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时间:2024-04-26 09:01:22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笔者通过调查教师课外作业的设计情况时发现:重数量轻质量,重知识轻技能,重书面轻口头,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非常突出;作业模式单一,内容一致,无层次性,局限于教材,拘泥于机械性、记忆性练习的现象也非常突出。这样布置的作业是无效的作业,它严重违背了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精神。
        “对有效作业的理解,我觉得可以从质量与过程两个基本视角进行解析。从质量角度看,有效作业就是有效率和效果的作业。所谓效果就是指达到预期的目标,效率就是以少的投入取得大的收获。从过程角度看,有效作业是在特定教学环境下,师生间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的交流、互动,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实践活动。”基于这样的有效作业观,我简单谈谈初中科学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从关注量向重视质方向转变
        在传统观念下,教师设计的作业只注重作业的量,而不注重作业的质,以致题海战术一度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法宝。爱因斯坦曾说过:“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要从关注量向重视质转变。教师应该考虑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量,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充分发展他们的天性,锻炼他们的能力。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承认差异,分层设计作业
        新课程观认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他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同时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性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内容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如果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显然违背了教育规律。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异进行分层设计作业。设计作业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有层次性。比如,将作业设计为课堂独立完成作业和课外思考作业;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然后分层设计作业,分成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有的学生要全做,有的学生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或者对班级中的优等生,可设计一些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需要独立思考的题,设计一些发散求异的题。对中等生要抓住夯实基础知识、加强基本训练这一环,注重读题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设计一些叙述性以及难度适中的题目让他们做,逐步提高他们的解题水平。对平时作业有困难,经常要在别人帮助下才能完成的学生,设计一些通过看教材就能找到答案的试题让他们做,便于他们熟悉最基本知识。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例如,在学习“质量的测量”时,针对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作业: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为他们设计了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作业,如简述如何测量一滴水的质量,通过简述测量一滴水质量的过程,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中等生,我为他们设计了几道稍难及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如填入恰当的质量单位、结合材料分析质量基本属性的题目等,要求他们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能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为他们设计一些通过看教材就能找到答案的简单题目,如质量的概念,质量主要单位、实验室测量工具及托盘天平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
        三、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寓学习于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性作业
        初中科学是一门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知识的综合性课程。它的核心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最重要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更多地考虑实践性的作业。实践性作业的类型包括观察型、探索型、操作型、体验型、信息型、阅读型等。常言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的学得好。学生学到的教材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动口、动手、动脑,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形成能力。事实上,学生最不愿意进行机械的抄写,最不愿意背诵纯粹的概念。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应把理论知识和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联系起来,让作业贴近生活、接近社会、融入大自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不但乐于接受,还能巩固掌握所学教材知识。
        例如,在学习“常见的植物”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让学生做:假如你在森林中迷了路,怎样借助苔藓植物分辨方向?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检验了学生对苔藓植物生活习性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还能让学生把教材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处理好教材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关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创造型作业
        社会发展到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经摆在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未来是迅速变化的信息社会,对人类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爱因斯坦早就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创造型作业。
        例如,在学习“探索宇宙”时,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结合当今世界信息化、知识化、科技化的特点,根据当今地球“人满为患”的现状,请同学们设计一下开辟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新航路”,规划人类未来生活的宏图。学生面对这样的作业,都跃跃欲试,充分展开各自丰富的想象,设计规划人类未来的生存空间。这富有创意的设计,打破了教材的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触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新奇中去探索、去发掘新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中学数学研究型教师的教学策略04-26

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04-26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朗读能力04-26

探析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有效教学04-26

网络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探讨04-26

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04-26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04-26

浅析如何加强和培养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素养04-26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化学检验技能培养中的应用04-26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现状及对策分析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