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摘要】本文对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到大学生职业指导(全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转变的历史进行了一次回顾,认为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转变关键是要解决好四个基本问题:指导理论、指导者、指导职责和指导手段,并对这四个基本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论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原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已经远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困则变,变则通,当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日益陷入困境的时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引入和提出无疑为我们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出路。
一、困境: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两难
为了深化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从1993年开始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经过近七年的时间,2000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完成了由原有“国家统包统分”的毕业分配制度到大学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调整和改革。为了推动这次大学就业制度改革,早在1983年底,原国家教委创办了《毕业就业指导报》,并于1991年成立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增加了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自主选择的权利,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同时这次改革也给高校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在新的政策和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早在二十世纪初期,我国老一辈教育家蔡元培、黄炎培等人对就业指导进行了一些探索,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当时实行的大学生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一度中断。为了配合和推动大学就业制度改革,1996年,原国家教委正式发文要求高校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响应原国家教委的号召,各个高校纷纷在内部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即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从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中国高校重新拉开了历史的序幕。
但是在现实实践中,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日益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全社会以及高校自身都期待着大学生就业指导能够充分发挥其促进就业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成熟的就业指导理论和相应实践经验的指导以及现实生活实践中诸多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就业指导往往又无法真正发挥其应该起到的作用。这种困境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原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致使其工作往往仅仅是集中在大四阶段进行,过于急功近利,缺乏系统性。其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往往隶属于学工处,很多时候总是把就业指导作为一种事务性工作进行完成,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就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再次,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构成过少,水平参差不齐,理念比较陈旧,往往无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就业指导。最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职责过于单一,就是局限于发布就业信息,传达就业政策,组织校园招聘会,无法真正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促进作用。
近年,高等教育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增加,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高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给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由于受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滞后等原因的影响,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待业在家,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适合自己组织和岗位的人才,导致了“有人无事干”和“有事无人干”矛盾现象的出现,在这种新的就业形势下,原有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已经远远无法解决现有的矛盾,此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理念和实践被有识之士从国外引进到国内。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出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引入
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在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个体通过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的分析,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为实现个人发展成就最大化为目的而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则是指高校对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念、进行相应的职业目标探索和规划,进而有针对性地职业素质训练所进行的一个指导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相应的指导能够大大改善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用人单位人才要求之间严重脱轨的局面,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最终实现人尽其才。
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最早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09年,当时美国学者F·帕金森对职业规划进行了探索,并将职业规划分为个人分析、职业分析和人职匹配,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后霍兰德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先后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中,大大丰富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体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逐渐整合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同时,在相应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指导下,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践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指导体系。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贯穿于从幼儿园到大学的长期的学校教育中,具有早期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国外大学生在进入大学选专业前,就已经大致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一些发达国家都建立很多的专业机构并配备了专业人员,并且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到日常的学校教学过程中。
在高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以引导其明确职业方向,促进其科学合理地发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利于缓解目前较为严重的就业压力,解决“有人无事干”和“有事无人干”的尴尬局面;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利于实现国家“人尽其才”的人才战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仅能够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带出目前的困境,同时它也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有效地开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但是,目前在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依然是一个新生事物,从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本职业生涯规划相关专业书籍的问世到现在也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践更是刚刚起步,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本土化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逐渐成为高校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一个全新的课题。
三、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转变
大学生就业指导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转变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它更是涉及到相关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的改变。为了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转变关键是要解决好四个基本问题:指导理论、指导者、指导职责和指导手段。
(一)用先进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实践
传统的就业指导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于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带入了困境,其首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先进的理论进行指导,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则避免了这种问题的出现。西方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职业生涯理论,已经逐渐成熟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近十几年,我国学者也把国外大量的职业生涯理论引进到国内,比如,F·帕金森的人职匹配理论、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和职业兴趣量表、施恩的职业锚理论、金兹伯格与萨帕的职业发展理论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职业生涯理论都符合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践,因此,一方面我们应对引进的理论中进行相应筛选和鉴别工作,选取真正符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特点的理论,另一方面因为具体国情和情况的不同,我们还要加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本土化过程,形成具备中国特色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体系。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一线工作者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以使他们用先进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具体的工作实践。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二)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者
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地指导,如何确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也至关重要。首先,高校内部要建立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进行组织和管理。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往往隶属于学工处,很多时候总是把就业指导作为一种事务性工作进行完成,很多时候导致就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因此新组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必须具备相对独立的地位;其次,在各个院系分别配备一批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辅导员。由于专业特点的不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也是有所差别的,因此为了进行有针对性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必须分院系实施。这批辅导员不仅要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传授,还要分年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针对性地日常指导并进行有效地督促,也就是说他们担负着传授者、咨询师和导师等多重角色。最后,日常专业任课教师也应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参与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仅要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还要引导和组织大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素质训练,而日常专业任课教师就要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相关职业素质训练的责任。
(三)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责
原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之所以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职责过于单一,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高校应该制定与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责,并使之丰富化。目前,各个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但实际效果并不是太令人满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和相关活动,大学生不仅不情愿参加甚至于采取不配合的态度,更甚于部分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出现了功利色彩,导致很多错误的观念的出现,究其原因就是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和指导不到位,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其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引导大学生探索自己的职业方向。众所周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建立在“人职匹配”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个体在动力系统、能力倾向、行为风格等方面存在不同的差异,同时不同职业也有各自的特点和工作要求,只有当个体与职业更好的匹配,才能够缩短个体的职业适应时间,将个体的才能发挥到最大化,并使之获得较高的成就感和幸福度。再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引导和组织大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素质训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仅要引导大学生探索自己的职业方向,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职业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素质训练,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应相互配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更应转变授课观念,增加实训环节,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最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应为大学生搭建校外支持平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有很多环节不仅是在校内完成的,它还需要在校外建立一系列的社会支持平台来共同完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一般而言,校外支持平台包括两部分: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具备人才测评系统的咨询机构。
(四)合理选择和使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手段
随着对西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经验的引入以及近十几年来国内实践的探索,我们可以选择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课堂讲授也可以是实训教学;可以使个体咨询也可以团体训练;可以是自我反省也可以是心理测评。为了更有效地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我们在实践中选择和运用这些指导手段时候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标准化指导和个性化服务相结合。标准化指导指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各个阶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该固定下来使之制度化。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我们也应在进行标准化指导同时还要重视对个体的的个性化服务,这种个性化服务通常可以通过个体咨询和心理测评来实现。其次是校内免费教育与校外有偿服务相结合,高校由于受到资金和条件的限制,有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手段无法实施,这就要借助于校外的一些社会支持平台来实现,比如实习基地、具备人才测评系统的咨询机构等。再次是外在指导与自主探索相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说到底是大学生自身,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只是旨在给予大学生一定的外在指导,引导其进行自主的探索和规划。第四、系统性指导与阶段性教育相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同时由于大学四年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不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采取不同的指导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最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日常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不应该独立于日常专业课教学之外,两者应该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大学生科学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美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依据与理论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0.
[2]王明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
[3]万清祥,等.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2006,12.
[4]顾雪英.论高校职业指导辅助系统的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4,29.
[5]刘献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土化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5.
[6]宋荣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7.
[7]陈三俊.国内外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吉林省高职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思考04-26
分析高校教务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04-26
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管理及思考04-26
解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途径研究04-26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误区及对策分析04-26
浅析培养高校学生创造性素质的综合模式04-26
关于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路径研究04-26
关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社会资本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