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方福利国家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

时间:2024-04-26 08:51:4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本文从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困境出发,以新政治经济学的公共选择理论为理论立足点思考福利国家陷入困境的原因。主要从公共物品的提供、政府失灵和政治经济循环理论三个方面来论述福利国家政治运行的缺陷和不足。

  论文关键词:公共物品 政府失灵 新政治经济学 福利国家

  一、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困境

  现代意义上的福利国家是在二战后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建立起来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国家通过公共政策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福利国家被看作是西方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基础。”追溯福利国家的理论渊源,可以与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第三条道路”联系起来,民主社会主义曾主张要把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民主相结合,走出一条中间路线。在欧洲早期建立的福利国家正是在这样一种理论的启发和引导下逐渐形成的。纵观西方福利国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从备受人向往的国家政体形式到现在纷纷陷入经济发展的瓶颈阶段,这不得不让人反思福利国家的福利政策和制度的可行性问题。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开始,福利国家经济发展问题就以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开始暴露出来,并且愈来愈严重。数据表明,在1990~1995年期间,瑞典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五年内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只有0.4%,其中1991~1993年的经济增长率为负数,失业率从1990年的2.1%上升到1993年12.5%.?Q本文正是从西方福利国家的经济危机出发,思考为什么让民众受益的的福利政策会导致国家经济的停滞发展,国家能否平衡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西方福利国家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政治学和经济学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分离之后,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又重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新政治经济学的诞生,它区别与古典政治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流派,而是一种研究取向。”新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特点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和视角来关注政治问题。古典政治经济学着重于分析宏观的国家经济问题,并没有把政治分析融入到经济问题之中,而新政治经济学正是弥补了这一缺陷,对政治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予以了很好的阐释。正是由于新政治经济学理论所具有的这一研究特点,笔者认为可以用新政治经济学理论来分析解释西方福利国家经济困境问题。新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流派有公共选择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新制度学派和规制的政治经济学。我们主要着眼于公共选择理论来对西方福利国家进行研究。

  公共选择理论学派是新政治经济学中对现代政治学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布坎南和塔洛克。公共选择理论比较突出的贡献在于把经济学中“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经济学交换模式等研究方法运用到了政治分析领域,拓展了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视角,强调政治和经济的内在关联性。个人主义和经济人假设的方法论是西方经济学分析经济组织和经济行为以及市场过程的主导型方法,把这个方法用来分析政治领域及政治过程,解释个人活动的市场过程是如何加总为集体行动的政治过程。本文主要从公共选择理论三方面内容来分析西方福利国家之所以陷入经济危机的原因。

  (一)政府存在的理由——公共物品供给“从摇篮到坟墓”是福利国家的口号,民众从出生到死亡几乎所有公共需求政府都会免费提供。与此同时,福利国家设计了一整套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来管理民众的社会生活,以“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实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现阶段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对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挑战。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存在的理由在于国家能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特征使得个人不愿意也不可能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所以公共物品的维护、管理和分配只能经过集体决策,由集体决定公共物品供给的品种、数量,以及每个成员应分摊的成本。公共物品不能由个人选择自由买卖,民众对公共物品的需求量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调节,只能由政治程序表达。福利国家为民众提供公共物品的福利政策正是国家职能的一种积极表现,但是尽管国家有充足的财政能力去负担所有民众的所有公共需求,有必要全部承担吗?西方福利国家不一例外的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样一种无所不包的社会保障体制下市场的作用又如何体现呢?虽然市场不是万能的,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主要还是要遵循市场的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激励、竞争机制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处理国家和市场的关系中,国家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市场的作用。

  另一个方面,政治力量的不均衡和政治家的有限理性使得不同政治群体的政治需求与政治供给会出现很明显的差距,无论政府如何考虑的完美无缺,也不可能完全让所有民众满意。因此,提供公共物品不仅仅成为国家的经济职能,也成为影响统治者执政的关键因素。公共物品供给是否让民众满意就可能成为影响福利国家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这样,福利国家的公共物品供给政策就给这些福利国家的政治带来了隐患。

  (二)政府失灵理论分析福利国家的发展困境是政府失灵理论最好的例证。从二十世纪初发生在西方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开始,市场的缺陷和失灵使得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得以产生和盛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了干预主义政策,由政府来调节市场机制,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福利国家也是顺应国家干预的潮流建立、发展而不断完善的。这些干预政策保证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二三十年的持续“繁荣”。但是,到了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财政赤字、高失业率为特征的“滞涨”现象,使人们看到从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调节失灵的全过程。福利国家也不例外,同样出现了经济“滞涨”的发展困境。

