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职业价值 专业化
[摘要]辅导员是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然而,不少高校过于强调辅导员的管理作用,而忽视其教育作用。高校各级管理者应为辅导员减负,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社会认同感和价值感,鼓励辅导员向专家学者型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也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因此,辅导员的素质和工作价值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一、辅导员的价值生成及审视
价值观是主观对客观事物按其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使之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价值观在职业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也叫工作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有与之相对应的职业价值、职业价值系统和取向。
1.在帮助学生学会“做人”中,体现辅导员“人生导师”的价值。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当今社会价值观日益多样化,社会变革的加剧和学生阅历的相对肤浅,使大学生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甚至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而繁重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也给学生带来了较重的心理负担。这就需要辅导员发挥良师益友的作用,耐心细致地开展学生工作,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困惑。新时期高校学子们的成才愿望十分强烈,他们非常希望能在大学阶段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质,为将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强烈的求知欲、成才欲和对大学生活的不了解,使学生渴望且需要得到切实的帮助。因此,在大学生成才过程中,辅导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责任,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要努力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以朋友的角色关怀学生。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角色的双重性决定了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在大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习如何“做人”,辅导员就是专门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堪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价值就在于此。
2.在实现工作目标中,渗透辅导员的育人价值。我国高校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育人为本”的核心含义,也是辅导员工作最根本、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辅导员应把“育人为本”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如果辅导员只是管住人,而不是教育人,那就偏离了“育人为本”的宗旨。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在大学时期逐渐成熟、稳定发展的。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就要提高自身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深入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在学生中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着力回答学生关心的政治理论和现实问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构建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在辅助引导过程中,体现辅导员的工作价值。高校辅导员有别于高中班主任,高中班主任事无巨细都要管理,丝毫不能放松。这主要因为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处于不成熟阶段,易冲动,不少学生由于离开父母求学,缺乏父母的管教,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保姆式”的管理是必要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逐步开始向成熟迈进,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需要的是相对广阔的自由空间,充分发展自己、展示个眭。此时,他们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辅导员的管理模式正适应这种教育,辅导员相当于一个修剪工具,剪去多余的不利的因素,对学生成长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
4.在桥梁和纽带作用中,凸现辅导员的岗位价值。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原有学校资源的有限性与急剧增加的学生人数之间供不应求的矛盾已经显现。高校要顺利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要实现自身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相互沟通。辅导员可能成为学生与学校沟通的纽带,这是由他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特点所决定的。一方面,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可及时向学校反馈,化解学生中的不稳定因素;另方面,辅导员能及时掌握学校各方面的信息、政策,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将信息传达给学生,加强学校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维护学校稳定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岗位意味着奉献,意味着细致的工作,如果没有对它充分的热爱和投入,就难以胜任。这就要求辅导员勤于思考、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5.双重身份体现了辅导员教育管理的社会价值。辅导员既是高校党政管理干部队伍的一部分,又是教师队伍的一部分,双重身份使他们对学生担负起思想教育职能和日常管理职责。辅导员工作涵盖了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既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校风、班风、学风、审美及心理健康等教育;又要进行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化管理,包括对大学生作息制度的管理,对室内卫生、学生档案、学年小结、评优评先等的管理,对大学生文明行为、安全保卫的管理等,使学生遵纪守法、正直做人。辅导员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和教育管理战线的基层部分,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保证高校正常运转、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工作价值(社会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影响辅导员职业价值实现的因素
一个时期以来,不少高校过于强调辅导员的管理作用,忽视了其教育作用,让他们做很多事务性的工作,把辅导员当成办事员。这就使辅导员没有时间或很少有时间进行个人政治理论和文化学习,也势必影响他们与大学生的交往,使他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因此,高校各级管理者要为辅导员减负,不要将过多行政事务强加给他们,要让他们做好自己的工作,发挥好他们的双重作用。
