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亚五国独立后,中国(新疆)同中亚五国的经济合作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并对双方经济合作现状认识基本一致,即虽然双方的经济合作已发展到多个领域、层次不断提高、产业合作有所加强、合作路径不断拓宽,但总体上仍属初级阶段,经济合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今后,双方可以继续通过市场互补和经济技术互补及能源合作促进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
关键词:中国;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研究综述
Abstract:Since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five countries of Central Asia,China has establish the economic contact with them,which gained the wide academic concerns. The bilateral cooperation has extended into many areas with the constantly enlarged channel;it still remains a primary stage with many problems,though. The paper finds that this economic cooper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in future by achieving their mutual complementation of market,technology and energy.
Key words:China;the five countries of Central Asia;economic cooperation;review
一、引言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中亚五国的独立使欧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中亚地区的地缘战略意义再度凸显出来,中国(新疆)与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安全、历史与文化研究,再度成为国内学术界诸多学科十分关注的研究领域。尤其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如何建立和加强中国(新疆)同中亚五国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成为当前理论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内容涉及合作现状、互补性、战略定位、能源合作与安全等诸多方面,但很少有文章对此加以总结归纳,笔者试图对有关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的研究进行综述,其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对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的现状分析;第三部分是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互补性分析;第四部分是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问题;第五部分是对现有研究的简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的现状
中国(新疆)与中亚诸国的经济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进入新世纪,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新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与中亚各国发展经贸关系,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就当前学界对双方经济合作的现状分析来看,主要包括已有成效和存在问题两个方面。
(一)已有成效
自20世纪80年末,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的合作从科技领域开始逐渐扩展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目前,双方经济合作主要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林业、重工业、生物技术、新能源、轻工业、食品工业等领域(王海燕,2002)。上合组织成立以来,随着双方高层互访的日益频繁,中国和中亚五国的经济合作得到较快发展,并成为双方合作关系的主旋律,无论从合作内容还是从合作方式上看,都得到空前发展(唐艳辉等,2004)。顾华详(2006)认为,在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济合作中,新疆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十分突出,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新疆与中亚五国的经济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双方在经贸方面的合作愿望不断增强、双方发展经济贸易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以及双方加强经济合作的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三个方面。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新疆与中亚国家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8.5%,比“九五”时期提高18.8个百分点。任华(2006)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合作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新疆边境贸易额达64亿美元,占全区对外贸易额的80.58%,其中,与中亚五国贸易额占新疆边境贸易总额的94%,贸易增长率超过了50%;二是中亚区域贸易在新疆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增强,2005年,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分别为新疆出口贸易国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和第二位,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分别为新疆进口贸易国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第五和第六位;三是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一方面,新疆向中亚五国出口的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另一方面,新疆从中亚五国进口的商品中,中国企业开始更加关注产品质量;四是经济技术合作质量不断提高,合作类型逐渐从服务业、饮食业等商业型领域向生产型领域转化;五是贸易方式日益多元化和规范化,从早期的易货贸易转向现汇贸易、边境贸易、旅游购物、加工贸易、劳务输出、工程承包等多种形式。除此之外,王海燕(2005)还认为,1992年以来,新疆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层次不断提高,产业合作有所加强,合作路径不断拓宽。
