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4-26 07:50:4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面对当前企业市场越来越专业化、科技化、复杂化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合作办学规模和形式,探索校企合作教育新思路,努力形成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使校企联合办学与促进职业学校发展形成互动关系,实现院校和企业互助共赢的良性环境。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2006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在各地高职院校关于探索就业导向的实践中,最具实效、带有方向性的就是校企合作。该合作模式在高校适应市场机制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校企共商调整专业结构、优化教学体系 
   
  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校企合作则有利于学校突出专业设置的实用性。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校企合作能有效地打破高校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将企业最新的科技动向及先进成果引入到专业教学中,优化教学体制,动态调整课程的开发。 
  企业是人才的接受者,人才的需求标准,企业最具有发言权。为使学校更好地了解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及其发展趋势,高校应建立有行业、企业参加的专业咨询委员会。委员会的建立为供需双方搭建了一个直接对话的平台,是学校联系企业,企业又反作用于学校的关系纽带。企业将直接参与制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规划,教学计划制定、课程与教材建设等多项环节,在专业建设中起着指导,领航,把关的重要作用。在这种双向参与的模式中,学校与行业企业通过共建专业、共建课程体系等合作,可使高校与企业实现“共赢”。对学院来说,根据产业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重新规划和结构调整。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专业复合,合理安排课程开发、教学组织模式,增设市场急需的新型专业,改造或停招就业率较低的老专业,使专业设置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形成专业设置的自我调节机制与进程安排灵活的弹性模式。对企业来说。学院直接为他们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使毕业生做到“零距离”上岗。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因此为使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相衔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衔接,高职院校必须依靠和吸收企业技术骨干、专家参与培养目标的研讨和制定,这样从根本上化解了学院办学、企业用人两方面的矛盾,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核心。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现社会资源教育化,有效地加快高职职业教育的稳步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后主要从事企业一线的技术性劳动,因此,院校必须提供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相关专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毕业后就业进行热身训练和能力强化。但在目前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普遍不足、市场需求相对复杂的情况下,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高校除由社会支持和政府资助外,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引入企业丰富资源,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地功能多样化,根据生产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建设集“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从根本上解决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提高基地建设质量,体现“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的高职教育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及运作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大学院高新技术和课题项目的研发,面向社会吸纳资金,把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办成名副其实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基地。 
   
  (二)利用企业有形的资产和资源,使用企业所提供的工作场地和生产条件,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切身体会企业技术的专业性、真实性、先进性和复杂性。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相关岗位顶班劳动,建立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校外实习基地。有助于高职学生零距离工作岗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通过企业引入具有生产性、研发性的仪器设备,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与技术服务,使其成为区域推行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的科技中心。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弥补实习实训室某些硬件条件的不足,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可为实践操作前的理论教学提供多种有效途径。 
   
  (五)联合一个或多个有信誉保障的行业企业,共同建立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 
   
  三、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的薄弱日益显现,市场需求已由传统的用人方式转向为面向培养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实用性的高技能型专业人才。高职教育要想适应市场需求,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在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效能上下功夫,就必须加强专兼结合教师团队的建设。实践证明,最能体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特色的就是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借鉴国际教师团队的培养经验,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行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高职院校可建立校外兼职教师信息库,拓宽院校教师的来源,高校可聘请长期在服务建设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优秀管理人员来校兼职上课;也可从大型知名企业的培训教师、高层管理人员或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建设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引进对象来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定期选派年青教师、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利用合作的契机,高校教师可在合作中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和设计,先进技术的革新与改造,承担科研项目的研制与开发,从而获取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直接从生产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线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理论知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和技能的应用,为实现高职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高校教师又可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科研技术带给企业,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加强企业市场的竞争实力。因此。建立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是高职院校适应市场需求的必备条件和首要任务。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将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综合性的高技能人才。在日本,职业教育被称为“企业眼中的教育”;在德国,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手中的教育”;在中国,随着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系的逐步完善,高职院校必将成为“企业心中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合作办学规模和形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教育新思路,根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受益的原则,推进产学结合,努力形成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使校企联合办学与促进职业学校发展形成良眭互动关系。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怎样看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04-26

公共投资主导的德国智库04-26

自由贸易与环境福利的均衡发展04-26

货币国际化与金融市场发展协调推进的风险分析—基于LI04-26

金融中介的道德风险与金融部门的自我膨胀——美国“占04-26

农民收入增长:基于经济因素的分析04-26

中国零售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04-26

结构性失业:我国劳动力供给偏差分析04-26

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路04-26

奥运经济:拉动内需的好商机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