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阐述了初中信息技术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结合实践归纳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并提出了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任务驱动、优势、过程、思考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它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情境,精心设计一个或多个包含教学内容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的任务,最后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悉并深刻了解学习内容和操作技巧,同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更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材的重任。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逐步暴露了不能吸引学生兴趣、无法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等弊端,这就需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实践性很强、发展极其迅速、应用极其广泛的学科。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我发现 “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合这一课程。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未完成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老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采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1.初中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于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少地顾及学生学习过程。教师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体现应用,将所要学的知识精心设计成一个或几个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初中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具有明显的实验性特点。强调 “面向应用,实践为主”的指导思想。“任务驱动”一方面突出了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为上机实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紧接着上机实践,可以及时验证方法是否可行,从而加深印象,减少遗忘。避免“纸上谈兵”“无机教学”带来的负作用。
3.初中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学生的特点。 初中生精力充沛,具有较强好奇心和求知欲,易接收新事物,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有组织地进行自主学习。接受任务后,学生可以自主地从原有知识技能的启发或利用软件自带的帮助功能以及相关菜单、工具栏中的按钮中经过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于学生养成自主获取知识的习惯。
4.初中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情景导向,目标明确的优势。 教师通过营造知识的应用情景,教学内容任务,使教学目标具体、生动。学生目标明确,印象深刻,易产生求知欲。如我在讲发送电子邮件时,设计了一个 “给老师发的邮件”的任务,该邮件主题为“新年快乐”,并附有声音和图片。学生接到任务,兴趣高涨,积极性很高,立即开始探索使用Outlook Express技巧。普通邮件很简单,但要有声音和图片,怎么办?于是有的同学请教“信息技术教程”光盘,有的同学查看Outlook Express的帮助,经过一节课的探讨学习和实践,全班同学都出色完成了任务,而且有的同学的邮件非常有创意,收到了良好的功效。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采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具体的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启发,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结合学生特点,提出学习任务。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 “导火线”,是问题提出的表现。设计任务是教师在课前备课的重头戏,要求教师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特点,每节课的任务不能太大,任务中的新知识、难点不能太多。通常任务的开工可以分成三种,一种是任务的要求非常明确,有统一的样板,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给出的样板做,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于每个知识模块的开始教学,我认为学习的最初阶段需要这种任务形式。第二种形式是任务的一部分内容是教师明确要求的,另一部分内容是允许学生自由发挥的。任务的第三种形式是,教师只给出一些原则上的要求,大部分内容由学生自由发挥实现。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于每个模块的电子作品设计的教学。
如我在 PowerPoint教学中,先演示一个非常精美“圣诞快乐”的课件,把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时我适时指导幻灯片的制作技巧如:文字的输入可以参照WORD中文本框的应用,在幻灯片中可以插入图片、声音,而且还可给对象制作一些动画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完美。然后我布置任务用PowerPoint制作圣诞幻灯片。同学们目标明确,兴趣高涨,积极主动的探索这一软件的应用技巧。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提出问题。 给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学习过的,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稳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都是由学生提出,最初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还没有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时,要采用先粗后细,逐步求精的方法。对于某些任务,在这一步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一次都提出来。对于一些任务中存在问题,学生只有亲自做到那一步才有可能提出问题。这种情况下,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再提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3.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提出之后,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这一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过程。对于老问题一定要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案,而新问题,可以由学生相互讨论或师生共同探索。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比如从哪里获取相关的资料,寻找相关的帮助等等。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4.学生完成任务。 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之中,即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同性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指导。而学生可以自主探索完成任务,也可以在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
A.自主探索。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或网上求助,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比较单一的任务可以采用这种学习方式。
B.协作学习。 学生可以按座位或通过计算机网络按兴趣、能力等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促进学生的沟通,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判、接纳和反思。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对于比较综合的任务可以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比如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小报的任务,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同组的学生一起讨论,确定小报的主题,然后把任务分成子任务,小组的同学再分工,有的负责文字、负责图片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录入,有的负责版面设计等,在协作的过程中,小组同学要进行讨论、沟通,达成较统一认识后,就可制作成一份精美的小报。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创新,寻求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设计。在学生初步理解了知识之后,教师还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更加深刻,更加灵活。
5.总结与评价。 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不仅有助于设计成果的进一步优化,而且有待于学习者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评价的方法可以是观察法和作品评价法。观察法即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完成任务活动中的发言、技能、协作、创新等作出评价。作品评价法是对学生完成任务所形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水平及作品中所包含的创意。可以由学生自我评价、同学间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但每堂课后,教师必须作好全班同学的评价结果,每位学生必须记录下自己这堂课的评价结果,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也做到心中有底,这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大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以后的教与学。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采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1.注意“任务”选择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任务”的确定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设计任务时,应遵循科学性、教育性、层次性、趣味性等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是信息技术教学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2.注意任务实施过程中的互动性,突出主体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因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对于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多边互动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结合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认识起源于动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是认知发展的最直接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性学习结合起来,创设启发诱导的环境,提供材料、工具和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去探索、发现。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可在学生训练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
3.注意适时归纳汇总。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之中,有时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在一节课、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的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4.注意不应只看到任务的完成,不看是否驱动了知识的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这是一种问题解决式、发现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如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注重知识的学习、掌握,这一次的任务完成了,下一次同样的任务可能完成不了,因为他没有将任务的完成变为一种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为。任务驱动中,我们既要看任务的完成情况,更要注意通过完成任务是否驱动了知识的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必然会出现更多更新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也可能会出现更适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还刚刚起步,教学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进一步推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艾奉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中国电化教育,第176期
[2]章慧敏 傅德荣:《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中国电化教育,第176期
[3]钟志贤 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中国电化教育,第157期
[4]钟志贤 万士杰:《初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翠园教科研,第三期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论如何构建青岛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04-26
浅析我国地下经济核算方法04-26
关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融资制度变迁:回顾与评价04-26
马克思失业理论与西方主流失业理论:当代中国失业问题04-26
商号权效力地域限制质疑04-26
商人概念的反思与重构04-26
现代商人法与欧盟私法统一04-26
论海上强制保险中的直接诉讼04-26
法院调查取证的进一步规范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