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在此背景下,2010年将是中国经济摆脱危机影响的一年,也是中国确定并实施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旨的第卜二个五年计划发展蓝图的关键一年。在金融危机后以及未来的“十二五”规划期间,如何发挥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如何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利用外资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吸引跨国公司一个重要目标是获取资金,如今,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许多企业拥有充裕的自有资金,银行也拥有大量的贷款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否仍然需要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来引进资金?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引进跨国公司目的之一是为了引进和消化先进技术,现在我们不少工厂已经有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如今,中国企业致力于“自主创新”,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否仍然需要与跨国公司合作引进他们的技术?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与跨国公司合作目的之一是为了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现在我们的银行市值超过所有世界著名跨国银行,我们已经有36家大企业名列《财富》杂志全球最大500家企业排名榜单,我们许多公司已经建立和完善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集团管理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否仍然需要向跨国公司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和经验?
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引进外资不是越多越好”。那么,我们不禁要思考,中国的经济发展究竟需要引进多少外资为好呢?不妨以美国为例,2007年,流入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为2712亿美元,2008年为3161亿美元。中国2008年吸纳外商直接投资达到三十多年来的高峰,是1083亿美元,也只是美国当年吸纳外资的三分之一。美国经济实力在全球堪称最强,仍然还在如此大规模吸引外资。美国通过引进巨额外资和大规模对外投资,实现了与全球经济的互动,实现了经济资源的优化,保持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引进外资来引进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即使将来中国发展成为经济发达国家,也还需要像美国等发达国家那样继续大规模利用外资,通过引进外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与全球经济互动发展(见表1)。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转变思路,调整利用外资的目标
进一步做好外资工作并不仅仅意味着扩大利用外资的总量,更重要的是必须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三十年来,中国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的战略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相适应,外国投资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十年后的今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问题。当我们站在新起点上,面对新的形势和问题,应当考虑转变吸收和利用外资的思路,调整利用外资的目标。
我们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三个层面探讨如何调整利用外资的目标。如同过去三十年一样,今后,外资在这三个层面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精准确定这个目标。
首先,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应当把利用外资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调整到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上来。
许多跨国公司出于长远经营战略的考虑,很早就启动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发展策略,不仅自身生产制造绿色产品,而且带动当地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许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企业已经成为各地低碳经济的模范。只要我们引导得当,跨国公司完全可以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中国建立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其次,在中观经济层面上,应当从利用外资促进中国产业发展壮大的目标调整到促进中国产业做强的目标上,并使之融入全球产业。
中国产业要进一步做强,首先必须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吸纳整合全球产业资源。通过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实现参与全球产业的整合,通过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主动打造全球价值链也可以实现参与全球产业的整合。以往,我们主要通过引进外资参与全球产业的整合;今后我们在促进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的工作中,应当更加注重吸引处于全球产业链高端的项目,如研发设计中心、市场营销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以及运营管理中心等。与此同时,积极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延伸和完善企业自身价值,打造全球产业链。
第三,在微观经济层面上,应当从利用外资促进中国现代企业硬件方面的成长调整到促进中国企业软竞争力的成长。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竞争实力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中国企业还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中国企业硬件竞争实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科技创新、全球化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等软竞争力方面,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通过吸纳外资企业并且与外资企业合作是中国企业提升软竞争力的一个捷径。我们可以从引进外资促进中国企业完善内部经营管理转变为促进中国企业完善整个价值链管理和建立全球网络管理。
三、借鉴成功经验。调整利用外资的方式
为了实现上述三个层面利用外资的目标,我们在引资工作方式上也需要调整。许多国家吸收外资的历史比中国长,在政策和措施方面有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在投资促进工作中也有很多创新的范例和成功的启示。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值得关注。