  公共选择理论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点,从经济人的角度出发,指出了政府缺陷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政府失灵首先表现为政府行为并非永远代表公共利益。政治官员和政治家的政治活动都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公共利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不可能成为政治家竞选和行为的最高标准。他们有可能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选择个人利益而不顾公共利益。而且政治家的理性能力也是有限的,为了公共利益的政治行为也可能走向反面。布坎南认为,在公共利益的透视下,社会目标、国家目标和社会福利都是不存在的。政府失灵的第二个表现是政府行为的低效率。“由官僚机构提供公共品与由私人企业提供商品与劳务之间存在着以下三大差别:一是不存在竞争,二是没有利润目标,三是缺乏标价。”政府行为不考虑成本收益的关系,就可能会导致政府官员为了追求选票和政绩等个人利益,而不顾公共产品供应过量,政治产品过剩,社会福利费用过高,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官员权力垄断的特性,由此造成的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政治经济的恶性循环福利国家实行“高福利”、“高税收”、“高消费”,“高税收”和“高消费”不仅没有给民众的生活质量带来显著的提高,而且低收入人群依然贫困,福利国家宣扬的“收入均等化”成了泡影。西方国家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使得“高福利”让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公共支出持续增加。福利国家无法承担民众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期望,经济与政治危机一触即发。公共选择理论从公共财政问题进入政治学分析,对福利国家经济与政治的循环关系做了很好的阐释。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的财政政策是通过政治程序制定的,财政政策受政治的影响,选民个人关注政治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公共财政事关选民的公共福利和税收,政府的财政政策是选民政治评价的重要依据,而民主制度是沟通选民与政府政治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主要渠道,公共选择理论从这个角度把民主与财政联系起来。实行福利制度的英国、美国、瑞典、挪威、芬兰等都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国家无一例外都实行代议制民主制度。民主政府模式下选民用手中的选票选择政府,政府为了获得连任或当选,需要得到选票,而获得选票的方式就是尽量满足选民的要求。选民的要求集中在增加公共福利和个人收入上,政府如果增加公共福利支出、增加工资收入就能得到选民的支持。但是在不增加税收的前提下持续增加政府支出,就会导致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的后果。财政赤字下选民提高的公共福利待遇,政府官员得到了选民支持,因此无论是选民还是政治家都没有动力主动削减政府支出,支持财政平衡。就这样,公民的福利要求通过代议制民主转化为对政府的政治压力,使得公共开支总是有增无减。然而民众的期望会越来越高,政府的提供能力是有限的,现实社会中的公共财富的供给量远远满足不了公众的持续需求。政府一味迎合民众的福利要求而不考虑财政后果,就导致国家出现“滞涨”等经济后果,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三、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指出了福利国家发展中经济“滞涨”出现的原因,福利国家要走出困境,“改革计划要成为政治现实,必须在改革后仍然为现在领取福利津贴的提供像样的补贴,必须能强烈地刺激人们工作,而且给纳税者带来的负担必须是合理的。”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悖论式的命题,国家只有“像样的补贴”增加了,才能实现对民众的“强烈刺激”,补贴的支出势必会对国家的财政收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财政收入的增加必定依赖于对民众“税收”的增加。久而久之,福利国家的“高福利”便引起了民众的不满,人们发现福利虽然增加了,可是税收也在不断的增加,从这些“高福利”中民众真正得到的实惠却越来越少。国家如何更好的调控福利政策与合理税收这对矛盾成为这一悖论式问题的核心。也就是说,福利、效率、负担这三者之间往往是一种此消彼涨的关系,很难做到三者的同向发展。

  西方福利国家的现实困境把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关系问题再次摆在政治学和经济学研究者以及各个国家的领导人面前。同样,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在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界定政府职能、实现政府转型正是我们这些年来不断探索政治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能否处理好国家与市场关系的中心问题。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所以在处理国家与市场问题上还不能一味地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但却能给我们提出警示,以免重蹈其覆辙。

 

  

相关文章:

也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销售金额04-26

“加名税”争议评析——兼论税法解释的逻辑与功能04-26

对我国矿业权的反思与重构04-26

浅谈对我国督促程序的反思04-26

论重构商业银行抵销权制度04-26

就业歧视的经济法解决机制分析04-26

我国市场主体退出制度的法律思考04-26

探析循环经济法中的公民义务04-26

关于经济法中以“新型责任”弥补“行政责任”缺陷的思04-26

中国可以向美国环保司法制度学习什么?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