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从小就打好基础,因此对学生进行早期的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离不开学生主动性的培养,更加准确的说,主动性的培养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前提和基础.那么,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初中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主动精神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主动精神的培养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主动学习及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学会主动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但要“教会”学生,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指导他们主动复习、主动思考、主动解决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1.主动复习
帮助学生建立每个人的详细的复习计划,这个复习计划可以由学生自己建立,老师帮助最后的把关.复习计划是由学生自己创建,这样复习计划比较能够针对学生自己,老师的最后把关使这个复习计划更加的科学.有了这个复习计划,老师只需适时监督和提醒学生进行复习.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主动复习的习惯.同时,这样每天课后的复习以及较长时间后的系统复习使学生能够建立更加牢固、更加系统的知识体系.
2.主动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是收不到好的效果的,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先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其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主动思考,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势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义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习的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回顾了老知识,一举两得.
3.主动解决
在学生适应、学会了主动复习、主动思考时,他们会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就要及时引导他们自己主动解决这些问题.这个时候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气质来因才施法.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归纳、思考、总结,或由师生列举问题类似的实际背景资料.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尤其是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法则.例如,教师讲“直角坐标系”时,可以采取让学生试想白己是如何通过电影票找到白己在影院里的位置的;又或者让学生讲出自己坐在这个教室的第几行、第几排.让学生从这些生活实例中领悟到“两个有序实数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这样既传授了新的知识,也让学生的问题在实际的联想下迎刃而解.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学生的创新意识常常体现在一些奇思妙想中,有的也许很幼稚,有的也许太“出格”,但这此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闪现,必须加以珍惜.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轻松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赞扬和鼓励.我们要给予学生经常性的赞扬和鼓励,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和体验受重视的满足,培养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周长比等于相似比”这一性质时,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从多角度寻求结论.比如可用设未知数的方法,或等比性质,或用等量代换的方法,并从结果中总结出结论.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而获得的知识,理解得透彻,掌握得扎实,还使学生体验到勤于动脑的益处,为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实践证明,动手操作能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尝试,善于探究讨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2.营造创新的宽松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谐愉悦的氛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才能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问,使他们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一味地依附于别人的看法,让学生感到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是完全自由的,确实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关心、热爱、相信、尊重、激励每一个学生,在课内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与教师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前提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创新精神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因此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索质.因为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方法是能力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通过教师的示范、帮助学生探索、演练、掌握这一基本的创新方法.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商号权效力地域限制质疑04-26
商人概念的反思与重构04-26
论海上强制保险中的直接诉讼04-26
法院调查取证的进一步规范04-26
审理委托贷款合同纠纷案件的几个法律问题04-26
浅析民事诉讼中的鉴定制度04-26
我国外资准入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其重构04-26
论容积率与房屋征收补偿认定04-26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民事赔偿法律探讨04-26
论民事屈从关系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