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中职会计教育顺应经济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实践型人才。本文从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及前景出发,分析了目前教育模式存在的体制性弊病,并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师资建设、实训资源等角度,提出了完善目前中职会计教育的模式的思路。
关键词:会计;中职教育;模式;改革
一、中职会计教育的前景及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及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会计在经济及社会活动中越发重要。会计不仅是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进行内部管理的有力工具,也是其向外部利益相关者传递信息的有效手段,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国家有关部门对未来10年人才需求进行预测,会计在12类重点需求人才中名列首位。而中职教育是会计从业人员的重要培养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专业之一,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批从业人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但是,中等职业会计教育近年来也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及发展瓶颈,直接表现为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不理想。究其原因,高等教育宽口径及社会对学历的追捧,致使中职专业学生就业渠道被挤压,这是阻力之一,但不是关键。中职会计教育体制及教育方式存在缺陷,教育与外部环境脱节,致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是问题的核心。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中职会计教育模式的体制性弊病
(一)教育目标模糊
目前,中职学校基本在延用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会计教育目标,与普通高校教育目标没有明确差异。一方面,中职学生的整体逻辑思维能力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存在一定差异,传授式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中低层次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细致调查分析,不能制定长远的中职会计教育发展规划,使得办学没有特色,社会认同程度低,进而影响中职会计教育的发展。作为中职学校,若一直沿用学历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模式,片面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忽略岗位技能培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其结果必然是“理论不如本科生,实务等同高中生”。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从各大专院校实际情况来看,会计专业课程是按照《会计准则》并结合企业会计制度为大纲编写,能够满足大型企业的会计工作需要。大多中职会计课程的设置及教材编制均参照大专院校,没有与当地中小企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制度相挂钩,学校依旧“闭门造车”,按传统方法组织教学,致使学生实践机会少,实践经验缺乏,所学知识也与市场需求脱节,因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最终导致所学“无用武之地”。另外,对于少部分有中升专计划的学生,又未能量体裁衣,按照升学要求在课程的设置上做特别考虑。
(三)教育方式及手段落后
就教学方式而言,中职会计教育不重视教与学的互动,往往是教师一味的填鸭式授课,而学生在通过考试、完成学业的驱动力下被动的记忆,这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不利于其实践能力及操作技能的培养。就教学手段而言,中职会计教育教学手段普遍落后,传统的“粉笔+黑板”教育方式仍然在教育实践中广泛使用,而网络、多媒体、模拟实验室等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不足,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其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理解,更严重影响其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学校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师资状况一直是影响中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在招聘层面,多数教师是科班出身后直接从教,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也有少部分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教会计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强;还有部分教师是从普教转职教,其教育理念无法与职教融合。在后续教育层面,学校没有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未能与当地优秀企业进行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所以,“双师型”教师资源的匮乏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从实践角度改革中职会计教育方法
(一)以市场需求为标,强化教育的就业导向性
不可否认,在高校扩招的形势下,中职教育生源质量会受一定影响,但该年龄段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实际操作能力容易培养。学校应根据其生理及心理特点,按照企业及单位对中低级会计人员的要求正确定位中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中职会计教育应该根据宏观政策的变化和社会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与当地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中低层次的会计人才。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二)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做准备
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在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实际需要以及学校具体情况选择专业课程。首先,应区别升学生与就业生,课程设置上要有所侧重;其次,结合当地行业特色,通过校企合作,开发适用本地及相关行业的教学课程及教材,缩小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差距,也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重点培养人才;再次,综合考虑市场需要和学生自身特质及爱好,相应开设实践性较强的选修课程或辅助课程,如《物流管理》、《仓库保管员》、《出纳》、《市场营销》等,为学生非对口就业做准备。
(三)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提高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1、采用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即根据课程内容,选用或自行设计与内容相配套的仿真会计资料,将课程所涉会计理论寓于模拟操作中,使会计的原理、方法在模拟操作中体现出来。明确教师在过程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将模拟过程涉及的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做好理论铺垫之后教师应充当监督者的角色。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先通过学生互相讨论,然后由教师引导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方式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便于记忆。
2、采用案例教学法
通过日常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再专门安排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网络调查,针对特定的研究方向,从企事业单位及网络渠道收集对案例研究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将所学理论知识与案例内容结合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其会计处理及财务信息利用的能力。
3、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中职学校会计教育要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信息处理人员,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把电脑基本知识和实务操作、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应用、网络、通讯及多媒体等纳入教学体系。掌握特色的教学手段,才能最终形成特色教学方式。
(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师资力量是学校生存的基础和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学校应重视教师的职业培训,专门安排时间组织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调研或者兼职工作,以此学习专业技能,并通过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进而提高教师对实训的指导能力。同时,在招聘阶段学校应重视实务操作型人才的引进,聘任企业优秀财会工作人员到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对于特别优秀的兼职教师,学校应给予高报酬,通过适当的激励方式使其与学校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进而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渊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是会计教师需要具备的两方面素质,因此学校应重视教师的后续深造,为教师提供调研、交流平台,必要时给予脱产培训,进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
(五)完善实训资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环境
首先,通过增加实训场所完善中职院校的教学环境。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教室是实训场所的两种方式,手工记账与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不仅是考试科目更是社会所需,所以,建立实训场所并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显得非常必要。其次,注重校企联系,发挥校外实训基地作用。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差异,学校应该尽可能的与当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协商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地。一方面可以进行操作学习,另一方面也为毕业生提供就业的可能,既增强其实际操作经验又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论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作为经济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中职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其培养方式符合市场对中低级会计人才的需要。只有以就业为导向,明确教育目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抓手,完善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实训资源,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会计人才。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设计探究情境 优化初中数学教学04-26
高中化学鲁科版新教材的特点04-26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考04-26
对农村高中新课程实践的几点看法04-26
农村初中潜能生转化策略探索04-26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04-26
论中学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04-26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04-26
如何把握和运用初中物理新教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