(二)存在问题
关于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的基本现状,国内学者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即虽然双方的经济合作已发展到多个领域,但总体上仍属初级阶段,经济合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难点和制约因素。
顾华详(2006)将这些难点和制约因素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从中国(新疆)方面来看,企业缺乏寻求与中亚国家主动合作的强烈意识,缺乏一批有实力的从事跨国投资经营的企业;政府的引导、推进作用发挥不够;银行未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境外融资和业务咨询服务;缺乏支持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对与中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潜力和经济效益认识不足;缺乏一大批适应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全社会推动和支持企业主动拓展中亚国家市场的大环境还没有形成;边境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等等。二是从中亚五国方面来看,当前政治不稳定、法制建设滞后、市场规范性差、社会稳定问题突出等因素是影响其与新疆之间经济合作的主要障碍。钱勇(2006)认为,从新疆方面看,经济基础薄弱,对国家的“输血”依赖性较强。外向型经济不强。新疆远离国内发达地区市场,运输成本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投资环境较差等等是制约与中亚五国进一步合作的主要因素。从中亚国家方面看,各国目前仍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体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有关国际合作与开发等领域的相关文件约束性不强。在基础设施、投资环境、金融服务、政府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障碍和问题。王海燕(2005)认为,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政策性问题突出、边贸发展严重不平衡、产业合作水平低、地区性协调组织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等等构成双方进一步合作的障碍。另外,边贸秩序混乱、经济技术合作明显滞后、领域狭窄、缺乏整体性和长期性战略(刘志勇,1994;宋戈平等,1997;王圳等,1999)、信息体系不完善导致决策滞后(鲍敦全等,1995)、中亚国家投资环境不理想(宋戈平等,1997;姚勤华等,1998;王圳等,1999;赵常庆,2002)等等也都是双方在经济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制约因素。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三、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互补性
经济互补性,可以分为市场互补性与经济技术互补性两种类型,正是由于这两种经济互补性的存在,使得双方都有经济合作的需求和愿望:前者是双方贸易往来的前提,双方可以通过贸易合作互通有无;而后者则为双方产业合作提供巨大空间,双方可以通过技术合作取长补短。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的经济合作也是源于双方存在很强的经济互补性。
(一)市场互补性
关于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的市场互补性,国内学者的看法比较一致,即中亚五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中国(新疆)经济发展所需要,而中国(新疆)质优价廉的轻工产品、食品、家用电器满足了中亚国家巨大的市场需求(徐宣全,2003)。刘建蒲等(2000)通过对新疆与中亚五国工业产品结构比较分析发现,新疆与中亚五国的资源及产品互补领域广泛,新疆一大批自给有余的食品、纺织品及日用消费品如糖、罐头、白酒、纺织品、服装、民族特需品等,在中亚五国缺口较大;而新疆铁矿、钢材、磷肥缺口大,可以从中亚五国大量进口。徐进欣(2007)也指出,中亚各国独立后,经济多处于调整和恢复期,十分需要中国的家电、建材、通讯设备和日用消费品。胡颖、李道军(2006)运用RCA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得出结论: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间存在贸易互补性,具体来说双方在能源矿产类产品、纺织服装、民用品和机械类产品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因此双方的贸易潜力巨大。中国人民银行喀什地区中心支行课题组(2007)认为,随着国内改革和经济政策调整的逐渐深入,中亚国家与中国经贸往来的快速发展,区域间的经济互补性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是中亚五国轻工业基础薄弱,80%的生活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来源于中国,二是中亚五国的石油、天然气、矿产、有色金属、皮毛及煤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中国经济发展急需的资源。
(二)经济技术互补性
经济技术互补性是双方经济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开展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发展专业化分工及协作,可以促进双方的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王海燕(2002、2006)通过长期对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的产业合作互补性的研究发现,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可以开展互补性合作的领域很多,最重要的是工业类、农牧类、资源类、生态类、环保类及旅游类领域的合作。(1)工业合作,由于新疆与中亚五国发展工业的资源雷同,因此,双方工业在应用技术上有较多的合作空间,这些工业主要有电力工业、建材工业、轻纺工业、造纸业和塑料工业、食品工业等等;(2)农牧业合作,主要包括棉花、粮食等对双方都很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品种资源搜集、品种与种子审定、良种繁育与推广、大规模机械化集约化种植、保护以及节水灌溉、改进畜群结构、草场改良、家禽集约化大规模生产等方面;(3)资源类合作,主要涉及双方地区发展最重要的支柱型产业能源类、金属类和非金属类矿产的勘探、开采和加工。由于双方都是资源富集区,这一领域的合作将对双方都有实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4)生态、环保类合作,主要涉及双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研究以及对双方影响都很大的核废料、工业废料、取暖废料等在内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干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等的治理与研究;(5)旅游合作,新疆和中亚国家的旅游资源互补性很强,由于语言接近、地域相连,又有共同的古丝绸之路深厚的文化底蕴,双方发展“东联西出”和“西联东出”的旅游业存在广泛的基础。高志刚(2005)、方然友(2007)、中国人民银行喀什地区中心支行课题组(2007)等学者或机构对此问题也有较深入具体的分析,都认为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在产业技术领域互补性强,有较广阔的合作前景。
