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业务系统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可行性研究

时间:2024-04-26 08:23:5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银行 会计 核心业务系统
  【摘要】文章在分析传统银行业务风险和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外核心业务系统的系统集成、客户为中心、风险管理能力强等优势,结合国内外银行业务以及会计核算差异所存在的开发难点,提出有关构建我国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 言
   
  自2006年底,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加之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银行坏账飙升,资金的大幅缩水,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冲击,商业银行作为社会资金活动中介和结算中心,不得不投入更大的资金和人力,引进国际先进的经验和管理系统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尤其在应对会计风险、减少利益损失方面越来越引起各银行管理层的重视。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二、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发展分析
   
  银行内部会计管理机构和基层部门进行各项会计业务时,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损失的不确定性,即构成银行的会计风险。从目前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信息失真风险。众所周知,银行以网点分布范围广、客户服务便捷等赢取市场,这就存在部分分支机构在会计核算方面可能会存在无视法律法规等不规范操作,例如滥用会计科目账外经营、篡改账表、造假账、虚报数据等,使银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核算不真实,引发重大损失和经济大案的发生。
  第二,各种票据的结算风险。目前银行的票据业务一般涉及公司或者个人支票、商业或者银行汇票等,它们以易于流通等优点大大缩短企业或者个人的时间成本,但是由于银行内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操作程序不规范、制度不严密,再加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金融票据犯罪愈演愈烈,票据诈骗形式也从内部勾结、内外勾结向境内外勾结不断升级演变。
   第三,联行和跨行业务风险。会计联行和跨行业务风险主要来自银行系统内电子汇划、内部往来、清算业务及银行机构间往来等环节,由于这些环节必然会有一定的资金在途时间,从而会产生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资金清算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会计人员的违法操作,盗用交换印章、伪造交换票据,盗用跨行资金,使银行会计风险的发生日益频繁,跨行资金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
  随着金融全球化、金融交易电子化和金融工具多样化的发展,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和劳动组织形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会计风险也呈多发性、多层次、多样化的态势。
  首先,在网络化条件下,银行实行综合柜员制,使用各种柜面业务的综合业务系统,每个营业窗口的柜员只要得到授权就能处理本外币对公对私存贷款业务和各类结算、收费、代理等中间业务,从而使风险进一步加剧。
  其次,随着各种金融产品的不断产生,银行的会计业务范围不断增大,银行业务从单一的传统的储蓄、出纳、会计等业务,发展到代理基金、保险、银证转账,代收电话费、电费、有线电视费等业务。各行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这些业务在给银行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另外,金融交易中电子化的应用以及网络的发展,使资金流动更加快速,期限短、交易快、见效快的发展特点愈加明显。在加快资金流转的同时,也增大了风险,资金转移速度加快,作案更隐蔽更不易察觉。
  三、核心业务系统在防范银行会计风险上的优势分析
   
  建设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通过实施信息化变革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这已成为当前中国金融业最重要的工作。目前国内也出现了部分引进案例,例如之前的中信银行C3系统及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正在开发的BANCS系统等。虽然中信银行的引进以各种外部因素而夭折,中行和华夏银行的引进尚未出结果,但是从大的趋势来看,全面引进核心业务系统软件是中国银行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核心银行业务系统是银行业务系统运作的心脏,凡一切关于存款、贷款账户的业务操作都是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完成的。其主要业务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总账以及对这些存、贷款账户的日间操作等。现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之所以在全球被广为接受,因为它既能够对数据、风险和客户资源进行统一配置,还能塑造出各个银行富有个性的核心竞争力。其突出优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以客户为中心的框架能有效降低信用风险和会计坏账风险
  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其基本应用设计结构就是建立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上的,可以使银行全方位采集、保存和使用客户的各方面信息,为银行从客户着手,降低业务风险、提高服务水平提供基本数据来源。同时,这种建立在CIF系统之上的核心银行业务系统,为未来的产品创新、分层次客户服务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信息。
  (二)提供完全集成的系统,满足各种产品需要
  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的前台使用和后台处理都是完全集成在一起的,系统中的任何功能都可以被任何用户在有效授权的情况下在任何机构以多种方式进行访问,而且集成了资金和贸易融资系统。其集成的总账系统为银行提供真正的“一本账”功能。在国内商业银行完成地域意义上的“纵向”大集中的同时,提供银行业务多个系统的“横向”大集中。系统采用开放式标准,遵循模块化、参数化和标准化设计,充分体现了软件产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良好的体系结构设计使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可以快速适应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并可以将这种变化带来的技术优势应用于银行系统之中。另外,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独立于服务渠道的特性,方便系统与各种服务渠道前端产品/接口或者是其它系统互联。
  (三)强有力的风险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各方面风险管理能力
  银行的风险管理从计算机的应用角度可分为分析型和操作型的风险管理两类。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提供丰富的操作型风险管理的功能,如:客户限额和额度管理、担保品管理、贷款流程管理、欠款催收、预警处理、数据安全性管理、交易安全性管理、日志功能、脱机交易功能等,从客户层面、行业层面和货币层面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为分析性的风险管理提供丰富的基本数据来源。另外,通过定义两个互相独立并且相互备份的服务器分区,然后在这两个分区上各运行一套核心银行业务系统,当系统进行日终批处理时,通过在两个分区间的任务切换,从而达到支持7×24小时全天候工作、扎账不停机,有效降低风险。
  (四)国际化程度高,与世界接轨能有效降低跨国界会计业务风险
  国外新一代核心银行业务系统支持多机构、多语言(包括中文)、多币种。机构可以是地区、国家和辅助实体,每个机构可以使用各自的语言、货币,本地的报表及产品,每个机构实体往下可能被定义为多个分支机构、分理处或下属的部门。
  四、我国引进西方核心业务系统的会计难点分析
   
