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量刑规范化实践的思考

时间:2024-04-26 08:02:06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刑事审判中,根据罪刑相适应基本原则的要求,裁量刑罚时应尽量在空间上保持均衡,在时间上保持稳定,性质、情节相同的案件应适用同等刑罚,避免罪刑相同的案件刑罚相差悬殊。为此,近年来全国法院根据《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试行)》,积极开展了量刑规范化的改革,检察机关也在行使量刑建议权的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但因量刑规范化涉及面广,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试图通过梳理问题、寻求对策、提出建议,以期为完善量刑规范化工作献出一些思路。

  一、目前量刑规范化面临的问题

  1.量刑建议的问题

  公诉机关可在庭审中提出量刑建议,是这次量刑程序改革的重大突破。但目前各地做法不一,有的量刑建议为一个点,有的为一个幅度;量刑建议为一个幅度的,有的幅度很小,也有的幅度比较大,甚至有的以某个法定刑幅度为建议。如果法院的量刑结果与量刑建议差距较大,就可能引起不必要的上诉、抗诉。

  2.庭审量刑程序的问题

  建立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是量刑程序改革的重点。在法庭调查阶段,到底什么情况下定罪事实和量刑事实可以一起进行调查,什么情况下可以相对分开调查;对于被告人不认罪案件,定罪程序和量刑程序如何衔接等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3.量刑规范切割法定刑的问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法定刑的大幅度切割为若干小幅度,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从而缩小量刑差异。其实,量刑规范化、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缩小量刑差异这几件事之间不一定是线性的逻辑关系,不好说改革的目的就是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也不好说量刑差异的原因就是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

  从理论上讲,量刑规范化改革的核心价值体现在量刑公正、执法统一和罪刑均衡。量刑公正就是指量刑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要体现实质正义。量刑规范化的目的是在更大程度上接近刑事法治中的实质正义。执法统一就是指刑罚适用符合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即同案同判、等罪等罚的要求。罪刑均衡就是轻罪轻罚,重罪重罚,在量刑中体现犯罪的严重性与刑罚严厉性之间的高度相关。罪刑均衡是刑法的精髓和灵魂,它不仅承载着公正的尺度,还体现着罪对刑的“规定”,更为公民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提供了法律依据。它既是立法上的配刑原则,又是司法中的量刑原则。这次法院系统推行的量刑规范化改革,实际上就是使罪刑均衡作为司法原则的一面得到充分彰显。

  是不是只要把法定刑进行由粗到细的处理,就一定能实现量刑公正,其实也是值得研究的。如果把量刑规范化简单理解为法定刑切割的话,那么,机械式的量刑改革就有可能在大范围内造成量刑的大幅度提高。而且,一旦遇到类似许霆案的情况,即使法官依法量刑仍然无法避免反弹。显然,这些大起大落或者社会不满当然是人们不愿看到的结果。

  刑法学近3年论文/d/file/p/2024/0424/fontbr />二、改进量刑规范化工作的对策

  就量刑规范化存在的上述三大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1.量刑建议应以相对确定为原则

  公诉机关可在庭审中提出量刑建议,无疑是此次量刑规范化改革的重大突破。现阶段,量刑建议原则上以一个相对确定的幅度为宜。这是因为,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是根据己方掌握的量刑事实提出的,而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辩方可能提出新的量刑事实,庭审也可能查出新的事实,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过于具体难以发挥作用。而量刑建议保持一定的幅度,更有利于法官考虑与采纳,也更有利于辩方认可和接受。

  2.定罪量刑分开促进量刑精细化

  由于定罪与量刑活动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因而应当将两者适度分离是必要且可行的。尤其是在被告人不认罪案件中,有关犯罪事实和其他量刑事实的调查、定罪和量刑的辩论应当分开进行。同时,也不能人为地将定罪和量刑活动截然割离,而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分离以及如何分离。具体到法庭辩论阶段,如果被告人认罪,则法庭辩论主要围绕量刑以及其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如果被告人不认罪,则应当先进行定罪辩论,后进行量刑辩论。

  量刑程序的使命在于保障与量刑结果有关的主体能够充分发表意见,保障法官合理运用裁量权,进而保障量刑结果的可接受性。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能必然保证“同罪同罚”或“同案同判”,也不单是为了追求“同案同判”或“同罪同罚”。

  在量刑程序改革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中,既有追求相同犯罪受到相同处罚即同案同判的目标,又要注意实现犯罪原因不同、犯罪后态度不同的被告人受到区别对待即刑罚个别化的目标,还有更好地维护当事人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进一步规范和监督司法机关的量刑权利、彰显诉讼制度文明和司法民主等目标。

  3.量刑情节的统一规范必须加大实证研究积累样本

  对当下的量刑改革实证研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够大的样本量。只有基于大量案例样本的客观观察,我们才可以运用现代统计手段去发现法官群体的量刑活动到底有何平均趋势、共同特征?司法实践中宣告刑的集中趋势和法定刑的集中趋势之间实际上有什么关系?现存的量刑差异主要是时空差异还是类型差异?差异的方向到底如何?以及人民群众对法官量刑的满意度到底有多大,他们的期望到底是什么?