(一)引资对象:从主要是产业投资者到多种投资者
过去来华投资的外商多数是产业投资者。近年来,投资的外商类型呈现出多样化。例如,新加坡、纽约、东京以及伦敦等证券交易所纷纷前来吸引中国企业上市,通过海外公众投资者吸引外资,成为不少中国企业吸引外资的有效途径。此外,凯雷等一批世界著名私募股权基金也纷纷进入中国投资。这些财务投资、公众投资者和产业投资者在华投资有着各自的优势。而我们在吸引产业投资者投资方面有着比较多的经验,但是对吸引来自财务投资者或公众投资的投资还比较生疏。
(二)引资主体:从政府为主引资到企业为主引资
由于政府部门掌握土地以及相关的政策资源,政府常常充当着招商引资的主体角色。招商引资目标以及其他引资方式的变化,将使以政府为主的招商引资将转变为以企业为主的引资。尤其是随着并购方式投资、私募基金股权投资和海外上市公众投资等方式的发展,企业将成为引资的主体。
(三)引资方式:从主要以吸引绿地投资到多种方式引资
长期以来,绿地投资即新建企业是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要方式,我们对这种引资方式比较熟悉。随着中国企业和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出现了众多有价值和发展潜力的企业。跨国公司现在可以通过兼并和收购当地企业进入中国或进入中国某个行业。与此同时,中国许多产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产能巨大而集中度高度分散的状况,因此,这些产业几乎毫无例外地面临着如何通过重组来做强的选择。这为通过并购、私募、上市等方式吸引外资提供了一个平台。
(四)引资手段:从主要靠政策引导到主要靠市场引导
过去引资的主要促进措施是政府颁布的优惠政策。近年来,专门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随着内外资政策统一的推进越来越少。实际上,来华投资的外商看重的是中国迅速扩大的市场规模和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针对这一点,今后应当把完善市场管理体系,形成内外资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机制作为吸引外资的主要着力点。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四、外资在华企业是中国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的关键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不是要收缩外资规模、限制跨国公司的作用,而是要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使跨国公司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议论与发挥外资积极作用的思路相偏离。这些议论的基点在于把外资在华企业视为外国企业。例如,不少人批评外资并购境内企业,认为这是外商“恶意并购”,对当地龙头企业进行“斩首行动”,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呼吁抵制外资并购境内企业。
我们对近年来媒体报道过的22个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案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案例中,没有一个真正影响了国家安全,也没有一个在其所在行业形成了垄断。从已发生的跨国公司并购境内企业案例可以看出,外资并购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安全,反而有助于产业集中提升产业竞争力。所以,应当鼓励外资以并购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
至于为什么对同一个案例会有相当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其关键在于如何定位外资在华投资企业,即外资企业是否为中国企业。确认外资企业是否中国企业出现分歧的原因在于观察问题的视角和分析问题的理论框架不同。
1992年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市场形成,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各国的民族产业向全球产业转变。全球市场、全球公司和全球产业的形成根本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图景。各国经济、各国产业以及各国企业的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传统的冷战结束前的视角看,跨国公司是发达国家经济侵略的工具;但是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看,跨国公司正在转变成全球公司,这些公司的利益不仅在总部所在国,而且也在投资和经营所在国。全球产业已经把各国经济链接在一起,各国经济发展必须寻找互利共赢的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证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有其优势和劣势,他们之间积极的合作与竞争最有利于优势互补,最有利于中国企业整体发展;而形成一个不同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格局,最有利于中国企业抵御金融危机,最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制定各项促进经济发展措施中,应当把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作为中国企业的一部分,纠正那些否定外资积极作用甚至排斥外资的错误认识和做法。
五、外资企业要把握机遇,融入中国可持续发展
要进一步发挥外资,特别是著名跨国公司的积极作用,首先需要政府部门调整引资的目标和方式,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外,同时,外资企业也需要调整公司在华经营战略,强化在华社会责任。
(一)认真研究在华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缓慢、业绩平平。值得注意的是,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相比,跨国公司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在下降,在人们心目中受赞赏的程度也在下降。跨国公司需要回顾和总结在中国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发展战略、管理结构和承担责任三个方面。
首先,成功的跨国公司实行“全球化思维,本土化行动”。
本土化包括组装制造本土化、营销服务本土化和研发设计本土化等全价值链的本土化,还包括人才开发本土化。一些跨国公司在组装制造和营销服务本土化做得比较好,但是研发设计本土化滞后,导致他们在华的产品和服务不能动态地适应当地消费者需求,影响了竞争力。而人才开发本土化滞后则不利于调动当地员工的积极性,直接影响这些公司的经营业绩。
其次,一些跨国公司在华管理架构不适应中国市场的复杂局面。
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且发展不平衡。跨国公司需要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这个管理机构拥有相当大的临机处置权,能够协调各个事业部门在中国的业务。
第三,一些跨国公司对其在华应承担的责任意识比较薄弱。
与历史上的跨国公司不同,现代跨国公司需要承担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内的全面的责任,还需要承担既包括在本国,也包括在经营所在国的全球责任。特别重要的是,跨国公司还应当反对商业贿赂、承担合规的责任。在中国的跨国公司企业多数能够承担这些责任,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在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方面有缺陷,还有一些在华企业违背基本道德操守,在经营中进行商业贿赂。随着中国现代商业文明的发展,跨国公司企业在责任方面出现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企业声誉,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
