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现代会计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基于对会计目标认识上的分歧,会计理论研究中划分出了两种重要的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是主导会计报告的早期观点,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决策有用观则逐渐占了上风。因为要在资本市场上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投资者需要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大量而可靠的相关信息,这种观点对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其主张会计报告提供更多决策有用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主动披露更多信息。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目标;利益相关者;契约理论;信号理论;企业社会责任。
1、会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
①受托责任观。
受托责任观出现于会计早期阶段,公司制的产生和发展也促使这种观点成为一时的主流观点。受托责任观的主要理论观点是:提供会计信息用于反映履行受托义务的情况,强调了对委托方的责任的理念,受托责任的实质是产权的责任,产权必须公正,可核查,以维护产权所有者的利益,所以对会计信息可靠性更加重视,历史成本是计量属性和计量模式选择的基础,为了准确,及时地反映受托责任,会计信息应尽量准确。
②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是在资本市场逐渐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形成的。因为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决策,所以相比传统的历史会计信息,投资者更关注的是未来会计信息,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能为投资决策服务。决策有用观的主要理论观点是:会计要以提供决策所用的信息为目标,会计更关心所提供的财务报表能否起到为决策服务的作用,在满足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只求信息的数量越多越好,不太关注会计信息的主观程度。提倡多种计量属性并存,择优选用,特殊情况下还可使用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不太在意会计信息的准确度。
2、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在美国、英国等长期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与传统的股东至上的企业理论主要区别在于,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不仅要为股东利益服务,同时也要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的本质是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体,利益相关者是所有那些在公司真正有某种形式的投资并且处于风险之中的人,除了企业的股东、债权人之外,还包括经营者、顾客、供应商、政府部门、当地社区、竞争者等。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使得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进而共同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对所有权的拥有是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基础,也是利益相关者权益得到应有保护的理论依据。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来分析,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生存和繁荣,就要考虑其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会计应以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反映他们之间利益关系的会计信息为目标,从而促进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应当是企业现有的和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期望影响披露政策。管理层如果希望寻求持续的成功就必须迎合和满足股东们的需要。股东的控制力越强,企业因股东意向而做出的调整就越多,从而也就决定了会计的披露内容和程度。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会计信息可以被看作是股东和公司之间讨价还价的对话形式。为了获得了股东的支持,信息成为一个可以利用的主要因素。为了获得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公司管理层与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需要对话,然而最为有效的交流方法是利用公司年报自愿披露相关信息。 3、契约理论。
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下股东和经理人都被假定为理性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股东不象经理人只追求尽可能多的报酬,股东更关注企业是否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因作为代理人身份的经理人有可能利用自己直接进行经营的优势及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以牺牲委托人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身报酬最大化。“契约是减少这种冲突的一种途径”。委托人与代理人可以通过签订一系列的具有激励约束机制的契约来限制经理人员对额外利益追求的行为。委托人通过与经理人签订的契约来对经理人进行监督。因此,股东与经理人之间契约的存在将促使公司披露相关信息。
4、信号理论。
信号理论也可以细分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两种观点。
①信息不对称理论。
经济决策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信息。一般情况下,与决策相关信息越多,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就越高。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一方持有与交易行为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不知道,而且不知情的一方对他方的信息由于验证成本昂贵而在经济上不现实。各种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由于不对称信息的存在,投资者和信贷者会要求更高的资本报酬,导致企业筹资活动的困难和成本的上升。
②信号传递理论。
根据信号理论,企业的内部人比外部投资者更为直接地了解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投资机会和盈利能力等信息,但他们只有通过适当的机制向市场传递这些信号,向外部投资者表明企业的真实价值,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同时,投资者才会理性地利用这些信息对公司发行的证券进行定价。业绩好或股票价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基于自身利益会更多地进行自愿披露,以向市场传递有关企业未来发展的准确信号,从而显示公司的实力或表明公司的股票定价是偏低的,通过信号传递将其与那些业绩较次的公司区分开来。充分而可信的披露将减少投资者对公司前景判断的不确定性,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公司的股票,继而引起公司市场价值的提高;而那些业绩较差、股价被高估的公司则不会有动力进行自愿披露表明未来真相。资本市场的竞争性使得竞争中的任何一方的沉默都会被认为是在隐瞒不利消息,因此业绩一般的公司为了避免投资者对自己的猜疑和不信任,也会自愿披露相关信息,信号显示的过程将一直持续到那些业绩最差的公司不再发出信号来显示其价值为止。证券市场信号显示的结果不仅将不同质量的公司进行了区分,而且强化了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动机。
5、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一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这是基于企业是社会人的假设和利他主义原则的考虑。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强调企业应最大限度的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社会利益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企业的赢利性目的。根据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企业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应同时考虑社会效益,以履行企业在社会中应有的责任。即不只是从企业角度去计算和衡量经济效益,而是要站在社会角度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打破传统会计体系局限,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相关文章:
法务会计理论框架初探04-26
反向收购会计方法的选择04-26
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工作重点之探析04-26
探析伦理观念对会计行为的调节作用04-26
浅谈政府会计制度改革04-26
关于环境会计基本理论的探讨04-26
探索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04-26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寻租理论和博弈分析04-26
论中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04-26
会计基本原则与基本假设理论的若干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