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漏罪案业已落下帷幕,之前还有人担心,重庆会卷土重来,之后证明,担心有些多余,李庄被再次追究漏罪之责已无可能,而今,距离李庄“出狱”还有一月左右,而本案的相关争论却从未停息,且越发激烈,关涉本案的相关争议非但没有因检察院的撤诉而平息,反而引发了诸多仁人志士的讨论和研究,这是任何案件无疑比拟的优势所在,华东政法的童之伟教授提出了李庄案150问(之后,我会写就《试答童之伟教授提出的“李庄案”150问》一文),苏州大学的殷爱荪教授发出了良知之问,各类相关文章几乎可以铸成一本李庄漏罪案文集,而检察院的撤诉被多人解读为高层人士的干预所致,陈有西律师将其归纳为法治的胜利,对于法治胜利之说,我亦认同,法治胜利之说的前提是辩护律师运用法律规范为被告人极力辩护,运用强有力证据规则证明控方指控之疏漏,以此为辩方争取胜诉之机。
而控方明摆着欲加之罪之控,在面对辩方的强有力辩护时,也势必得讲点法律,要不,明眼人一看便知的欲加之罪,控方如还一意孤行,这难道不是与法治建设背道而驰么?由此,在面对辩方强有力的证据反驳时,高层人士也得三思,本案相关细节已经公布于众,如还照样判处李庄有罪,这弄不好就得承受更大的民怒和民怨,到时,任何人都挽救不了司法人员以及掌权者的命运走向,因为,背离法治的人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只是,在当下的环境中,法治还无法惩处违法者,但是,我们终会得到那一天,到时,受罚的绝不是几个办案人员。
而李庄案的大转折,就其内幕,多数人清楚内情只是不愿点破罢了,到底本案是在讲法律还是讲政治,恐怕在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季中已分分晓。第二季的影响程度远远高于 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季,而且欲加之罪显露无疑,如果重庆一意孤行,明显是不把法律放在眼里,虽然重庆一直不把法律放在眼里,但台面上却得做得冠冕堂皇些,只是这次面对李庄案第二季,指控李庄有罪证据链条漏洞百出,在如此压力下,高层不得不将就撤诉,但撤诉虽属不愿,但却无以抗拒仁人志士对法治的滚滚渴望心迹,在如此境遇下,检察院撤诉,实为高层压力甚大,不敢轻举妄动,更不得丝毫不顾法律规范而违法裁判李庄有罪,但高层压力过大的直接原因还是辩方举证有力,辩方以强有力证据链直指控方指控之疏漏,击垮控方指控之锁链,在如此辩护下,不管是高层人士还是办理本案的相关人员,都得谨慎为之,毕竟,指控有罪难以自圆其说,势必得以败诉了事,而让法院判处无罪,明显是在打公安机关以及检察院耳光,还不如让检察院撤诉,而撤诉理由可以归结于发现了辩方提出的新证据与控方指控相左,无以认定有罪,这样,因辩方举证与控方指控相左,那么,是不是控方以及侦查机关就无需承担责任呢?
而无论因何种原因,我们终归看到了还算满意的结果,虽然这种结果差强人意,李庄不是被法院判处无罪,而以检察院撤诉收场,但背后旨意我们想必也清楚,如以法院无罪判决而收场,那么检察院还得承担责任,但以检察院撤诉而收场,承担责任者应为公安机关,但在本案撤诉之后,江北区公安局能否承担责任,还有待我们继续围观和追问。但,本案是在高层旨意下,追究李庄罪责,最终的撤诉亦为高层勉为其难不得已之举,那么,谁还会追究办案人员之责呢?而在办案人员看来,其只是履行职责罢了,而非真正想要违法办案,真正违法之人为背后授意之人,但背后授意之人我们又该如何问责呢?这个,恐非我们这些小辈小卒难以通过写文而揪出,还得更高层人士的旨意下达再予以问责。
李庄漏罪案,控方无端指控,辩方据理力争,依法举证,最终在辩方有力举证之下,控方指控不攻自破,此时,明眼人一看便知的指控难以成立,在多人看来都得以指控不成立而告终,毕竟,谁也不愿面对舆论压力而依旧我行我素,虽然,我们没有法治,但还有法律在,违法办案可行,但违法不能太过明显,而且是在多人声讨和质疑之下,在此,陈有西将李庄漏罪案中检察院的撤诉定为法治的胜利并无不妥,毕竟,要是没有辩方的强有力举证证明,也无法将本案相关细节公之于众,也无法将本案中控方的指控疏漏一一列举,也无法引得多人对控方的质疑和不满,由此,李庄漏罪案,检察院以撤诉而收场,于辩方而言,这是法治的胜利,因为辩方以强有力证据证明控方指控之疏漏,控方不得不放弃指控,而于控方而言,这依旧是权力左右司法的沉疴使然,谈不上什么法治不法治,真正的法治不存在于当下的中国社会,至少是在影响性案件之中,而只存在于人们心中,有待我们继续期许和展望。
【作者简介】
谭敏涛,自由职业者。
相关文章:
毁弃罪的体系性解释04-26
刑法自然科学主义的立场与应对04-26
刑法教义学的立场和方法04-26
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主观构成及其完善04-26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跨越式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04-26
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策略研究04-26
浅谈荆门石化未来发展战略设计04-26
全力推进营地建设 服务保障油田发展04-26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