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隐性知识管理视角下的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

时间:2024-04-26 07:49:5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隐性知识 自主学习 高职 
  【论文摘 要】本文以高职教育的隐性知识管理为视角,剖析高职教学中隐性知识管理的现有模式,从高职教育中隐性知识管理的四大因素—教师因素、环境因素、时间因素、表现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培养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一、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自主”(autonomy)一词源自希腊文“autonomia”,意为“自治、自制权、自由”。“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这一概念是教育学领域对教与学的新认识,属于教育哲学范畴,反映了教育向个性化、自主性、合作性、探索性方向发展的新趋势。从横向即学习的各个方面来定义,自主学习的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内容是自我选择的、策略是自我调节的、时间是自我管理的,学习者还能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并能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的学习;从纵向即学习的整个过程来定义,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能自定学习目标、自订学习计划、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调节,对学习结果能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是指一种自我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潜能。 
  (一)创新人才的首要条件是会独立思考 
  张德江指出,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与学习产出。多年的应试教育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收受到很大的损伤,应付学习以至不愿学习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温家宝总理在09年1月发表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文中指出:“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着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温总理的这段话,既精辟又深刻,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首要条件就是会独立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会独立思考比获取更多的知识重要得多。 
  (二)职业化能力的可持续性呼唤学习的主动性 
  高职生的能力培养定位较之普通高等院校,较侧重职业化能力的培养。职业化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协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职业世界,提升自身的职业资质技能,从而将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发展、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高职教育中隐性知识教学管理现状 
  (一)高职教学中隐性知识的内容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的、难以格式化的非编码型知识。它植根于特殊的环境和背景,是停留在实践层面即时性的非批评性、经验性知识,往往被不自觉和无意识地运用。我们可以用某种隐喻方式对其进行表述并利用其实现组织目标。现实中,隐性知识常表现为经验、技艺(能)、专长、印象、灵感、洞察力、直觉、心智模式、预见性、信仰、价值体系(观)、团队默契、组织文化和风俗等。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所有的教育类型都涉及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传授,但知识侧重面不同。高职教育,要培养职业能力,同时,高职教育更关注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培养。隐性知识的学习是职业能力特别是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与途径;另外,高职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主要是工作过程性知识,是使学生知道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中如何做、如何做得更好的知识,这些都属于隐性知识。 
  (二)现有高职教育中隐性知识的教学模式 
  现代的建构主义职业能力开发理论突出强调职业能力开发的情境性、个体性、建构性,注重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生亲身参与教学行动的过程,注重通过亲身体验、摸索、顿悟来建构个体隐性知识体系。目前,高职教育基于专业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基于专业职业工作过程选择课程的内容,并在专业的职业的岗位情境中,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其内涵及核心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其专业对应的职业过程及其职业成长规律与认知规律相一致,并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解决实际项目、问题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行动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不断地体悟、反思自我职业实践过程,并引导和帮助学生不断地类化迁移和整合自我的认识、经验,使学生逐步构建自我职业工作过程的行动模式、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从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内涵上努力实现学习、就业的“零距离”。进一步讲,这个过程是学生职业能力特别是关键能力逐渐提升、渐进形成过程,这种变化过程就是从显性知识的学习到隐性知识的产生与建构过程,因此,高职教育对知识系统的获取、应用、评价和创造的过程,是一种对隐性知识实施管理的过程。
  三、基于高职教育隐性知识管理要素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分析 
  (一)教师因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论哪种形式的教育,教师总是被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教师对隐性知识重视及落实,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隐性知识积累的重要前提。隐性知识获得与积累是职业能力形成的基础。 
  首先,要实现职业能力这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与专业职业岗位相对应的职业能力的内容必须落实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中。 
  其次,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中,要遵循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要注重学生“做中学”。要强调学生亲身参与、体悟、交流以及反思“做”的过程。强调在“技能”学习中积累自我的行动感悟,强调认知习惯和职业能力养成习惯的培养,以逐渐促成学生头脑中深层的认知、思维等模式的渐变。真正实现在“技术”“认知”层面通过高职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落实、教会学生获得及学习隐性知识的方法及习惯,为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环境因素 
  隐性知识与特定的环境和背景相关联。一旦脱离特定的环境和背景,隐性知识将失去存在的基础或发生改变。构建与专业职业岗位相一致的真实的职业情境,强化实践性教学过程管理,是隐性知识学习的重要环境要素。 
  实验室建设只是环境塑造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避免产生学校和行业的割裂。方法有很多,行业资讯的传播、行业问题的探讨、企业参观、外聘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校内外的指导、全真实习……选择哪种方式营造行业氛围要视不同行业的特点以及学校自身特点和实力而言。 
  (三)时间因素 
  隐性知识是即时性的、根植于行为的知识,它产生于认知者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中,它是一种动态的存在,是一种稍纵即逝的现象。鉴于此,在高职隐性教育的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促进学生反思性思维与实践的习惯,将已发生的事件进行反复思考,这是隐性知识不断积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反思”必须在有所思的基础上加之以“行”,通过不断的调试,最终达到“知行合一”,实现反思实践的过程。高职教师在反思教学中要做到反思引导与反思性实践并重。反思及反思实践是隐性知识积累的重要环节。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高职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反思及反思实践能力的训练和积累,并促使这些能力及惯性在实际职业工作学习情境及工作过程中的迁移,能避免隐性知识稍纵即逝的特点,也是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 
  (四)表现因素 
  在现实中,隐性知识通常表现为经验、技艺(能)、专长、印象、灵感、洞察力、直觉、心智模式、预见性、信仰、价值体系(观)、团队默契、组织文化和风俗等。对隐性知识的进行有效管理就要善于将这些无法编码的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使其更加清晰明了,也就是注重隐性知识显性化,或者称为“外化”。 