四、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问题
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全球性能源紧张化,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成为双方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双方合作的背景、现状及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
(一)背景
新世纪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给矛盾日益突出,能源短缺成为制约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能源问题,变为全球性探讨的热点(李琪,2007)。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来讲,能源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国内石油资源储量不足,产量增加有限(明庭权,2004)。据英国石油公司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石油总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1.3%,中国石油探明储量占全球的1.3%,消费量占8.5%,天然气储量占1.3%,消费量占1.7%。中国能源短缺尤其是石油短缺已经成为可确认的基本国情(蒋新卫,2007);第二,原油需求持续膨胀,供求矛盾日益显著。我国从1993年成为纯石油进口国以来,进口量逐年增加,2005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原油及成品油进口国。根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石油消费的61%、2020年石油消费量的76.9%要依靠进口(蒋新卫,2007);第三,原油供给受制于人。一方面,进口来源主要集中于中东和非洲这两个局势不稳定地区,据测算,2002年我国从这两个地区进口的石油,占进口总量的78.7%。另一方面,我国石油进口的特点是以海运为主,且主要走马六甲海峡(约占海运石油的80%以上)。来源与运输通道的单一性导致了中国石油进口供应的不安全性(贺湘焱等,2006)。从中亚五国方面来看,虽然中亚地区的石油资源不能与中东地区相比,但据能源专家估计,即使不把里海石油计算在内,中亚也是仅次于中东和西伯利亚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储积区,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能源库之一(明庭权,2004)。独立后的中亚五国都将油气资源开发作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积极实施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但中亚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区,四周被陆地包围,没有出海口。因此要获得出口通道或出海口,与世界市场建立紧密的联系,必须借助其他国家。目前,中亚的油气管道几乎全部依赖俄罗斯,而俄罗斯利用这一垄断优势收取高额的过境费,中亚国家急于寻找其他合作伙伴,以保证其能源出口安全。中国是中亚国家油气资源向东流动的必经之地,并有可能将日本和韩国的市场与中亚连接,同时中国本身又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新兴市场,这一特点对中亚国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罗晓云,2003)。在上述背景下,可以说,中国的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与中亚国家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形成了国家利益的互补,也为双方能源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双方能源合作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的现状,贺湘焱、计芳君(2006)给予了较全面的分析。近年来,随着上海合作组织合作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和能源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中国积极参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与相关国家达成了一些能源合作框架协议,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已有具体的合作。一方面,从1997年6月开始,随着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合作正式启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开始参与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被称为“世纪合同”的中哈原油管道于2005年年底建成。中哈原油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的阿特劳,向东经过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和阿塔苏,最终到达新疆的独山子石化公司。中哈石油管道不仅使哈萨克斯坦向中国出口石油更趋便利,石油输送不经过第三国,也不用铁路和油轮运输,安全系数高,而且也将改变中亚国家在石油出口方面严重依赖俄罗斯的局面。哈萨克斯坦不仅可以向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输出石油,还可以输送包括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等在内的其他国家的石油。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虽然双方合作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来看,目前中国和中亚国家在石油合作方面涉及的领域不多、深度不够,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李琪,2007):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以美国为首的大国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压力构成了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的主要威胁。美国和日本等国从全球战略和自身能源安全利益出发积极介入这一地区,试图控制里海及中亚地区的能源开发和利用权,强化自己在该地区能源争夺战中的地位,以牵制俄罗斯和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第二,多重矛盾相互交织、安全形势十分脆弱,影响了双方的能源合作。里海——是中亚地区多民族、多种信仰的交汇地带,民族、宗教问题凸显,危机四伏,各种争端时有发生,三股势力活动猖獗,安全形势十分脆弱,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进程;第三,由于双方在经济发展水平、国情等方面存在差异,目前,双方在能源合作方面还存在诸如技术、投资、规范、协调等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同样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予以解决。