  写进判决书的法定量刑情节与没写进判决书的非规范性因素之间,各自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了法官量刑结果?既无从重又无从轻情节的“裸罪”的平均刑量到底是多少?每个量刑情节的调节幅度实际上有多大?在有足够样本的基础上,还需要经过复杂的科学计算,据此对量刑改革的基本理由作出准确估计,也为基准刑的确定提供参照依据,从而使量刑情节的统一规范变得有根有据。

  三、做好量刑规范化工作的建议

  1.坚持依法量刑是量刑规范化的实体保障

  依法量刑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体现和要求。依法量刑首先是指依法独立地量刑。法官在量刑时,应当避免不正之风的干扰,坚决不办关系案、人情案;避免行政干扰,严格区分刑罚与刑事政策的关系,客观、公正地看待社会舆论所反映的情况,考虑犯罪个案的特殊性,正确选择和适用刑罚;其次是指依照实体法的规定,充分考量被告人犯罪的主观恶性及其造成的客观危害性,综合各种量刑的法定、酌定情节对被告人量刑。需要强调的是任何酌定情节的考虑必须符合相应标准,具有相对统一性,不能失之随意。

  2.增强量刑透明度是实现量刑规范化的程序保障

  量刑规范化需要程序法的保障。在公开的裁判文书中应当尽量详细地阐述量刑理由,这对于限制法官自由裁量,实现量刑规范化,并维护法律在社会公众中的尊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司法实践中,许多案件在实体处刑上往往不失平衡,但在裁判文书的量刑理由叙述中却极其简单,尤其体现于对一些酌定情节的考量。因此,作为刑事法官,在引用事实与证据,详细阐明定性理由的同时,也必须对据以轻、重的各项法定与酌定情节加以说理阐明,并对控辩双方关于量刑提出的各项建议是否采纳,予以评述。

  3.加强量刑交流与量刑指导是保证量刑规范化的重要手段

  对于任何一名刑事法官、任何一个合议庭、任何一个法院而言,加强相互之间横向的量刑交流显然是必不可少的,这种量刑交流使法官能及时、全面地了解与自己裁判案件类同性质、类同情节案件的普遍量刑尺度,进而选择个案的宣告刑。同时,这种横向的量刑交流也使上述普遍量刑尺度在不断的比较中,更为科学与完善。此外,必须加强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监督指导作用,上下级法院可在一定时期就某一类案件的刑罚适用问题共同研究,结合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确定同一的量刑标准,以便统一认识,逐步达到层层平衡,最后趋于整体平衡。

  4.切实加强判例的研究、应用,对实现量刑规范化有重要意义

  我国不是适用判例法的国家,但注意研究、借鉴和吸收英美法系中有关判例法的优点,对掌握刑罚裁判平衡,统一法律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十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日渐重视判例在审判实践中的作用,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告》及《刑事审判参考》等权威性刊物上均登载有各地法院在实践中审理的典型性案件或者首例案件的裁判文书。这些案例虽不具有必须参照执行的法律效力和作为可援引的法律依据,但均是被最高人民法院认可为在法律适用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案例。

  5.不断提高法官执法水平、端正量刑意识是实现量刑规范化的客观要求

  作为量刑直接操作者和支配者的法官,必须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强化各项素质训练,提高法律水平和法律意识,公正、合理地适用刑罚。规范化的量刑是融合了法官熟稔的法律知识、独立的执法意识、丰富的执法经验的裁判。高素质的法官并不追求简单意义上的平衡,而是既从每一起案件的具体情况出发,又具备大局观念、整体意识,在准确适用刑事法律的同时,精准理解刑事法律的内在精神,着力追求量刑的实质平衡,积极实现刑罚的目的和效果。

 

  

相关文章:

浅议量刑建议权和自由裁量权04-26

美国刑事赔偿令的立法和司法实践04-26

立功线索查证程序的制度设计04-26

完善我国刑事证明标准若干思考04-26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层次化分析04-26

同意搜查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下)04-26

同意搜查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上)04-26

论我国民事诉讼书证收集制度的缺陷与重塑04-26

比较刑事诉讼法的研究进路:从划分模式到探求共性04-26

以检察室为载体延伸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问题的思考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