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职业价值观 大学生 择业观
摘要: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以及对策的分析,为进一步引导和加强大学生对职业价值的正确认识提供了依据。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价值观就是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人们的行为对个人、社会的意义。职业价值观反映了人们的需要与社会职业属性之间的关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对于职业评价、职业选择、职业价值取向等的总体看法,反映了大学生的需要与社会属性间的关系。它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有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职业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大学生对择业的评价、选择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内容和方法也面临新的挑战。
1.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职业观教育就己在国内萌发并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的发展,教育部门在国内很早就提倡择业观教育。2O世纪90年代,国家教委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毕业就业指导中心,并要求各地和各高校也要建立起相应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开展工作。大学生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教育体制和就业机制的变革,大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认识发生了一些扭曲。
1.1职业价值观教育取得的成效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和职业观教育的不断深化,使我国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体现出以下几方面“增强”: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和心理承受能力增强。职业选择的自主性指大学生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判断、自我决策能力的大小。大多数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比较理性,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业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自主意识明显增强,能够科学地确定择业方向,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自我调适能力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增强。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职业计划性增强。大学生对就业问题关注程度强烈,择业准备期提前,不再是盲目就业,而是深思熟虑,结合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合理地为自己定位。
1.2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在择业观上急功近利、集体主义意识淡薄、利已主义的倾向明显。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自我实现,一味向往环境好、待遇高、无风险、“有很好发展前途”的单位。虽然大部分学生认同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但行为上却偏向“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合理俐己主义。当代大学生信奉奉献与索取相平衡的原则,往往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希望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前提下,遵循集体主义原则,他们不会因为集体主义的梦想而放弃个人的合理需求。过于强调物质享受,欠缺与艰苦作斗争的勇气。追求物质享受是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大学生的一种自然需要,但是现代大学生的物质享受超越了社会发展的阶段。多数大学生虽然能够意识到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但是这些地方普遍艰苦的条件和待遇抹煞了他们的决心和勇气。
2.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2.I职业价值观自主化。当代大学生
在职业选择中崇尚自我,以个人发展为中心,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成为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一个主导需要。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认为在社会完全平等竞争的情况下,自身价值的实现过程也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职业价值观的自主化暗示着大学生正积极寻求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追求。
2.2“先就业,后择业”的择业观逐步形成
计划经济时代,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个职业就基本终生不变。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根据职业的工作性质、地理环境、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劳动强度和个人的兴趣爱好等综合价值进行多次双向选择,直到找到自己最合适、最喜欢的职业为止,就业过程从过去的“一步到位”到“逐步到位”,这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一种现实的择业方式。这也是现阶段在严峻的就业形势情况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理性的表现,是大学生合理定位的表现。
2.3择业倾向金钱崇拜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工资水平、经济收入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选择职业的重要标准。
2.4求职意向多元化
传统价值观的一大特点是注重职业的等级性,在它的影响下人们选择职业的循序是先国营后集体,先大集体后小集体,就业的岗位是先机关后生产一线。当代可供大学生选择的就业单位呈现多样化,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等都成为大学生选择的主要目标。近几年随着国家政府的支持,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自主创业,这种从就业到创业,是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一个根本性转变。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3.影响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因素
3.1社会因素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条件下,当代大学生重视个人利益和个人经济地位,他们持有的职业价值观是一种讲奉献也希望得到回报的有偿价值观。价值观的多样化将大学生置身于多重选择的价值环境中,促进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1999年国家对大学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后,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国家分配模式被打破,择业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增加了大学生择业的自由度。但同时随着竞争激烈,大学生择业压力和就业难度也相应增大,“稳定性’’被大学生排在不太重要位置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阶段和普及化阶段的推进,高校盲目追求扩大规模和效益,整体上使人才培养缺乏必要特点,培养质量也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专业设置存在盲目性,引发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人才供需的矛盾。高校扩招给大学生择业带来的这些负面影响都不同程度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3.2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是学生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当前在一些高校存在着德育教育形式脱离实际,职业指导体系滞后的局面,这必将影响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学校的德育教育普遍形式化。有些高校不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正面影响大胆创新、实践,而是抱着消极态度面对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有些高校大搞德育教育的形式主义,不善于寓德育于人文、社会以及专业课的教学之中,德育教育不够细致深入,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学校的职业指导教育不力,一些高校在职业指导教育中多是政策宣传,缺乏具体职业知识教育和价值观引导。
3.3个人因素
职业目标的确定与个人价值取向是紧密联系的,现代很多大学生存在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功利性价值取向则片面强调个人需要,以个人为主,追求经济效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成为影响其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欠缺导致择业的失败几率也比较高,进一步引起择业抗挫折能力的弱化。影响大学生顺利择业的还有心理素质,不少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由于不懂苦干实干,缺少实践经验,容易失败。
4.建立科学价值观的对策
4.1加强学校科学职业价值观的教育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完善,需要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高校应该加强一下几方面的教育:加强职业认知教育。职业任职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客观深刻的认识职业社会,明确选择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把自己的选择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做出科学选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根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指导思想,指导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内容。大学生只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真确的职业价值观。加强择业心理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择业方法,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校在学生教育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引导他们了解个人择业动机,克服各种不良择业心态,正确、乐观的处理择业中的各种问题。
4.2发挥政府向导
《新形势下…》政策措施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器,是一种价值导向,体现着一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受到政策措施的制约影响,因此必须有一套与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相适应的政策措施。例如,按照就业市场化的要求,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合理流动;对自愿到国家急需岗位工作的大学生给以相应的政策鼓励;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制定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
4.3加强家庭引导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作为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要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充分发挥自身言传身教的影响,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树立合理功利意识,引导其确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职业价值观。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嵌入式高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研究04-26
基于ERM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04-26
构建应用型导向的管理会计双语教学体系04-26
对高等学校实施财政拨款综合指标法的研究04-26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04-26
高职院校预算管理模式改革探讨04-26
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探析04-26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构建04-26
风险导向审计在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中的应用04-26
我国会计职业教育的思考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