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报道,北大在京实际录取人数在计划招生256名的基础上增加了112人,扩招比例高达44%,引起全国一片非议。(“北大在京扩招别拿‘生源质量’说事儿”,《燕赵都市报》2010年7月15日)稍早我比较北大今年和往年招生方案,得出“招生地域歧视状况虽然较往年略有改善,但是依然相当严重”的结论,现在连“略有改善”这句“好话”也不得不收回了,因为在整体招生指标及其地域分布基本不动的情况下,如此大规模在京扩招的结果是北大文理科每万名考生录取指标(简称“录取率”)在北京高达45.4人,为全国平均值 (1.55)的近30 倍。假定其它省份录取人数基本不变,那么北京考生进北大的机会是机会最低的广东考生的93倍,是广西、河北、安徽考生的67倍,分别是 “高考大省”河南、山东考生的55和50倍。和去年相比,北大的招生地域歧视不但没有改善,而且在扩招后变本加厉,也和教育部近年来要求缩小本地招生比例的基本政策背道而驰,因而是不折不扣的“制度倒退”。
当然,在自家门前扩招不能没有一点理由。据北大招办解释,如此大比例扩招是因为北京考生“报考踊跃”,而且生源质量“非常优秀”。然而,这样的“理由”现在连一般读者也忽悠不过去了。除非有条件出国,对于北大这样的“国内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有哪个省报考会不“踊跃”呢?事实上,各省报考的“踊跃”程度已经被严重地域歧视的招生指标体系极大压制了。以广东为例,今年高考人数62万,而北大文理科指标加在一起才30个。60多万人面对区区30个录取名额,可谓“万里挑一”了;即便是有实力成为省状元的考生,报考北大也是要有点“胆”的,更何况不少省要求考生在知道考分甚至高考之前就填报志愿。反之,北京考生报考北大之所以如此“踊跃”,应该和北大在招生标准上的“特殊照顾”不无关系吧;用“报考踊跃”来解释扩招,显然是因果倒置了。
至于“生源质量”,我相信报考北大的北京考生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不过这并不能为在京扩招提供理由,因为我相信其它省份报考北大的考生也同样是“非常优秀”的。谁都知道如今考分不算数,因为北京有自己的高考,北京的考题和广东或任何其它省份都是不一样的,究竟凭什么说北京考生“素质”更高呢?空口无凭,除非北大招办有证据证明北京考生的“素质”确实比广东考生高93倍,就没有理由因为“生源质量非常优秀”而把扩招名额投在北京,而不是广东或其它地方。“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北大需要为在京扩招拿出点像样的理由来,才能不辜负全国人民对国内“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学府”的期望。
北大由于在新文化运动中的那段特殊历史,理所当然被期望领全国风气之先,在招生公平方面发挥一点带头作用。但是从其历年招生方案尤其是今年的大举本地扩招来看,北大在这方面实在乏善可陈、令人失望。相比之下,中国政法大学近年来不断降低在京招生比例,切实推进了高等教育的机会平等。有人会说,也许这是法大在北京招不到那么多“高素质”考生的不得已之举,但是即便事实如此,也并不抹杀法大招生改革的进步意义和正当性。其实让内外招生门槛更均衡一些、各地录取标准更平等一些,对北大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我就不信在北京招收的那300名开外的考生“素质”,就比排除在北大门外的广东第31名高。作为北大教师,我当然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多几个来自两广、河北、安徽、河南、山东或京外任何地方的“素质”更高的学生,但是这个愿望只怕今年乃至今后若干年都因为地域歧视的招生指标制度而无法实现了。
早先,我曾撰文提出通过大学扩招缓解招生地域歧视;意思很简单,就是把扩招名额投放到广东这样受歧视最严重的省份来缓解教育机会不平等。现在看来,“扩招”口号也不能随便提,因为一不小心,扩招名额不是被投到高等教育机会偏低的地区,而是被投到京、沪等机会已经比其它地区高几十倍的大城市;如此便不是缓解地域歧视,而恰恰是在加剧歧视了。
中国改革近二十年的经验抑或教训是,在一个权力运作不公开、不负责、不受监督的环境下,改革未必总是往好的方向;如果既得利益阶层总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么改革和初衷大相径庭乃至背道而驰,甚至“改革”动机一开始就不正,以至越“改”越糟,本是预期之内的事。大学招生“改革”就是上述规律的一个经典注脚,而北大此番本地扩招只是在大学招生相互歧视这盘乱棋中一步错得离谱的乱招而已。
【作者简介】张千帆,北京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教授。
相关文章:
清末刑事司法制度改革及其启示04-26
伙伴型政府间关系:中国府际治理的趋向04-26
传统与制度,法治文化的两种面向04-26
原生规则、自发秩序与扩展秩序04-26
浅谈我国商事法律制度04-26
渐进宪政的梦魇——对宪政渐进之路的反思04-26
中共90年:从人治风靡到承诺依法执政04-26
我国司法变更权的立法与反思04-26
人权保障制度的规范依据 ——对宪法“人权”概括性条04-26
论我国新闻侵权制度的完善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