1.辅导员自身价值体系的缺失。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忙于繁琐的学生事务,忽视了对自身价值体系的建构。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一个误区:一旦学生发生反常的事情,总有人只从学生方面找原因,如“心理疾患”“精神障碍”等。也有人认为这是当今大学生压力太大造成的。而很少有人从学校或辅导员方面找原因。实际上,大学生出现“逃课旷课”“迷恋上网”“校外租房”等不良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种教育的缺失。现实中,也存在着辅导员“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因而,反思辅导员自身的价值观建设很有必要。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2.辅导员价值感的沦落。首先,辅导员价值感的沦落来自于现实与理想的比较,踌躇满志的他们期待着社会的认可。其次,来自于与他人的比较,包括各行各业收入的有形比较、付出劳动的无形比较及满足感的比较。这种比较常常引起心理上的失衡,并带来工作上的滞后和被动。最后,来自于与任课教师的比较,即教书育人与管理育人的比较,那种传授知识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会引起辅导员轻微的嫉妒与自卑,知识的引导似乎让一切说教黯然失色,这又使辅导员将自我价值打了折扣。然而,尊重个人选择与个体自由是现代文明的表征之一。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或无法对社会价值达到真正的认可,就会造成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脱节。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推崇个人价值,虽然表面上看来,由于分工细密而导致的集体协作成为单位之间竞争的关键,但并不能将个人淹没于集体之中。每个人不仅对外界事物有价值判断,对自身也应有相对明确的价值评价。
3.辅导员工作“非职业化”。辅导员工作“非职业化”,导致辅导员非正常流动快、在岗时间短的现状。辅导员队伍严重不稳定,许多人刚参加工作甚至上岗前就不得不面临转岗的问题。他们感受到的只是分流、转岗的压力和对前途的迷惘,而无法从前任同行和工作中,找到成就感与自我价值,更看不到自己今后的从业方向和努力目标。辅导员工作的“非职业化”,一方面,导致“短期行为”严重,辅导员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不能潜心钻研业务,不能安心本职工作,为了转岗而想方设法代课,为了考研而对工作应付了事;另一方面,由于留用时并非专业人员,又未经正规培训,加之从业时间短,辅导员素质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此外,由于学生学习时间是45年,而辅导员流动太快,使教育缺乏连续性,工作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三、提高辅导员的职业价值感
1.改善辅导员的工作条件,提高其职业社会认同感和价值感。从2006年9月开始实施的《规定》,对辅导员的职责、选配、管理、培养和发展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重塑。首先,将辅导员定位于“大学生思想政治骨干力量”,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进行了细分和职责归类,减少了辅导员承担的纯事务量。其次,要求落实辅导员特殊津贴制度,提高辅导员的待遇和收入水平,改善辅导员的生活、工作条件,真正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威望和地位,以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辅导员队伍,提升在岗辅导员的职业社会认同感和工作热情。
2.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拓宽其后续发展空间。辅导员队伍应具备专业化、专职陛、稳定性的基本特征。加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应包含四方面内容:一是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达到职业的基本要求。二是逐步推行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为专职辅导员的聘任、考核、晋升等设计职业通道,使他们工作有动力,发展有前景。三是规范辅导员的继续学习和培训,根据高校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对辅导员进行定期考核与淘汰。四是加强辅导员职业生涯指导,拓宽辅导员的后续发展空间。在保证并促进辅导员履行好职责的同时,按一定的发展方向(如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培养他们,畅通他们的发展渠道。
3.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为辅导员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组织文化建设和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在思想意识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益复杂,已成为一个融专业教学、后勤管理、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辅导员要与校内各岗位的人员紧密联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岗位人员要充分尊重和支持辅导员的工作,关心辅导员的成长,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特别是高校领导和职能部门,更要主动关心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帮助辅导员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4.改变辅导员队伍的“非职业化”现象,鼓励其向专家学者型发展。辅导员专业化要求每位辅导员都要有自己侧重的领域,如心理学、管理学或者社会学,人人都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把这一专业当做一种事业,通过学生工作和教育研究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使每一位辅导员都拥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从发展趋势看,政府、社会,尤其是学校将主动为辅导员搭建进一步发展的专业平台。目前,至少有两个平台:一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系列分出“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虽然,当前高校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但辅导员由于偏重德育实务,绝大多数因为理论欠缺而难以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因此,构建结合辅导员岗位特点、偏向实务的“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是一大发展趋势。《规定》中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应根据辅导员岗位基本职责、任职条件等,结合各校实际,制定辅导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具体标准,突出其从事学生工作的特点。不久的将来,高校将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不同级别的专职辅导员。二是构建辅导员专业培训提高平台。辅导员如果没有自身发展的专业平台和理论体系,即使有作为,也难以在高校“重理轻术”的现实环境中确立地位。辅导员是注重实践的教育者,其专业化、职业化特点日益明显,一个专门针对辅导员的新专业必将在未来以法规的形式被明确界定。这将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举、兼有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学专业属性、强调实务的新专业。该专业可能下设心理咨询、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职业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各高校将鼓励辅导员报考相关专业研究生或专业资格考试,从而培育出学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不是狭义上的专业化,即辅导员要成为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职业的专业型人才;而应是广义上的专业化,即辅导员队伍要向专家学者型方向发展。辅导员专业的外延和内涵宽泛,辅导员在做“通才”的同时,应根据自身学科背景和兴趣,选择某一领域为主攻方向,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所谓“术业有专攻”,辅导员只有针对某一领域,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才能使工作更具实效性和专业性。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管理会计实验教学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04-26
石油行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04-26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战略管理初探04-26
嵌入式高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研究04-26
基于ERM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04-26
构建应用型导向的管理会计双语教学体系04-26
对高等学校实施财政拨款综合指标法的研究04-26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04-26
高职院校预算管理模式改革探讨04-26
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探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