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培养初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基本策略

时间:2024-04-26 08:54:54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一、人格塑造策略。从语言发展的历史看:“语言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语言和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是同步的。”语言世界的拓展会促进精神世界的延伸,精神世界的提高会促进语言世界的发展。语感能力培养之所以要注重人格构建和塑造,并视其为核心本质乃至最高层次意义上的语文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马克思早就提出了“创造与人的本质和自然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这一命题,即使人对语言现象的感觉成为人的感觉,实际上也就是在“创造着具有深刻感受力的丰富的全面的人”。把人格的构建塑造当作语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加以界定,其创意就在于发掘“人的本质力量在语言客体上对象化的实现”,其意义是重大和深远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促进个性发展策略。良好的语感能力极富个性,而个性往往又孕育着创造性,没有个性也就无法谈及创造性。人们常说:一百个读者的头脑中就有一百个不同的林妹妹形象,一千个学生的头脑中也有一千个不同的阿Q和孔乙己形象。这就是说个性和创造性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姐妹。语言作为人的“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首先应该是人的个性的集中体现。语感能力培养要着力于个性发展,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曾经说过:“背诵词语,理解词语,以至理解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不够的,应该使这些词语成为内在决定个性的东西。”因此,教学中就不应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与教师的完全吻合,对于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新奇独到的见解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否则,会于有意无意之间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比如分析《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未必非得把学生驱入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去认识其“反抗”意义的思维峡谷不可,如果有同学从人性方面去考察得出那是本能的“挣扎”也不能否定;读《荷塘月色》,有学生只为朦胧、宁静、优美的意境所陶醉,并未领略什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满现实又幻想超脱现实的淡淡的哀愁”也没什么不妥。
        三、能动参与策略。语感能力归根结底是认识个性在长期的对各种言语作品反复“涵咏”体味过程中习得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在现实的语言情境中切身感悟到规律和意蕴,并使语言规律和意蕴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个性的东西”,进而形成他们头脑心灵中的一种积极的、创造的力量,切忌越俎代庖、一讲到底。 
近年来语文界积极倡导的“语文活动课”就是一种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性、培养语感能力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措施,学生在各种听、说、读、写活动中有了强烈的作者、读者角色意识,自动探究,倾心实践,于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自己认知图式的构建。 
        四、实践感受策略。“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学生学习的能动参与积极性发挥得怎样,实质上取决于学生语言实践感受的情况如何。目前“大语文”教学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学校学习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相结合,使语文学习无时不有、无地不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语文学习的机会和因素,进行反复能动的语言实践,在听、说、读、写的实际操作训练中,把语言还原到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情境中加以模拟、演习和创造,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五、整体感知策略。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皮特·科德说:“把一切都学到手以前,没有哪一部分可以完全学会的。”这就是说,语言现象与涉及语言的所有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只要我们接触了某种语言现象,就可能接触有关语言的全部知识。这里强调的整体感知策略,其最基本的解释就是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深厚意蕴,并非通常所说的课文整体、单元整体,更不是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 
        六、形象思维策略。语感能力具有直觉思维特性,事实上直觉思维说到底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而且汉语和文学又无不具有形象性特征,这就为语感能力培养实施形象思维提供了最基本的可行性依据。再从现代心理科学的研究来看,人脑对拼音文字的处理是分别由两个不同的部位来执掌的。汉字具有“左视野优越性。”而左视野传入的信息主要由右脑处理,右脑主要储存“图像”,所谓形象思维主要由右脑完成,而右脑与创造性思维又是关系最为密切的。因此,对于以培养创造性语文能力为目标的语感能力培养来说,形象思维策略不仅有其可行性,而且也有其必然性。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视语感能力培养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是由语文学科的内部规定性和教学活动的内部规律性所决定的,现代化语文教学就是要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使得学生面对语文材料,创造性地感悟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东西,用有限的知识孕育和启迪最多的能力。尤为重要的是,我们把人格构建塑造能力视为语感能力最高层次意义上的目标,这不仅为深化语文教改、提高教学质量展示出了广阔前景,更对社会文化意义上的人的素质培养具有现实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①王尚文《更新语言意识,深化语文教改》.《北师大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二期。
②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8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29页。
④列昂捷夫《活动意识个性》,179页。
⑤叶圣陶《论教育》,163页。
⑥皮特·科德《应用语言学导论》.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91页。
⑦张人骏 编《台湾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176页。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谈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04-26

浅谈我国境外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模式研究04-26

论构建我国现代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04-26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看土地制度变迁04-26

论提单上承运人的识别04-26

谈WTO纺织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与保障措施协议之间的关系04-26

发展、公平、安全三位一体 ——经济法学的基本范畴问04-26

债权让与的法律构成论04-26

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四大看点04-26

反垄断法视野中的企业合并制度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