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造性的教学原则。
1、正确认识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否具有创造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自主探究。例如:在学习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后,以“大作业”的形式出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和设计题目内容,运用本章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找出答案或解决的方案。这样学生掌握了更多的方法,了解了更多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养和创新能力。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如果对老师有感情,就特别喜欢你讲的课,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老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因此,要改变教学模式,积极推行讨论式、启发式和民主式教学,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鼓励学生具备创新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要运用有深度的语气,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老师设计的期望和轨道时,老师不要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中,用自己或教材中的结论来束缚学生的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老师争论,特别是同学中的观点更要质疑。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树立独立学习的信心,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1、抓住学生“渴求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对数的概念时,由于这一概念与指数有相似之处,学生也许会觉得较为熟悉,故表现不出多大的兴趣。老师一上课就向学生提出:“把一张报纸对折50次,你想象大概有多厚?”学生答道:“怕有几尺厚吧!”“差远了,往多处想想!”这时学生对这个问题有兴趣了,又有学生答道:“怕有几丈高吧!”这时老师告诉学生:“你胆子太小了,把报纸对折50次后,一头放在地面上,另一头就远远地超过月球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去月球了。”学生顿时感到惊讶和喜悦,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强化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会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好胜心,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现行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积极向上、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极大推进作用的例子,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结合数学中的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的有趣故事,特别是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贡献,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框图》时,以《工序框图》导入新课,让学生先阅读材料:下班回家后想沏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家中有茶叶但需要烧开水,烧开水的水壶要洗,沏茶的茶壶及茶杯也要洗,如何完成这项任务呢?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想知道的,吸引了学生,积极探讨如何提高功效达到省时、省人力、省物力,知道了数学与生产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从小题目中做出了大文章。接着老师把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提炼加工的管理方法、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学技术——统筹方法介绍给学生,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能力,使学生不断质疑,自觉去寻找解决方案,培养了创新兴趣。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要有老师的主导,也要有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才能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并创新未来。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报告04-26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问题及建议04-26
加强乡镇对于村民日常生活和私人领域的非正式行政指导04-26
我国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04-26
政府信用的作用及三大提升途径04-26
中国行政副职制与政府机构改革04-26
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04-26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建立行政效能监督机制04-26
努力构建政府与市场互动的城市新区开发模式04-26
把握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制度之间的关系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