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途径研究

时间:2024-04-26 07:48:52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为各高校及有关学者、专家所关注。本文以职业倦怠的特征研究为切入点,通过抽样调查,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进行进分析,从而研究解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解决 辅导员 职业倦怠 途径
        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突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为各高校及有关学者、专家所关注。而辅导员直接面对学生,较其他职业人群,其职业倦怠产生的消极影响更大,不仅影响到自身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研究解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途径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主要表现
        职业倦怠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用于描述服务于各行各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被动,缺乏规划性。部分辅导员工作缺乏主动性,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上消极怠慢,走一步算一步,在突发事件的应急上,表现出冷漠的情绪,不能及时到位。主动性的缺乏导致辅导员工作没有计划性和规划性,疲于应付,没有长远的眼光。二是缺乏耐性,转岗意识强。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劳动导致部分辅导员工作热情缺乏,工作没有耐性,对学生态度较差。辅导员转岗意识较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普遍存在。三是心态不稳,心理问题突出。经济收入、职业发展的问题严 重考验着辅导员身心,同时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辅导员心态很不稳定,心理问题突出,辅导员抑郁等心理问题时有发生。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1.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
        (1)调查对象。以沈阳市四所高校的辅导员(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工程学院、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和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42份,回收率为84%。有效问卷为39份,有效率为93%。
        (2)调查方法。①问卷调查法。《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卷》:主要是参照马斯拉池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和中国人民大学李超平博士修订的MBI问卷,同时针对辅导员职业特点对部分题目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问卷题目数量和维度与原MBI问卷保持一致,包括22个题目,分为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②访谈调查法。通过访谈对问卷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修正和改善,以更具体地了解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
        (3)结果与分析。①职业倦怠总体结果分析。经计算,辅导员职业倦怠总体情况处于中等状态。其中,情绪衰竭所占比例最高,低成就感所占比例最低。中等倦怠程度的人高达65.1%,严重的达2.2%,轻者达32.7%。情绪衰竭中等倦怠程度的人达29.3%,严重的达20.1%,轻者达50.6%;去人性化中等倦怠程度的人达42.7%,严重的达26.2%,轻者达31.1%;低成就感中等倦怠程度的人达45.5%,严重的达3.2%,轻者达51.3%。处于中等以上倦怠比例最高的是去人性化,处于严重程度比例最高的是情绪衰竭。②不同性别、婚姻、学历和编制情况分析。情绪衰竭方面男性比女性严重,去人性化方面女性比男性严重,两者都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婚姻情况看,已婚的比未婚的严重程度要高,但两者都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学历来看,硕士比本科辅导员倦怠程度高,究其原因,硕士的辅导员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与岗位落差较大,倦怠的程度当然也就高了。从编制情况来看,正式与聘任人员两者都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③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月工资和学生数情况分析。由数据分析得知,从不同年龄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倦怠程度越来越高,但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工作年限看,随着工作时间增长,倦怠程度越来越高,到5—6年时,达到一个最高值。从职称来看,职称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是显著的。从月收入看,收入越高,倦怠程度越严重,3000元以上工资的大都是正式辅导员,2000元以下的都是聘任制辅导员。聘任制辅导员工资收入与正式辅导员工资收入差别大,但在临时人员中还是处于不错的地位,所以倦怠程度相对较低。从情绪衰竭来看,一个系学生人数在501—1000人,倦怠程度为最高;随着人数的增加,去人性化程度越来越低;低成就感与人数的影响不大。
        2.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形成的主要原因
        (1)外部环境因素。①社会及学校内部对辅导员工作认同度不高。辅导员在教师及行政管理队伍中是最年轻的群体,本次测试对象平均年龄为28.2岁,最大为33岁。他们在承受力方面相对欠缺。家长和社会普遍认为只要学生有问题,家长来学校都是先找辅导员,甚至有时因有些事会与辅导员老师发生摩擦,造成辅导员在接触家长时有畏惧感。②社会舆论导致辅导员工作压力增大。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要求其必须具备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能力,迫使辅导员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从而使辅导员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③辅导员工资收入与付出不平衡。相对高校内其他专业教师而言,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大,平均收入比同层次教师月工资低500-1000元,而且其又是一个年轻群体,个人生活压力较大,这种收入较低与支出较高的落差给辅导员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2)职业发展因素。
①工作压力较大,学生数量较多是造成倦怠的一个因素。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不断发展,而扩招带来学生数量不断增多,管理学生数在300人以上的辅导员占31%,每位辅导员至少要管理200名学生。辅导员不但要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而且要从事学风建设、就业指导、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党建工作等事务性工作。再则,高校对学生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作要不断创新致使辅导员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②现阶段,各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有近一半不在学校事业人员编制内,而且其中一部分从事辅导员工作,学习的并不是相关专业。尤其是一部分是因为工作难找,暂时先做辅导员,等找到别的工作再换,使这个队伍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
