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庆军 古赞歌 孙春晓
摘要:共用技术研发产业是进行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的重要基础,共用技术研发产业也需要传统产业的支持。通过对共用技术研发产业特点及其演进过程的分析,论述了共用技术研发产业和传统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设计了二者互动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
关键词:风险投资;共用技术;传统产业;互动
一、共用技术研发产业内涵及形成机制
共用技术是基础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技术的主体,是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所谓共用技术是指在某个行业产品设计、制造、使用、测评中共同需要、适用的基础技术,以及跨行业、跨部门的多类产品共同需要、普遍适用的技术。如纺织行业中的多媒体全功能服装CAD系统及CAM和C/M技术等。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共用技术开发都是具有外部性(externality)的活动,属于市场失灵的范畴,是需要政府采取适当行动加以弥补的。例如,美国和日本政府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中提供的支持、对重大高新技术开发的支持,以及对国防产品的采购,都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台湾地区信息产业的成就──新竹科技园附近一大批重量级的高等院校,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贡献密不可分。(2)共用技术研发投入和产业化投入高,市场较大,须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比如纳米材料的开发就是一项投入大,市场大,关系到众多产业和部门的新技术。其前期的投入较高,必须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才能完成此技术的开发以及产业化过程,需要产业集群中企业的共同努力。
共用技术研发产业是从事传统产业所需共用技术的R&D活动、并为传统产业提供相应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其商业价值的企业和机构的集合。共用技术研发产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也是生产性服务业,处于制造业价值链条的前端,既创造新的科学知识,又产生新的科学技术。其所提供的服务涉及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服务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是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是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支撑力量,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共用技术研发产业具有以下特点:(1)共用技术研发产业的供给者是专门从事共用技术R&D活动的企业和组织;需求者是将共用技术R&D活动外部化的企业。(2)共用技术研发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带动性。由于R&D产业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技术与知识,它们都不是最终消费品,而是服务于其它产业,作为其它产业的消费品,或中间品,为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服务,如:改进现有生产技术、技能或工艺,以及技术和产品创新等。因而可以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在R&D产业通过技术推动其它产业发展的同时,其它产业也通过需求拉动了R&D产业的发展,产业间形成沟通、合作和共享的互动发展。(3)高投入性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共用技术研发产业是需要投入高度复杂劳动的产业,其员工是经过专门训练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其投入除经费之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投入,即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智力劳动的投入。同时,共用技术研发产业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需要一定的风险分散机制,也需要有一定的投入回报机制,才能提高投资者投资的积极性。(4)很强的探索性。共用技术研发产业本身既涉及产业集群所需各种新技术服务和高技术产品,进行的新产品和新服务的研发活动,又要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是探索性很强的R&D活动。
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一种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和背景。共用技术研发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也同样是建立在一定的产业基础上的,这就是传统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和专业分工细化的趋势,制造业企业基于自身核心竞争力,对价值链进行分解的趋势也变得非常明显,他们将自身价值链的一些支持性活动,甚至是基本活动都外包出去,例如研发活动。这些外包出去的业务就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产业-共用技术研发产业。共用技术研发产业在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同时,自身的业务水平也不断提高,同时分工也更加精细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成本也在不断地下降,规模经济效应不断得到提高,〖JP+1〗进而推动更多的传统企业将更多的业务进行外包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共用技术研发产业的形成。共用技术研发产业的形成机制可以用图1表示。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共用技术研发产业与传统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可行性
传统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引进或自行开发共用技术实现创新,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换代,而在此过程中共用技术研发产业的成果也可以获得商业应用的机会。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基于集群经济的共用技术研发产业与传统产业集群完全能够实现良性互动发展。