通过分析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经营不善固然可能有企业外部环境的原因,但是企业自身原因肯定是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位的。如果跨国公司能够从进入中国以来所取得的成功或者遭遇到的失利中准确总结出个中原因,那么这些公司就一定能够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准确把握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变化趋势
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常常被中国媒体批评,也常常为政府部门出台的某些政策困扰,有些公司甚至担心中国在未来将排斥跨国公司。其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外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和思路。
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有人指责引进外资工作,并上纲上线到“姓社姓资”的高度,邓小平同志对此进行了尖锐批评,明确指出:“三资”企业受到中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邓小平1992年南巡之后,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跨国公司大规模进入中国。一些人对外资的批评集中在外资是“姓中姓外”的问题。有人把外资企业看作外国企业,认为外资企业扼杀民族工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199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的重要意义之一
就是给在华外资企业进行了明确的定性:“依法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作为中国企业的一部分,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之一。这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外资工作时又一次明确指出“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明确提出“鼓励外资以并购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
显然,坚持对外开放,把外资企业融入中国经济,发挥外资企业的积极作用,是中国政府三十多年来始终一贯的主张。外国投资者应当看到中国政府一贯的全局的思路,不要因为一时的或者个别的事件动摇对中国坚持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心。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发展、更加开放的中国,不仅会给13亿中国人民带来更大的福祉,而且也会给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世界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大调整、大变革。中国把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大节能增效力度,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抓住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机遇,是跨国公司在中国面临的挑战。
(三)及时调整在中国的经营发展战略
在新形势下,跨国公司应该及时调整中国战略,内容包括在中国加强本土化经营、强化低碳经营、加强合作经营等,在世界金融危机后时代,抓住在中国发展的良好机遇。
首先是加强本土化经营。
调整在华经营战略关键在于强化本土化,全价值链在中国布局,实现组装制造本土化、研发设计本土化、营销服务本土化和管理人才本土化。特别是把研究开发设计环节引入中国,既从事针对中国市场的适应性开发和设计,也从事面向全球市场和未来市场的较为基础性的研发设计。管理结构也需要针对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进行必要的调整。一些跨国公司成功的经验表明,在中国设立强势的地区总部,即拥有较高权威能够在华临机处置的管理机构是适应中国市场特殊性的重要举措。另外,跨国公司应该而且有可能启用更多本土化人才,对这些人才进行严格的培训,这些人才了解了公司全球化经营的经验以及规则,可以发挥更通晓中国国情更善于在中国运作的优势。
其次是强化低碳经营。
中国正在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跨国公司在华推广节能减排的低碳产品,改造原有工厂为低碳工厂,推动在华供应商和客户节能减排形成低碳产业链,能够从根本上帮助中国企业和中国产业低碳化,同时获得在华发展的新机遇。
再者是加强合作经营。
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和中国产业进行合作,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已经显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开始从单纯的制造环节转变为研发设计等高端环节;从以硬件为主转变为硬件和软件全方位的合作;从以国内市场为主转变为面向全球市场。例如,通用汽车与上海汽车共同在印度投资,美国铝业与中国铝业共同收购力拓股份,三菱商社与中国能源业公司共同开拓印尼能源。这些案例展示了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新前景。
(四)强化在中国的责任
当前,企业的责任已经从过去主要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转变到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内的全面的责任。作为跨国公司,不仅需要承担公司总部所在的母国责任,还要承担投资和经营所在国家的责任,这是一种全球的责任。
跨国公司在中国强化其全面责任、全球责任和合规责任,将进一步改善其在中国的形象,被中国消费者认可,从而获得更多的商业机遇。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强化责任还将在中国发挥示范作用,推进中国企业合规经营,促进中国企业强化责任。这一点也是中国未来利用外资的重要目标之一。
世界金融危机后时代即将开始的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将是中国开始从经济大国成长为经济强国征程的新起点。在过去的一年中,跨国公司在中国抵御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未来五年,跨国公司在危机后振兴中国经济的过程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跨国公司对于中国经济由小变大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相信在中国经济由大变强的过程中也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解读CPI和PPI04-26
我国农民贫困原因分析及对策04-26
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角色定位04-26
多维度观照中国报业的产业化04-26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的几点思考04-26
中国经济复苏与宏观经济调控04-26
关于中国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考04-26
浅析创新型城市的构建途径04-26
大力发展廉租房的探讨04-26
我国住宅类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分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