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乡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时间:2024-04-26 08:54:18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目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和转移过程中的制约因素研究较多,但对转移后是否在迁入地定居状况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微观研究更少,如何使转移农民变为真正的市民,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温州是浙江乃至全国近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浙江省贫富差距最大的地区。本文以温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欠发达的苍南县3个自然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典型调查资料为基础数据,对欠发达乡村剩余劳动力何地转移、如何转移、转移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对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剖析。

  一、欠发达乡村外出人口的主要特征在被调查的3个自然村外出劳动力中,男性外出劳动力占全部已外出劳动力的70.9%,性别选择较为明显,各村之间的差异显著,这一方面是该县的性别比本身就比较高,据“五普”资料显示,浙江省总人口的性别比为105.5,苍南县高达112.4;另一方面,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同时受外出劳动力职业的影响,外出劳动力的性别比偏高。从分年龄看,在外出劳动力中,25 岁外出劳动力占总外出劳动力的64.3%,45岁及以上的中年劳动力外出的比例只占16.1%,而24岁及以下的青年外出劳动力不到20% (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O.05)),这表明苍南农村劳动力外出具有较强的年龄选择性,年轻的男性比其他人口更易发生迁移。

  从外出劳动力的素质看,已外出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已外出劳动力中初中学历的占50.0%,远高于调查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上学历平均15.5%的水平,但调查村只有15.38%。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外出,这说明那些具有最高的人力资本禀赋的农村劳动力,优先选择的转移领域是农村的非农产业,而不是异地转移。因为留在村里的高中以上学历的基本上是村里的干部或是学校的教师等,有相对稳定的收入,经济地位相对较高,而外出转移仅仅是水平移动并不带来社会地位的垂直上升,所以没有迁移的动力和愿望。这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调查所显示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中,较高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更倾向于在本地转向非农领域,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往乡外转移的比例高,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在本乡和本县实现非农转移的比例要高”的情况相符。

  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外出劳动力流向及原因分析由于温州近年来发展较快,劳动力需求量较大,从2003年上半年开始,中西部打工者陆续返乡,温州市劳动力紧缺,出现民工荒。因此,温州下辖县农村劳动力应将温州作为外出的首选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调查结果显示,外出劳动力流入本县以内其他乡镇的劳动力占全部外出劳动力的31.0%;到温州市内其他县的劳动力占5.6%,到温州市区的劳动力仅占9.1%,外出到省内其他地区的劳动力占3.6%,而外出到浙江省外劳动力占50.8%。这与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抽样调查结果完全不同,2001年浙江乡村劳动力在省内就业的占97.7%,而且省内就业的主要在本县(市)范围内,在省会城市和地级市从业人员只占4.7%。

  调查表明,城镇的就业岗位与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是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托达罗的模型相符,外出挣钱来维持和改善家里的生活是农民出去的主要动力。88.4%的人认为“家里太穷,出去挣钱,改善生活”,这说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民摆脱贫困的主要方式,其次是耕地太少,有40.9%的人次的原因是“土地太少,家庭劳动力有剩余”。

  农村劳动力较低的文化素质是影响农民外出的叉一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和企业等单位吸收劳动力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这种双向选择的机制决定了一个劳动力要从农业向非农行业转移,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研究表明,在大城市工作的村民学历相对要高于在小城镇和农村的,而且年龄相对较轻。这种情况在温州打工的村民更加明显,在被调查的在温州打工的外出者中,初中学历占70.6%;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占82.4%,其中27岁以下占64.7%。而在被调查全部外出人员中,初中学历只占51%,27岁以下只占30%。可见大城市特别是省内的大城市对打工者的学历和年龄要求相对较高,年龄偏大、学历又较低的农村劳动力只能往省外农村打工。虽然温州经济发展,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却不高,受教育程度低于全国水平,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也是造成外来劳动力对本地劳动力就业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

  三、已外出劳动力定居情况调查从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看,一般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流动的行为和转移后的定居是同时发生的,随着工作地的转变,居住地也同时发生改变。但在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特别是中国,大量在外出务工的农民并未在外定居,每年春节的民工潮就可以说明迁移农民流动与定居之间的不协调,被称之为“循环流动”。 “循环流动”者的流出地土地紧缺但又缺少非农就业机会,而迁入地的工资较低,不足以维持全家在迁入地的生活,为将迁移的成本降到最低,将一部分家庭成员留在家中使迁移流动者可以在迁入地十分简陋的条件下生活。