(一)传统产业集群为共用技术研发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一种产业的产生与发展是以一定的市场需求为基础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产业集群迅速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绝大部分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多数以高资源投入和危害环境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为主,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力和资源成本低廉的基础上。随着各种资源价格的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传统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难,迫切需要共用技术研发产业的成果进行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这为共用技术研发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需求基础。
(二)基于传统产业集群的企业可以为共用技术研发产业的发展提供风险资本支持
共用技术研发产业是一种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投资、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其发展需要大量风险资本投入。传统产业集群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伴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各种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这些资本活跃于各种资本市场上,给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如能对这些资本进行恰当地引导,使其投资于共用技术研发产业,必将促进共用技术研发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共用技术企业成功以后,传统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转让、IPO等方式,一方面,可以顺利收回投资,降低投资风险;另一方面,顺利实现资本增值收益,提高自身的利润水平,为主业发展注入资金,从而实现资本的良性循环。
(三)共用技术研发产业能促进传统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我国多数产业集群是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进入门槛较低,同行间的恶性竞争严重,利润空间不断挤压。另外,由于受国内宏观调控政策趋紧、人民币升值、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劳动用工成本增加、资源环境制约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传统企业生存日益困难。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风暴,使得欧美国家的市场需求紧缩,许多传统工业产品的出口迅速下滑,这对许多传统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加快发展共用技术研发产业,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成为我国许多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选择。共用技术研发产业通过提供相应的先进的设备、技术服务和优良的产品设计,可以提高产业集群中和集群外企业的产品附加价值,提高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竞争能力,促进传统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共用技术研发产业与传统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
(一)建立政府激励机制
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促进资本向高技术产业流动,都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美国政府控制的小企业投资公司,就可以按规定取得3倍于自身资本的资金,用于支持风险投资。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共用技术研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目前建立共用技术研发产业风险投资激励机制,应包括以下内容:(1)设立政府共用技术研发产业风险投资补助基金。(2)建立共用技术研发产业风险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3)实施优惠税收政策。
(二)构建共用技术研发产业风险投资基金
目前,我国《设立境外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都已出台,可参照上述办法,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以产业集群内大企业和上市公司为主体,构建共用技术研发产业风险投资基金。
1.从眼前来看,政府是我国风险投资的供给主体,但是从长远来看,政府不能直接提供风险资本,而应营造引导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宽松环境。由于法律限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投资者不可能进入共用技术研发产业风险投资领域,外国资本也普遍在通信、生物医药和网络行业安营扎寨。但是,各产业集群中的大企业(含上市公司)可以成为共用技术研发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供给主体。
2.大企业(上市公司)以积极的态势参与产业集群内共用技术研发产业风险投资是大势所趋。英特尔就在全球对2 000家电子信息类的风险企业投资了25亿美元。我国的亚信、UT斯达康、搜狐都接受过英特尔的风险投资。随着产业集群内企业的不断成长壮大,资金实力不断提高和增强,以及自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产业集群内大企业和上市公司需要参与到共用技术的研发及其产业化过程。
3. 产业集群内部大企业(上市公司)比集群外企业对共用技术研发产业市场前景了解更透彻。产业集群具有信息共享的优势,使得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得以互相交流技术需求信息,因此,产业集群内企业掌握的技术信息往往比集群外企业掌握的更早、更多。这使得产业集群内大企业上市公司参与共用技术研发产业风险投资更具有先天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信息不足带来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4.产业集群大企业(上市公司)参与共用技术研发产业风险投资,可以为大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探路,为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做好准备,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共用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虽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是一旦开发成功服务于产业集群就可以创造巨大的市场,大企业(上市公司)也可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促使其产生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本企业转型为高新技术企业奠定基础。
因此,基于产业集群的共用技术研发产业风险投资,只能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产业集群内大企业和上市公司为风险投资供给主体。以大企业(上市公司)为主的风险投资与风险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图2所示。
