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渗透德育教育

时间:2024-04-26 08:36:28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已成为广大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在职业生涯设计工作中应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如何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渗透德育内容,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热点话题,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紧紧围绕“一个信心、两个转变、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将德育工作渗透到了职业生涯规划中去。
        一、抓住中职学生的特点、重塑学生的自信心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型期,大部分学生属于中考的落榜者,许多学生从上小学开始就没有受到教师的表扬,没有当过班干部,没有得到过展示的机会。面对中考受挫许多学生感到前途黯淡,对学习感到没有信心。因此,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最主要的是树立他们的信心。在具体的实践中,我重点给学生介绍了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一个人具备语言文字、数理逻辑、音乐、运动、与人合作等多种智能,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拥有以上各自独立存在的智能,只不过每个人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或长于计算,或长于运动,或长于艺术,或长于沟通交流,正所谓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指出学生中考失败不是人生永远的失败,只要发挥出职业学校学生的动作智能合优势,学好知识、苦练技能,一定能成为像许振超、邓建军式的人物,成为当代工人的楷模。学生从中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不再认为选择上职业学校是无奈的选择,而是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希望。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使学生明确职业学校将完成人生的两次重大转变
        首先是普通中学的学生向职教生的转变,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意义。重点向学生介绍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人才培养的定位、我国职业教育在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重任等知识。职业学校是为现代化企业培养优秀人才的基地,明确了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这是将来走向市场参加激烈竞争的法宝。
学生要规划在校期间的生涯设计,知道现在自身处于一个什么位置,自身在哪些优势和急需补充哪些知识,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有了清醒的认识,就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今后的人生奠定基础。同时,要不断用企业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将来就业的企业比学校的要求还要严格,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这样会使教育更有实效性。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其次要重点加强学生由一名职校生向社会人的转变,学生总有一天要离开学校走向企业,走向纷繁复杂的社会。许多毕业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毕业期望值过高,不安心工作,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与人沟通合作、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一些毕业生一个月换了几个工作,均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毕业生提出了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对临近毕业的学生进行社会能力专题知识讲座和团队科目训练就尤为必要。
        三、德育工作要围绕职业生涯设计,体现能力的培养,重点在社会能力训练上有所突破
        知识、能力和素质成为中职生必备的人才要求,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对于大部分职业学校都把技能放在突出位置,21世纪需要的是又专多能的人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越来越需要具备高素质、有良好合作沟通能力的人才,专业技能已不是企业用人的唯一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不但重视员工的专业能力的水平,而且起来越重视员工的社会能力的高低。员工的晋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社会能力的强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从业者社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使学生毕业就能够适应社会,应不断给学生提供各种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如建立球队、读书演讲社团、音乐社团等等,以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语言表达、推荐自我的能力。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明确在校期间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走向社会应该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通过职业生涯设计,使德育工作不再枯燥,使学生感到学校代表着企业和社会的要求,感情上欣然接受严格的管理,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再单纯的说教,而是找到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与学生的成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取得良好的效果。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庭前会议的相关程序04-26

执行和解争议的法理分析04-26

论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不足04-26

浅析科学发展观下的刑事法治改革04-26

法律的可诉性研究04-26

公益诉讼主体多元化探讨04-26

人权保障视角下公诉工作转型的现实思考04-26

论“以刑制罪”思维的教义反思与司法适用04-26

浅谈民事和解制度04-26

论危险驾驶罪的问题探析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