  在被调查的外出人员中,只有19.6%的人在外定居。

  其中未定居列在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位的原因是“赚不到钱,无法生活” (或者说是经济条件未成熟), 占全部选择人次(该项为多选项)的58.4%,列在第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三位的分别是“工作太难找”和“没有技术,竞争不过人家”,分别占总选择人次的14.1%和7.6%。但未在外定居的人员中,认为不想在外定居的只占9.2%,与许多研究所提到的多数实现了到城市或发达地区迁移的农村劳动力,都表示不打算在迁入地长期定居的结果不相符。

  四、已外出劳动力与有外出意向劳动力比较与已外出人员相同,有外出意向劳动力也有较强的性别选择性,其中男性占66.7%,而且在有外出意向劳动力中,48.6%具有初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略高于该村已外出的劳动力,年龄也主要集中在30-39岁之间,与已外出者相仿。由此可见,有外出意向的劳动力的人口学特征与已外出人员基本相仿。

  从收入看,有外出意向劳动力的家庭收入明显低于有外出劳动力的家庭,有外出意向劳动力的家庭平均年收入为0.64万元,其中农业收入为0.48万元,非农收入为0.16万元,仅为有外出劳动力家庭的62%。由此可见,农民外出对缓解家乡贫困有显著的作用。

  从外出原因看,有外出意向人员有45.5% 的人次(为多选项)选择了“干农活,挣钱太少,生活无法维持”,而只有13.6%的人次因为“外出打工,收入较高”而想外出。由此可见在当地,有外出意向的劳动力显出无奈和被动,且相对经济收入较低。

  从外出工作地看,有外出意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有52.8%的人意向在附近(县内或周围县市)工作,而已外出人员中只有12.1%的人在家附近工作;虽然该村已外出村民有63.6%到外省工作,但有外出意向劳动力意向到外省工作的只占9.3%。

  五、讨论与建议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经济发达地区,要保持经济的继续快速发展,如何尽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充分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切实提高农民的素质,把我国的人口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使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变成真正的市民,这将是保持我国现有优势、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城乡统筹,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1.继续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但减少农村劳动力最有效的办法是控制农村人口出生率。在被调查村中,有部分人口是少数民族,生育政策较宽,总和生育率相对较高,虽然农民对少生优育的政策已有一定的认同感,但超生现象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应继续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一方面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受教育程度,有效地限制农村劳动力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

  2.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是否有一技之长已成为农民能否在城市站稳脚跟的关键,调查结果表明,已外出劳动力中文盲只占6.7%,而调查村中文盲占总劳动力的57.8% ;有外出意向的劳动力文化程度也相对较高,初中文化程度占48.6% ,如何提高农民的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基础教育是提高下一代农民素质的关键,由于教育经费不足,把本应由政府承担的教育投资变相转嫁到学生家长身上,这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个非常沉重的负担,大大提高了农民子女接受教育的难度,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已成为农民的一笔重大开支,给本来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为此,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完善土地政策,加快土地流转的步伐。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来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作为农业生产基本要素的土地也相继集中到未脱离农业的农户手中,使土地流转与农业劳动力转移呈现出很高的同步性,从而顺利实施了二元向一元的转变过程。我国现有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对城市化不利,另一方面对农业的发展也不利,农业只有规模经营才会有效益。建议在全省推进农村股份制改革,农民以股份的形式拥有土地,推进农村股份制改革有利于创新产权不完整的农村土地制度,将人人共有的模糊的土地产权改革为按分量化到个人所有的清晰的产权,可以用价值形态表达每人拥有的农村资产的价值量,使农村资产的流转甚至变现有了计算的依据。并不需要将土地到户、产权清晰后,由村集体组织集中流转给未脱离土地的农民。这样既达到了土地规模经营的目的,也让不从事农业的农民得到土地的保障,以减少农业劳动力由于兼业转移而达不到真正转移的目的。

  4.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目前被调查乡村剩余劳动力外出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 “自己出去找” 和“包工头带出” 三种,而有外出意向的人员中有55.3%希望由政府组织。近年来政府在对农村劳动力培训中投入了较大的人力和财力,但大都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培训,而且都是自发行为。为此,建议政府建立统一的农村劳动力市场,针对企业需求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条链接。

  

相关文章:

农民工工伤维权亟需完善法律制度04-26

又是半夜鸡叫,物价上涨能止得住吗04-26

整体性:经济法上的公平与效率观04-26

商人、商行为和企业04-26

合同分类是什么04-26

试析知识产权滥用的反竞争行为规制04-26

“限购令”与“涨价归公”04-26

水利工程各方主体的法律责任构建04-26

土地权益的司法保护04-26

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立法之完善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