(三)建立和健全风险投资基金组织机构
根据现代风险投资的新发展方向,一种新型的创业投资制度即“公司附属创业投资资本”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传统产业集群中大企业(上市公司)可以风险投资形式对共用技术研发产业进行投资,从而实现公司二次创业。结合中国的法律及现实状况,传统产业可以两个途径进入共用技术研发产业风险投资领域:
1.附属风险投资公司。所谓附属风险投资公司,是指实力雄厚的大型实业公司以风险投资部或者风险投资子公司的形式设立的,其资本全部来源于其母公司的风险投资机构。英特尔公司、戴姆勒?奔茨公司以及国内的联想均有下设的风险投资公司。采用公司附属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方式的主要原因:(1)公司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有充足的资金资源,在共用技术研发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下,大企业的风险投资动力更充足。(2)可以降低由于投资者与风险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代理成本。相对地,若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风险投资将会由于存在双重代理关系而增加了代理成本。(3)有利于公司产业转型的战略目标实现。这既是对新产业的试探性介入,又可以在运作成功后实现自身的产业转型,还可以通过设置此道“防火墙”降低母公司的投资风险。(4)可以形成一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从而实现自身的产业转型。
2.股份有限公司。可以产业集群中的大企业或上市公司为主体,联合集群中的其他大批中小企业共同对共用技术研发产业进行投资。其具体原因是:(1)股东人数没有上限,可以吸引中小股东加盟,有利于吸引社会闲散资本进入该风险投资基金,扩大对共用技术研发产业的资本支持;(2)股东承担有限责任,不管是对产业集群中的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其面临的投资风险都是有限的,在理性决策的情况下,不至于因为决策错误而造成重大损失而影响到主营业务;(3)体现了同股同权,投资决定了责任,也不会象有限合伙制减少投资收益,从而提高了投资者投资的积极性;(4)股份有限公司的风险投资机构运作的高透明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投资者与风险投资机构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委托-代理成本,从而提高各方投资的积极性;(5)股份有限公司并不象有限合伙制的股份转让必须征得合伙人的同意,其股份转让要容易得多,这恰好满足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四)完善共用技术研发产业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集群内大企业(上市公司)进行共用技术研发产业风险投资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产业集群内企业及集群外企业对共用技术研发产品的巨大需求,其巨大的市场前景是吸引大企业进行投资的主要动力。但通常情况下,大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并非只是为了获得风险企业的分红收益,更多是为了将企业培育成功,从风险企业顺利退出而实现资本增值收益,实现资本循环。因此,应大力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所谓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指风险投资机构在其所投资的企业相对成熟之后,将所投的资金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即变现的机制和与其相关的配套制度安排。包括退出渠道和退出方式两方面的因素。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有很多,不能依赖于IPO实现退出。即使在资本市场最为发达的美国,以公开上市实现风险投资退出的也只有30%左右。在我国只有两个条件几乎相同的主板市场及要求较高的中小企业板市场,风险企业实现公开上市,则难度更大。因此,从发展共用技术研发产业风险投资的目标出发,应加快区域性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
1.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从国家角度分析,应制定和调整有关法律法规,为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比如出台区域性资本市场交易规则,包括市场主体资格认证、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的法律法规;有关募集资金的方式、规模、对象、范围;有关柜台交易规则和交易商的资格审定等,以及纠纷处理、违法违规制裁的法律法规。
2.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出区域性风险投资产权交易市场。公开上市不是风险投资唯一的退出方式,同时必须大力建设区域性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如区域性多层次资本市场,从而给共用技术研发产业的风险投资提供更多的退出渠道。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使风险投资者免除了资本难以流动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解决了高新技术企业规模的多样性需要多样化的风险资本退出方式的问题。
区域性风险投资产权交易市场,可以建立在区域产权交易市场内部。可以考虑利用区域产权交易市场为投资于共用技术研发产业的国内外风险投资者设立专门的股份转让业务,类似于国外的OTC市场或三板市场。
参考文献:
[1]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cn.
[2]黄鲁成.R&D产业内涵、成因及意义[J].科研管理,2005(5):62-67.
[3]杜德斌,盛磊,王勇,周天瑜.解读上海研发产业[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2):64-66.
[4]王志乐. 技术创新要发挥跨国公司积极作用[N].文汇报,2006-05-09.
[5]李京文,黄鲁成.关于发展北京R&D产业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4(12):122-127.
[6]成思危.风险投资论丛[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7]于刃刚.主导产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8]Katz,ML and JA Ordover. R&D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J].Brookings Paper on Economic Activity. Macroeconomics,1990.
[9]刘健均.创业投资原理与方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论国际条约的国内适用问题04-26
论数字图书馆中的知识产权保护04-26
论妇女人权的国际保护04-26
浅述转轨时期中国涉外政府规制及完善04-26
浅析国际私法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相关问题04-26
论中国条款的完善04-26
新中国为何取消双重国籍制度04-26
应对污染转移的国际规则评析04-26
浅谈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的适用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