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深入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途径。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正确处理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关系。
[关键词]志愿服务 大学生 社会主义荣辱观
怎样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呢?高校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找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行”的载体,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人才战略的需要。2009年7月17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要求高校要把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要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大志愿服务的力度,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加强对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这是教育部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作出规定,使志愿服务活动成为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行”的载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出课堂,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提供了政策依据。
一、志愿服务活动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途径
以大学生为主要力量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经过十七年的发展,已经由行动之初的清扫雪障、为旅客送温暖等做“好人好事”的简单生活服务和公益服务项目,发展成为现在的服务品牌化、管理项目化的志愿服务体系,主要涉及扶贫开发、社区建设、大型活动、应急救援、环境保护、海外服务六大领域。青年志愿服务总是围绕社会发展的主题,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把社会事务中的大事和难事作为自己发展的动力,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活动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有效载体。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当前高校深入贯彻中发[2004]16号文件,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途径,具体表现为:
(一)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力量和生力军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中国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青团组织推动发展的一项崇高的事业,是高校共青团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大学生志愿者队伍顺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着眼于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补充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不完善,深入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深入城市社区的每个角落,深入工矿企业,送去温暖关爱、送去科学技术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当之无愧地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力量和生力军。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在志愿服务活动方面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模式更具特色和丰富多彩,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他们实实在在的服务实践,使服务的主体和客体都发生深刻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至2008年奥运会前夕,全国累计已有2.68亿人次的青年和社会公众为社会提供了超过6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产生了难以估量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志愿服务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全面阐释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纵观倡导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总是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作动力着眼于国家发展大计中的大事难事,着手于自身力所能及的事:从清洁环境卫生、回收废旧、义务植树、交通协管、扶贫助困、敬老助残、政策法规宣讲、科学知识普及等,到下乡扶贫、扫盲、支教、支农、支医、支商等。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响应党团号召,奋力投身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有需要,哪里有落后,哪里有艰苦,哪里就有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充分体现了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光荣,以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为耻辱的道德情感,全面阐释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可见,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现代志愿服务精神是一致的,都致力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甚嚣尘上,其结果就是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导致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一些大学生知行分离,虽然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些基本内容,但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种表现;更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针对大学生当中存在的这种荣辱难分,善恶美丑难辨的思想道德状况,我们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加以教育引导,而志愿服务活动则是最佳的方式。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开放性和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活动,无论思想上进后进,人人只要愿意皆可成为志愿者。大学生一般都是在高校共青团组织或具有志愿性质的大学生社团的号召、组织、指导下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以这种方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觉得更有正式、更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及荣誉感,也是大学生向组织靠拢的一种表现方式。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的优势,组织大学生志愿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广西11所高校的600名学生志愿者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9.8%被调查者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使自己“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87.7%认为志愿服务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非常有帮助”或“很有帮助”;83.4%认为志愿服务活动对培养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非常有帮助”或“很有帮助”。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可见,动员和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是以以行纠偏、以情固行的方法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方式。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大学生接受、树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
(四)志愿服务知行统一的原则,有利于大学生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求进而外化为道德行为
组织和动员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堂延伸到社会实践教育课堂,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大学生自我教育得以相互结合的有效方式。这种三位一体的方式既充分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使大学生在其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满足了大学生成长阶段中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又充分发挥了大学生在服务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在深刻体验服务社会和他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愉悦之情的同时,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竖起了一面公平、道义、爱心的旗帜,引领着社会风尚。志愿服务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形式,有利于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践行课堂学到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道德知识,并感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确,进而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求,外化为实际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达到道德教育“两个转化”的目的。同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9.9%的被调查志愿者明确表示毕业后继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26.9%表示视具体情况而定。
可见,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载体,参与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接受、树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正确处理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关系问题
(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是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丰富完善的需要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既具有鲜明的历史传承性和民族性,又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融进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具有更为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从而促进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同时,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过程中,通过项目创新、主体创新、形式创新、领域创新,使现代志愿服务精神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扬,而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新的道德精神理念丰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也得到进一步丰富、深化和完善。并且逐渐培育了将中华传统美德、西方慈善文化、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合在一起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志愿文化,极大丰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了新的精神因子和信心动力。
(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志愿服务活动,应该淡化其政治功能,强调其道德功能,尊重志愿服务活动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志愿服务活动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新风正气,传递文明与爱心,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帮困扶贫,救急救难,减轻了社会压力,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改革、发展和稳定;它引导和教育当代青年大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明荣辱之分,做光荣之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发挥了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是志愿服务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不应该强调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中的主导统摄地位,强加过多的政治意识形态倾向和政治要求,而应该充分利用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内涵上的相通,强调其道德教育功能,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政治要求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这样也许更有利于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试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文化建设04-26
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04-26
试论中医思想内涵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04-26
试论当代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04-26
关于遂宁高校大学生课外舞蹈活动现状分析04-26
吉林省高职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思考04-26
分析高校教务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04-26
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管理及思考04-26
解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途径研究04-26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误区及对策分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