  笔者认为,在高职教育可以采用的方式就是树立榜样。同样的,鉴于职业化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知识体系的培养,更应注重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在榜样的树立上,可以标新立异,全方位吸引学生,比如“形象大使”、“最佳组合”、“点子大王”……以此来激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表现,借助外在表现升华隐性知识的学习效果。 
  四、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隐性知识管理方法策略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中,借助隐性知识管理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力抓手就是,结合隐性知识的特点,针对高职生培养的职业化目标,将抽象的、死板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具体的学习项目,在“做中学”的学习模式下,注重分析隐性知识管理中的教师因素、环境因素、时间因素和表现因素,合理设计,形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同时紧密结合行业现状,达到可持续发展。具体地说: 
  1.将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布局和教师指导。教师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只不过教师从台前走到了幕后。 
  2.根据专业的特点以及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实力,选择合适的方式营造学习环境,避免学校与行业的脱节,在复杂的行业环境背景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有效性。 
  3.鉴于隐性知识及时性和积累性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反思及反思实践的习惯和能力,在提拉式的反复中,学会自主学习。 
  4.在隐性知识的管理中,注重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高职教育中建议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树立“榜样”,以此来激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表现,借助外在表现升华隐性知识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德江.激发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0(20). 
  [2]丁善戎.谈成人教育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职校论坛,2010(23). 
  [3]汤敬安,吴玲英.“自主学习”的定义与理论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12). 
  [4]周炎根,桑青松.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1).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6]马顺道,李永建.隐性知识转化研究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4). 
  [7]邓泽民,陈庆和.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2(3). 
  [8]郝敏钗,乔振民.关于高职生能力培养系统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1(11).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面临的法律困境及解决途径04-26

试析团体咨询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04-26

浅谈培训为主体是高等职业教育理想培养模式04-26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思考04-26

试析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04-26

专升本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04-26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浅论04-26

试析四川省师范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04-26

浅谈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04-26

浅谈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与教育引导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