  我国部分银行也曾通过各种形式试图建立自己的核心业务系统,但是受管理方式、业务范围以及软硬件水平的限制,所建立的应用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都有一定的缺陷,而舶来的完善成熟的国外核心系统也未必能够很快适应中国的“水土”,从会计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
  (一)国内外会计管理理念和制度的差异
  国外银行一般实行一级核算体系,对总分行清算资金往来系统只设一个过渡账户——总分行往来,总分行共用该账户,相互占用资金不计息,而国内银行实行总分行多级核算体制。国外核心业务系统中没有系统内资金清算功能,总分行不能对开清算资金往来账户。按国内银行的资金管理体制,分行作为一级经营单位,与总行资金往来需要相互计算利息,因而需要开立清算资金账户,用于系统内资金往来。由于账务层次过多,一些分行内部账交易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往来账户,潜在风险加大,不仅占用大量计算机资源,造成系统处理速度慢,批量处理时间长,月终、年终处理压力大,而且也增加了国外核心业务系统本地化和客户化的工作量。    (二)银行资金管理体制的差异
  国外银行由于实行总行一级核算,分行被看作总行的营销前台,客户是银行共同的资源,因此,贷款发放可以简化为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借贷关系。银行向客户发放贷款属于财务会计核算范畴,由核心业务系统处理;总分行之间的资金占用和利益分配,属于银行内部利益再分配范畴,可以通过外挂的管理会计模块进行核算。而国内银行核算层次多,系统内各层次之间资金关系复杂,有些银行为了加强系统内资金管理,实行了系统内借款的做法,具体执行中要求贷款的发放、回收、计息等均与总、分行间的系统内借款处理绑定关联。此类需求若要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实现,需要系统做出重大改动。
  (三)“倒起息”问题
  倒起息有时被称作“利率晚到”,指由于假期等某种原因,利率的实际生效日需要提前到系统当前日期之前,尤其随着近年来黄金周等各种假期的出现,倒起息频率较国外要高得多。目前国外核心业务系统还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完全按照国内银行的自动处理要求对系统进行改造也有一定难度。
  (四)跨分行访问控制问题
  国外银行机构设置扁平化,分行只是按业务纵向销售总行产品的前端,因此国外系统一般没有跨分行访问控制的概念,各分支机构间可以随意访问,很多模块无需对跨分行权限进行限制,一家分行可以改动另外一家分行的业务。由于国内银行管理模式与国外不同,因此很容易发生分行错记总行账问题。即使产品供应商不愿意修改,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类似差异需要按照国内银行现有模式进行修改。
  会计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5/fontbr />综上所述,由于国内外市场发育程度不同,银行的外部监管环境和法规制度相差较大,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业务流程和操作习惯也有很大的区别。这些差异的解决程度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功与否和风险大小,因此需要各参与方正视差异,共同面对和分担项目风险。
  五、有效发挥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会计风险规避功能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业务策略
  业务策略是核心系统的基石。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对内外环境、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市场变化与发展趋势,根据银行发展目标,制定合适的业务策略。在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时,还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进行平衡取舍,确立业务策略的优先级、实施时序,切不可盲目求大求全。
  (二)设计匹配的业务架构
  业务架构是核心系统的灵魂,统领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的全局。我国银行应仔细研究客户结构、产品与服务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明确竞争的重点,梳理自己的订单资格要素与赢得要素,合理规划功能性产品、创新性产品,用信息化的视野,设计与之相匹配的高效的供应链、快速响应的供应链。
  (三)定义合适的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
  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是核心系统的“骨骼”。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相互依存,必须紧密结合。业务架构驱动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必须支持业务架构。应用架构与数据结构在设计上应采用模型化思想,根据业务架构,建立适应的数据模型、工作流模型、功能模型。
  (四)制定长期集成规划
  我国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存在诸多的条件约束,是一个较长时期的渐进过程,必须做好长期的总体规划,与银行再造并行,建立以最高层决策者为主导的内部协同体制,正确处理好战略与战术的平衡关系,稳步推进实施。
  (五)用网络化、虚拟化视野定义开放式柔性扩展平台
  一个开放式柔性扩展平台是新一代核心系统稳步实施的关键,我国银行必须以网络化、虚拟化的视野来进行定义,将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由繁化简,分阶段、分步骤、分模块的进行“大核心”的小型化建设,从而形成一个开放式柔性扩展平台。
  总之,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在各方面的优势对银行会计以及业务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银行吸取和引进其先进的经验和系统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相信我国银行在会计风险防范方面的能力将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梁伟.经济资本: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J].经济问题,2005(9):63.
  [2] 白晓燕.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从商业银行的衰落说起[J].当代财经,2004(2):55-56.
  [3] 巴曙松,吕建.关于银行引进核心业务系统的反思及建议[J].中国金融电脑,2006(2):2. 
  [4] 李庆莉.聚焦国内银行核心业务系统[J].中国金融电脑,2006(1):5-8. 
  [5] 于泳.核心银行系统全球调查[J].软件世界,2006(12):75. 

相关文章:

我国IPO抑价发行问题研究04-26

基于互动机理的共用技术研发产业风险投资机制研究04-26

我国基金托管人制度的创新04-26

浅析道德风险与创业板制度建设04-26

XBRL在我国证券业的应用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04-26

我国高货币化现象的理论探讨04-26

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路径选择04-26

浅议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保护理论04-26

国外私募基金运作机制对我国私募基金风险监控的启示04-26

票据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分析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