1946年。美国通过了联邦侵权赔偿法。宣布放弃国家侵权赔偿责任的豁免特权,允许有关当事人对因联邦政府雇员在其职务范围内有过失的侵权行为。向美国提起侵权赔偿诉讼,对于人工构筑物致害的国家赔偿责任。并未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判例承认准许人民对国家供给的设施。因维护不当欠缺安全性而遭受损害者。可以请求赔偿标志英国确立国家赔偿责任的立法。是1947年颁布的王权诉讼法,该法宣布原则上放弃国家豁免原则。但对于人工构筑物致害责任亦未在王权诉讼法中明文规定。适用时需视该公务员有无违反义务之过失而定。实务上对于道路交通设置上的瑕疵、过失,国家应负赔偿责任。
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综上所述。公共构筑物致害责任为国家赔偿责任。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立法所承认。我国在1982年制定现行宪法时。立法者总结三十多年历史经验。借鉴上述各国关于国家赔偿法立法的成功经验,规定了第4l条第3 款:“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
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这一宪法条文是建立我国国家责任制度的奠基石1994年5 月制定了《国家赔偿法》。可以认为,我国国家赔偿责任制度已初步确立,尽管尚不完善将公共构筑物致害的国家赔偿责任错误地认定为普通的侵权责任。主要原因是将其混同于建筑物危险责任。建筑物危险责任源于古罗马法。虽然现代民法的建筑物责任与古罗马法的规定不同,但基本点具有一致性,即损害因建筑物而生在法国和德国。民法对建筑物危险责任的规定并不适用于人工构筑物致害的国家赔偿责任。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在没有颁布《国家赔偿法》之前。曾有过通过解释将公共构筑物致害责任纳入到建筑物责任之中。但在《国家赔偿法》颁布以后,公共构筑物致害责任不再适用民法第717 条的规定。而是适用《国家赔偿法》第2 条的规定。建筑物及其他地上物致害责任与公共构筑物致害责任是存在着区别的建筑物责任的根据有二:一为报偿理论,即受利益者负担建筑物所生损害:二为危险责任理论,即建筑物为危险之源,应由其所有人负危险责任道路及其他公共设施以满足公众需要为目的。其受委托管理之国家机关或公共团体并不享受利益。无法依补偿理论解释,即以服务社会公益为目的。亦无使所有人负担危险责任之理。因而危险责任理论亦难以适用道路。
管理责任属国家赔偿责任。其根据为“公共负担人人平等”理论。依此理论,国家出于公共目的,设置和管理道路及其他公共设施,为社会公众谋利益。如果因而损害某人的利益。就必须由国家对受害人予以赔偿。从而达到公共负担人人平等。
有的学者认为。道路等公共构筑物致害责任是国家赔偿责任。建筑物及其他工作物致害责任是一般民事责任。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一是适用对象不同。公共构筑物的适用对象是国有道路、桥梁、隧道及其他设施:建筑物责任为建筑物及其他设施倒塌、脱落。建筑物上的搁置物发生脱落、坠落:二是责任主体不同建筑物的责任主体是建筑物及其他设施的所有人或管理人:人工构筑物的责任主体是受国家委托管理国有道路及其他公共设施的国家机关或公共团体:三是承担责任的根据不同。建筑物责任的根据有二:报偿理论和危险责任理论公共构筑物责任的根据是公共负担人人平等理论:四是责任原则不同人工构筑物责任为无过失责任原则,建筑物责任为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笔者赞同将人工构筑物致害责任纳入国家赔偿责任。在现代社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公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只靠公民个人已无法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尤其对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得不越来越多地依靠国家和社会来满足国家为保障人民福祉。有义务提供公共服务为增进人民福利,公共构筑物越来越多。随之公共构筑物对公民的致害也越来越频繁。因此法律对公共构筑物致害责任如何规定就显得愈发重要我国即使不能把因公共构筑物设置或管理瑕疵所造成的损害予以国家赔偿。至少也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对公共构筑物因设置或管理瑕疵所造成的损害予以国家赔偿。其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的公共构筑物。如公路、桥梁、隧道等。绝大多数都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家行政机关的有关部门负责维护、管理,若对因维护、管理瑕疵不当造成的损害不予国家赔偿,势必造成许多损害实际上得不到任何赔偿。
其次。将公共构筑物致害责任适用民法规定不利于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民法通则》第126 条规定的归责原则是过错推定原则,致害人只要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就能够免责。受害人还需举证证明维护、管理瑕疵或者存在设计缺陷,因公共构筑物存在维护、管理瑕疵或者存在设计缺陷致受害人受害时。才承担赔偿责任。在现代社会,科技水平越来越高。道路、桥梁、隧道等人工构筑物的维护、管理瑕疵或者设计缺陷由受害人来举证证明实属不易。这势必加重原告在举证责任方面的负担若将公共构筑物致害责任纳入国家赔偿范围。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致害人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而免责。只要存在损害事实。就必须承担责任,这有利于受害者获得实际的赔偿。凸显了对公民权利确实和周全的保护。
再次。维护、管理人工构筑物是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责之一。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这一职责必将日益加重。将其纳入国家赔偿范围。有利于促使国家行政机关增强责任心。精心设置或管理公有公共设施。减少和避免因管理人员的失职渎职、消极不作为造成的公共构筑物致害事件。
公共构筑物致害责任又叫“国有公共设施设置缺陷或管理缺陷致人损害的责任”、“公共营造物致害责任”。说的都是国家赔偿责任。在很多国家的《国家赔偿法》中规定的国家赔偿责任有三种:一是行政赔偿,即政府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由政府承担赔偿责任;二是司法赔偿、冤狱赔偿;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是国家赔偿法当中规定的两种赔偿责任。在其他的《国家赔偿法》中还规定了第三种情况。就是国有公共设施设置缺陷和管理缺陷致人损害的责任。这种责任也是国家赔偿责任。但我国的《国家赔偿法》中没有规定这种侵权行为。这种侵权行为发生以后怎么办呢?应该按照《民法通则》中最相类似的规定来处理。《民法通则》的第126 条与这种侵权行为最相类似。第126 条规定的是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面的悬挂物、搁置物脱落、坠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筑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责任,没有涉及设置缺陷和管理缺陷造成的损害。现在《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中规定了这种案件的处理规则,并且确定了“公共构筑物致害责任”的概念。这样就将一个国家赔偿责任改造成了一个物件致害责任的普通民事侵权责任。
我国立法机关在起草《国家赔偿法》时未将人工构筑物致害责任纳入国家赔偿范围之中。但将来修改《国家赔偿法》时仍应将其纳入其中,这是符合法律发展趋势的。也更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关文章:
建立案例库服务讯问工作04-26
检察理论研究要处理好六个关系04-26
专家咨询制度确保办案精确04-26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探讨04-26
论碳排放权的准物权和发展权属性04-26
引进重典,强化经营者的社会责任04-26
法院加强司法安全防范工作之我见04-26
非法查验身份证行为应予制止04-26
侵权责任法视野下的网络侵权责任解析04-26
当事人确定标准再构筑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