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的总目标中关于数学教学的阐述,向从事数学教育的工作者们传达了一个革命性的信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有效学习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才能有机地联结起来,只有坚持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注重过程教学、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和在学习中实践的观点,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睛看世界的本领。
关键词:过程 实践 合作探究 构造数学 创设情境
我国数学教学长期以来由于偏重于“重教轻学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远离现实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理论与实际的剥离,扼杀了数学学科本来的勃勃生机。
一切数学学习活动离不开鲜活的、丰富的实践活动这一基本过程,数学教学活动也只有立足于丰富的实践活动才能永保其旺盛的生命力。笔者认为:引导好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是落实教学理念的重中之重。
一、从现实生活中获取数学概念和原理
数学的概念和原理来源于实践,鲜活丰富的现实生活与实践活动是数学发生的源泉,数学概念和原理主要源自于现实生活实践活动的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首先应当充分挖掘现实生活当中的素材,尽可能地选取学生乐于接触的数学价值的题材,创设机会和情境,很好地培养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1、关于数学概念的引入与建立。教学是一门艺术,语言是数学交流的工具,教师要想把多数人认为抽象难懂的数学教成有趣、容易理解的学问,一方面要有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相关素材的能力,还要充分发挥高超的语言感染力的本领。例如新教材中每章节的引言,编书者的选择往往给人以一种强烈的震憾,精心设计的问题、漂亮的生活实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数学思考,形式化的数学表述成为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的自然结果,数学实质也被自然地突现出来。如此教学,抽象的数学概念随后将紧接在生动的实际背景中展现出来,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开始去完成知识的建构,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观念。
2、数学原理的建立和论证。数学原理的发现实际上经历了曲折的试验、归纳、猜想等一系列探索过程,这个过程是发现者的思维过程。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发现能力的角度考虑,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和要求,有选择地进行定理的再发现——引导学生重复或模拟定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进行定理的再发现,不仅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培养学生科学发现的能力。例如关于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教学,可以如下的问题和情境(或制作模型)为依托:建筑工人在建房前首先要支起一个脚手架,请问他们是如何保证直立的钢管与地面垂直的?学生会就脚手架的结构分析,发现线面垂直的条件,同时可通过改变脚手架的结构使钢管产生倾斜,进一步确认定理成立的条件。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描述定理内容的自然语言严密化、精确化,提炼成数学语言从而得到定理的表达方式,然后再联系立体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作更深入的讨论和论证。
从生活的实际到抽象的数学,从直观到逻辑,从不严谨的说明到数学味道十足的形式化表述,这个过程就是在向学生讲道理,就是在让学生经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过程,很好地展现了推动数学发展的有价值的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在亲身的实践体验中形成数学观念,培养数学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由于问题对于主体的障碍性,要求主体要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就数学教育而言,问题解决就是主体创造性地应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可以使主体在亲自实践的活动中及实际的情境中构造数学,而不是机械地去复述数学,这样也就有利于主体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主动构建自己的数学观念。问题的解决过程除了强调主体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外,还要提倡学习者之间的合作、讨论与研究。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由于学习者个体的差异,解题策略的确立和执行往往有很大出入,如果将学习者的学习置于一个相互合作的互动的实践环境中,一方面在形成基本思想方法的同时,往往能在合作过程中产生打破思维定势的创造性想法,这对学生思维能力全面深入地发展和优化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极为有利的,也是符合个体实践活动的社会实情。因此,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习者主体的自主探究、推理论证及使用交流等形式,促进学习者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形成、数学观念的构建的一个能动的丰富的实践活动,这个过程不应只是简单传授,而是包含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这里强调的是问题解决不仅仅局限于解答问题,而是一种全新的数学教育理念,因此在问题解决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采用各种实践活动方式探求问题解决,新课程理念中的“过程”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看下面实例:
两个火车站相距160千米,某个星期六下午2:00,有两列火车车分别从两个火车站出发相向而行,当火车驶出火车站时,有一只飞鸟从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列火车出发飞向第二列火车,到达第二列火车后,又飞向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列火车,如此反复,直到两车相遇,如果两列火车的速度都为40千米,小鸟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50千米,那么,在两车相遇时,小鸟飞行了多少千米?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表征问题是问题得以解决的一个关键环节,而学生个体由于已有知识、经验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会得到问题不同的表征方式,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法,直接导致了问题的不同效果。本题若表现为一个距离问题,即依次求出小鸟在两列火车之间来回飞行的距离,再求出这些距离的总和,实际操作就会非常麻烦;若把问题表征为时间问题,即不必理会小鸟来回飞行的距离,只关注小鸟在空中飞行了多长时间,则可以很容易地求得问题的解决。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的探求必然是在一个集体合作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在问题教学过程中若能将学生的学习置于一个相互合作的互动的实践环境中,对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三、在实际应用中逐步树立牢固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习数学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在日常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应尽量缩短数学与人、自然的距离。数学只有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情况下才是有用的——“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这也是新课程标准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要让学生的数学付诸于实践,让他们感受到时时有数学、处处有数学,数学科学才能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这里强调的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的价值日益体现出来,老师在教学中只有很好地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才能最终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应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如当学生乘出租车时,他能意识到车费与行驶路段之间具有函数关系;②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③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暂定性的解释、假设。知识的意义是无法通过直接传递而实现的,学习一个知识重要的不是知道了,而是感觉到了。知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无法传递的,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探究、体验、评价与反思才能建构起来。学习不能被控制,不能被指挥,只能靠帮助,只能靠支持。教学不是传递东西,而是创设理想的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理想环境的创设离不开学生熟悉的现实世界,知识的构建离不开学习者主体自主的丰富多彩的具体实践活动。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过程必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地评价与反思而逐步形成的过程。
实践是数学发生的源泉,是数学发展的动力,是检验数学真理的标准,实践的需要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目的。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有效学习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才能有机地连结起来,只有很好地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并且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勇于实践的观点,才能真正培养我们的学生用数学的眼睛看世界的本领。
参考文献
①王海燕 编辑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②傅道春 徐长江 编辑《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③刘惠军 张雅明 编辑 《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 版。
④吴惟粤 主编 《高中新课程数学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中职教育中可尝试性德育初探04-26
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04-26
试析中职体育教学法的和谐实施04-26
中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04-26
怎样突破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的障碍04-26
让创新教育走进中学物理课堂04-26
浅谈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04-26
引趣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04-26
农村中学生本教育模式下的班主任工作04-26
怎样在初中体育课实施素质教育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