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高”起来

时间:2024-04-26 07:49:2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应该有自己的“高”处,但现实的高职并没有“高”起来。要突出区域性、行业性办学特色,建设结构性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培养出“不可替代”的专门人才,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才能使高职真正“高”起来。
关键词:高职教育 办学特色 就业质量 社会地位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的,又是职业的。“高等”是比较中等而言,表明其本质特征属高等教育范畴;“职业”是比较普通本科而言,其类型特征是职业技术教育。与中职教育相比,它一是要承担更为复杂的社会责任,二是培养的人才要能够胜任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三是需要建立更加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与普通本科相比,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都有区别。所以,高职不是中职的简单提升,更不是普通本科的压缩饼干,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规律,有自己的“高”处。但是,现实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没有“高”起来,在很多方面反而显得很“低”。
        学生方面:一是入学门槛低;二是毕业生就业质量低。
        教师方面:一是职称低;二是工资待遇低;三是社会地位低。
        学校方面:社会认可度低。在大多数考生和考生家长心目中,上高职只是圆大学梦的无奈选择。怎样才能使高职真正“高”起来呢?
        一、突出自身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存在的必要性就会受到质疑。
        1.高职教育的普遍特色。
        设立高职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所以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特色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①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摆脱普通高校以学科为体系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达不到目标要求。在国外,一些先进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借鉴,如北美地区的能力本位教育和培训(CBET)、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技能模块培训(MES)、德国的“双元制”、世界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小企业创业技能课程”和国际上广泛兴起的商业贸易模拟公司等。这些模式之所以得到推广,就在于它们突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其次,以劳动过程编排教学内容,是高职区别于本科的又一显著特色。职业技术是关于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方法、劳动组织形式和工作要求等方面的具体知识,其最大特点是遵循劳动过程,而不是完全遵循学科体系。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必须强调建立与劳动过程的直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劳动过程的系统化,即按照“确定工作任务——制定计划——完成任务——检验结果——改正错误——评价工作过程与成果——记录”的程序来编排教学内容。
        2.个性特色。
        高职教育主要为区域或行业经济服务,所以个性特色就是要突出区域性、行业性,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有“不可替代性”。要紧紧把握地方或行业的经济发展脉络,立足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是要建设适应区域或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专业特色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学院品牌和形象的集中体现。专业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些专业在区域或行业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质量优势。
        二是要形成具有区域或行业特点的课程体系。要坚持从区域或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岗位能力要素为核心设置课程。
        三是要扬长避短,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个性与品牌。
        四是结合当地或行业实际,注重人文社科知识、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建设,使学生适应未来岗位发展变化的要求。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建设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结构性双师教学团队
        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不仅是教学需要,也是体现高职教育高等性的需要。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要制定具备‘双师’素质与 ‘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这里,把以前的“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扩大到“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两种。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所谓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针对整个学校而言的,就教师个人来说,可以是理论型的,也可以是实践型的,还可以是“双素质”的。由于个人“双素质”的培养难度大,学校可以建立“结构性”双师型教学团队,就是把思维焦点从教师个体转向教师群体,从学校的整体视角来考虑,不必强求每个教师同时向两个方向发展,而是几支队伍同时发展。学校要根据教师个人情况,对教师进行分类培养。对于理论研究能力较强的,着重提高理论水平;对于实践能力强的教师,着重培养专业技能,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手上有绝活的“大师”;对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潜力的教师,可以培养成“双素质”教师。无论哪一类教师,都要求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完成一定的教研、科研任务。如果大多数教师在理论或实践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这些成就综合起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这所高职院的高等性。
        为了建设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国家也在不断“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 ②,推动各省为高职院校制定单独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定标准,在对高职教师进行职称评定时侧重教学成绩、实践技能及应用性科研学术成果。
        三、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毕业生就业质量决定着高职院的出路和地位。如果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那么高职永远也“高”不起来。
        1.建立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就业质量,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把提高质量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起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
        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根据岗位需求来培养人才。
        其次要认真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克服在校内“以学代工”、在工厂“以工代学”的现状。
        三是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岗位能力标准,再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制定出课程标准。
        四是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五是把技能大赛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活动来安排,做到每个专业每年都有大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六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守纪、敬业、诚信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树立全心全意为企业、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一所高职院应该有它独特的服务领域,要加强市场调研,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主动服务,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行业企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并且能够同步发展。如果真正明确了“产品”的用户及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做到“照单生产”,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仅普通本科生不能替代,其他高职院的学生也难以替代。要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研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形成涵盖就业指导、毕业生推荐、就业信息发布、企业招聘服务、就业手续办理等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
        3.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院校的主要特色,是使高职院校真正“高”起来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是“政府不给力,企业不积极,工学两张皮,学校干着急”,所谓的“订单式”办学,企业主要是为了“圈劳动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起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不是以解决学生实习、就业为主的简单合作,而是一个由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建设,有固定的组织机构、统一的章程、规划、目标、制度,校企深度融合、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相互制约,企业自觉地参与办学全过程的利益共同体。
        在国家没有出台为校企合作的企业减税等优惠政策前,企业不会很热心参与校企合作,所以学院要更加主动出击,在利益共同体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学校要尽可能满足企业的利益诉求,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学校的科研围绕企业产品开发进行,培训员工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企业需求为主体,专业设置以企业岗位需求为主体,制定课程体系以企业生产实际为主体,教学内容以产品要求为标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为参照。③如果这个共同体能够有效运行,毕业生就业质量一定会大幅度提升。
熟话说“打铁还靠本身硬”,如果我们的毕业生社会地位高了,高职院的地位也就高了。这需要国家“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④,更需要我们高职院校不懈努力,办出特色,培养出其他教育类型不可替代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①、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14条。
③叶鉴铭 校企共同体: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兼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J].中国高教研究,2011(03)。
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17条。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简析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综述04-26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分析04-26

试论提高职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04-26

简析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的修订04-26

简析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要避免认知偏差04-26

论析大学生职业决策生态模型对高校职业辅导的启示04-26

大学生职业决策的方法论析04-26

论析大学生职业决策中家庭因素分析及对策04-26

简析大学生职业决策中的妥协策略04-26

简析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研究的现状与启示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