        (3)工作特性因素。①工作内容的繁复性。辅导员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辅导员工作杂,其中很多工作完成的程度很难界定,无法量化。工作自身特点与认同度之间的矛盾长期困扰着辅导员,相关部门往往对其工作的认同度较低,使其情绪低落,缺乏成就感。②工作效果的长期性。辅导员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好多工作不是立竿见影的,工作所表现出来的效果也不是短时可见的,所以其工作得到的认同度相对较低,况且工作量又很大,很细致,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③工作时间的无边界性。辅导员的工作多数在正常8小时工作时间之外的休息时间。辅导员是一线学生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直接面对每一个学生,而在平时的上课时间辅导员的很多工作是无法开展的,所以辅导员工作时间没有明确的界限。④工作过程的风险性。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批独生子女成了高校学生的主体,这部分学生是家庭的重点保护对象,心理脆弱,自理能力差,自律意识弱,因恋爱、就业压力、贫困、心理健康问题等会随时引发危机事件。面对种种可能影响安全稳定的问题,辅导员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应急状态中,势必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4)自身提高因素。①角色的转换与定位。由于部分学校对辅导员岗位职责界定不明,使辅导员由“学生的思想政治导师”变成了“学生的生活保姆”,并且还“担负”着学习的指导者、职业的培训师、心理的疏导员、校园文化的教导员、学生纠纷的协调员等角色。角色的多重性相应地导致了角色责任的广泛性,辅导员常常是心力憔悴,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②辅导员自身专业与学生专业差别过大。由调查得知,辅导员所学的专业,只有11位是思政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缺乏和工作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也给辅导员的工作增加了无形的压力。
        三、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途径
        1.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首先,要塑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营造一种信任、支持的氛围,提高其工作成就感,增强其工作动力。其次,领导要重视辅导员工作,辅以相应的政策调整,对辅导员政策应有一定的照顾倾斜性,如发放一定的津贴,便于跟在校生尤其是实习生经常保持联系等。其次,从人事管理上要重视辅导员,充分认识到辅导员的重要性,逐步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威望,提高其社会地位。
        2.明确辅导员工作岗位职责。要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避免事务性工作缠身的状况。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有相关规定,主要是学生政治思想的教育和引导、学生行为规范及学生组织建设的管理、就业指导及帮困助学的服务等。高校要根据辅导员的职责范围,明确他们的目标、任务、权限、范围及责任,建立岗位责任制、反馈制、工作公开制、绩效考核制及工作追踪制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从而各施其责、分工合作、协调配合。
        3.建立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要鼓励并支持辅导员安心本职工作,增强职业归属,建立一支“专家化的辅导员”。对于从事辅导员工作一定时间,且表现突出者,学校应提供辅导员自主选择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岗位的机会;对于有志于从事辅导员工作,以辅导员为终身职业的人员,应充分给予学习培训和深造的机会,同时切实解决辅导员职称评聘问题,使辅导员工作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
        4.开展岗位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赞斯勒曾提出:“教师行业要想吸引好的教师并留住他们,非常紧要的是通过入职培训项目帮助新任教师。”专业化的岗位培训包括制定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系统的培训计划、方案,为辅导员制定专业的发展路线,使辅导员能够明确其职业发展目标,帮助辅导员从思想上、理论上、技术上提升自身素质。
        5.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要建立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机制,用合理的考核指标明确学生工作的核心内容。有关部门给辅导员制定工作目标时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高不可攀,应当合理且符合实际。在评价和考核辅导员工作时,要过程与结果双重导向,重点从他们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及学生的满意度等方面来考核。
        6.加强心理干预,关注辅导员心理问题。关注辅导员心理健康,通过组织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咨询、团体训练等方式,引导辅导员克服完美主义倾向、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帮助辅导员客观分析工作中的成败得失,正确评价自我,积极面对生活,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技能,提高个体的心理调适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涤 姚木远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中国青年研究,2007(6)。
[2]汪宏 王军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皖西学院学报,2010,26(5)。
[3]何峰 高等学校学生辅导员职业倦怠分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7,28(2):110-111。
[4]谭志远 蔡培培 浅析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北方经贸,2010(11)。
[5]奚立敏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
[6]孙月琴 高学历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心理分析与对策.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2(5)。
[7]贾菁菁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探析.中国青年研究,2010(8)。
[8]杨仲明 罗妍妍 路洋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及克服研究.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2)。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04-26

解决欧债危机应处理好六大关系04-26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04-26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多层次培养模式探讨04-26

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4-26

对2011年上半年国际经济环境的初步分析04-26

当前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动态04-26

基于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的ECFA04-26

论汇率升降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04-26

构建立体的海外经济利益保护体系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