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素质教育 公共音乐课程 德育教育
摘要:高职公共音乐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开设高职公共音乐课程对于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高职学生的智力发展以及激发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从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程的现状分析入手,就高职公共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完善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高职公共音乐课程在高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作为一个艺术门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加快平衡人才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对于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高职学生的智力发展以及激发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起着积极的作用。
1.音乐教育可以使高职学生抒发美好的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学生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教育教学和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美化心灵,塑造完美人格,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能力。音乐教育不但能使学生了解人类发展历史中优秀的艺术作品,使他们掌握艺术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基本审美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最终达到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目的。
2.音乐教育可以丰富高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比,音乐教育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有利于发展人的思维,丰富人的想象力。因为审美过程是思想和创造的过程,所以审美活动能够开拓思维,激发幻想,培养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激发人的创造才能,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所应具有的良好心理和独特个性。
3.音乐教育可以培养高职学生道德情操,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发展音乐教育事业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学生道德情操的提高,不仅要靠其主观的自我修养,还应该通过教育和外界的影响去实现。加强对高职学生的音乐艺术陶冶,提高高职学生道德情操,促进高职学生成长为有理想的,具有高尚情操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人才,更是不能缺少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程的现状及不足分析
公共音乐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已不再是专业院校学生的专利,高职院校在近几年的时间中,陆续开设了与音乐相关的公共课程,音乐作为“教学育人”手段之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素质教育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现在高职院校的公共音乐教学体系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只开设较为简单的音乐欣赏课和相对应的技能技巧课,进行一些音乐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停留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层面上。
其次,目前高职院校基本将公共音乐课程列入选修课程,并大都采用了学分制选修课模式,但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上,仍受专业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影响。在公共音乐教育教学中,整个音乐课程设置多以学科知识为本位,和目前大学生的需求有些相脱节,不能体现课程的综合性,与大学开设音乐选修课程的目的也存在着一些差距,同时也存在公共音乐课程设置不太合理、呈现单一化趋势、教学模式传统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关于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当中的公共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完善的几点思考
如何更好地在高职院校开设公共音乐课程,使非专业的学生对音乐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同学投入、参与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去,进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教学目标呢?笔者就如何建设与完善公共音乐课程谈些浅见。
1.准确定位、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现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在从以科学教育为主向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转变,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对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程准确定位,不仅决定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水平,也关系着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在高职院校开设公共音乐课,就要使音乐教育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正确认识公共音乐课程的地位、作用,明确高职院校公共音乐课程的定位,不仅仅是面向少数有音乐专长的学生,而是面向所有的学生,切实搞好公共音乐教育工作。在音乐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上,可设立院艺术教育委员会,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这方面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部分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公共音乐教育工作。
2.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完善课程设置。在高职院校的公共音乐课程的设置上,应和专业院校明确区分,同时也要和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相衔接。应明确高职院校的公共音乐课程的立足点是结合高职生的特点提供一种音乐性的教育而不是音乐培训。高职院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应是对音乐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进行开放自由的探索。
因此,首先是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学习,这也是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乐理知识、如何识读简谱和五线谱、音乐欣赏的知识和方法。其次是建立丰富的公共音乐选修课程,面对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公共音乐课程既不能搞成专业性的技能训练,也绝不能只停留在浅层次的音乐知识普及上。课程设置遵循必修和选修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提升学生整体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宗旨的必修音乐课;而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则可以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有广泛的选择余地,如开设《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外国民族音乐》、《交响音乐赏析》等课;更深层次的音乐发展史的综合知识如《中国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学生选课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选基础类,后选鉴赏类,也可选音乐艺术实践类,如开设《合唱基础》、《声乐基础》等课程,相互结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开设《中外音乐欣赏》等音乐理论课程的同时,有计划地为非音乐类专业的学生开设艺术专题讲座和艺术欣赏课。艺术欣赏课不只局限于音乐欣赏,还要有舞蹈、戏剧、影视等诸多艺术门类。尽量开设舞蹈、表演、管乐队等音乐实践课程。通过组织一些课外艺术活动,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对创造和谐、安定、健康的校园生活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3.优化教学环境,积极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随着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音乐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公共音乐课既要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把握艺术学科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多媒体技术能创造音乐课所必需的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的结合体,营造一种美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能发展学生的音乐欣赏的能力和想象能力,还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声情并茂的、图像声音同步统一的欣赏环境,让学生能够欣赏美、感受美、理解美,切实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例如,在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中的陈述、引申、展开中的片段教学中,结合每段的旋律,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力度、速度,体会乐曲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情绪和意境,这样,学生欣赏时就很容易沉浸在优美的画面和美妙的旋律中,带来美的享受。可见,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现代公共音乐教育必不可少的教育工具和手段。
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注重教材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高职院校音乐教师不仅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能,还要重视音乐教育的教学科研,要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没有很好的教材,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根据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特点,可以选订全国高等院校艺术选修课的教材,如由王昌逵主编的《大学生音乐自修教程》。同时,学院也可组织音乐教师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编写相应的教材,如《音乐基础理论与应用》、《大学生交响音乐欣赏讲座》等教材。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公共音乐的教学效果。
5.重视公共音乐教学课程设计,发挥音乐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高职院校开设公共音乐课的目的,不是要把学生们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通过音乐区别于其他教育的特殊形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追求真、善、美和富有创造思维的人。音乐的教育作用及其影响是通过美的音乐对人的‘净化“来实现的。在教学当中,应注重传统美德和新时代成就的渗透教育,从感受中国古代传统爱情的忠贞不渝《梁祝》和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走进新时代》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强化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互动的教学氛围,通过自身“舞台式”的表演和学生亲自体会,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表演美、肢体美、仪表美……从美的角度去开掘学生的音乐智能,启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力。
四、结束语
在21世纪面向世界的竞争和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教育体系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作为素质教育类的公共音乐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的公共音乐教育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去填补空白领域并完善教育体系。作为新时代的高职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努力为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促进高职公共音乐教育走上科学、规范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立宁.论流行音乐的德育功能[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2.哈维·席尔瓦,理查德·斯特朗,马修·佩里尼着.张玲译.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高雁南.高职的音乐教育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8).
4.《高等音乐教育之我见》,黄碧源着《广州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1.3
5.《哲学与音乐教育学》(俄)阿普杜林·爱德华·保利索维奇,孙晓捷编译2009.3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04-26
浅谈大学生择业与综合素质的培养04-26
非理性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04-26
浅析当代中国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刍论04-26
浅议当代中国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问题及对策04-26
从伦理维度看当代中国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04-26
知识融合与高职课堂教学探讨04-26
世博志愿服务期间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探究04-26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分析及自我调适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