五、简评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以及中国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除上述领域外,国内学者就双方合作的多个领域展开了研究,如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的区域合作、金融领域的合作、产业领域的合作等等。可以说,以上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或者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总体而言,以上研究大多是站在国家角度从政治领域合作(包括战略安全、外交)和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分析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的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希望通过政府来推动双方的经贸合作,然而到目前为止,由政府推动的这种合作进展缓慢,成效并不大。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利用地缘优势,从产业或企业的角度积极推进双方更加具体的合作,应该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但在这些具体领域的研究并不多,还没有系统的成果,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务实地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经济合作的互补性分析[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2(2).
[2] 王海燕.中国新疆在中国与中亚诸国经贸合作中的定位[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2).
[3] 王海燕.经济合作与发展——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4] 唐艳辉,陈海威.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J].国际经贸探索,2004(6).
[5] 顾华详.新疆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2006(3).
[6] 任华.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便利与前景——以经济全球化为视角[J].国际贸易,2006(7).
[7] 钱勇.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前景广阔[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9).
[8] 刘志勇.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现状及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1994(6).
[9] 宋戈平,孟春舫.试论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J].人文地理,1997(3).
[10]王圳,申金升.论发展我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J]. 中国软科学,1999(12).
[11]鲍敦全,何伦志.中国与中亚五国技术经济合作研究:新疆案例[J].世界经济文汇,1995(5).
[12]姚勤华.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发展和深化[J].东欧中亚研究,1998(6).
[13]赵常庆.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关系[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2(1).
[14]徐宣全.中国与中亚地区经贸合作的有利条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15]刘建蒲.关于新疆开拓中亚市场的对策研究[J].新疆财经,2000(1).
[16]徐进欣.深化经济互补性合作促进与中亚国家地区外经贸可持续发展[J].新疆金融,2007(5).
[17]胡颖,李道军.中国新疆与中亚诸国贸易竞争力与贸易互补性研究[J].商业研究,2006(17).
[18]中国人民银行喀什地区中心支行课题组.新疆喀什与中亚国家周边地区经济互补性的领域项目及金融配套支持情况调查[J].新疆金融,2007(5).
[19]高志刚.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技术对接[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3).
[20]方然友.点对点的追寻:新疆与中亚国家周边地区的经济互补——新疆金融学会课题组赴喀什、克孜勒苏调研综述[J].新疆金融,2007(5).
[21]李琪.“丝绸之路”的新使命:能源战略通道一一我国西北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与安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2]明庭权,韩学峰.21世纪中国石油安全与中国中亚石油战略[J].兰州学刊,2004(5).
[23]蒋新卫.中亚石油地缘政治与新疆建设能源安全大通道探析[J].新疆社会科学,2007(1).
[24]贺湘焱,计芳君.新疆与中亚石油合作发展问题探析[J].新疆财经,2006(6).
[25]罗晓云.试论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机遇与挑战[J].东南亚纵横,2003(6).
[26]赵常庆.中亚五国与中国西部大开发[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我国农民贫困原因分析及对策04-26
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角色定位04-26
多维度观照中国报业的产业化04-26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的几点思考04-26
关于中国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考04-26
浅析创新型城市的构建途径04-26
大力发展廉租房的探讨04-26
我国住宅类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分析04-26
我国房地产业周期波动性分析及启示04-26
中国经济活动中合伙投资方式的新发展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