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 准备活动 趣味性 体育游戏 运动强度
摘要: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教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充分的准备活动可克服学生身体机能的惰性,缩短进入作状态的时间,使体育课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学生因剧烈运动引起的运动性损伤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育课的专业性越来越强,趣味性会逐渐削弱,而专业体育课程内容逐步充斥教学内容,往往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与抵触情绪。本文主要根据现阶段学生的生理、心里特征,针对大专院校的体育课趣味性的演变对体育课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促进体育课教学提供一点建议。
一、前言
课前准备活动一般以活动身体肌肉、关节,调节身体机能为主,进行的中、低强度的体育活动。如果人在相对安静的状态,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就进行体育活动往往会产生身体不适,严重者会有头晕、目眩、呕吐的现象发生,而且也影响学生或运动员的正常发挥,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适量的准备活动可通过身体骨骼肌、骨骼和关节的协同作业调整身体的机能,客服机体惰性,调节运动者心理,更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发挥较大的工作效率。
当然,不同的体育课程要选取符合教学内容的准备活动。如适合大众体育的课前操、田径教学前的压腿、体操教学前的手臂伸展和腰腹活动。针对性的准备活动虽可有效的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但其专业性与机械化的肢体训练也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和抵触情绪,换句话说,虽然准备活动降低了生理损伤的发生几率,但又有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定不同的准备活动,调节准备活动的时间比重和形式可以有效的防止运动损伤,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幼儿体育课教学,根据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我们并不要求学生完成或掌握所谓专业的运动技能,所以其准备活动和教学内容大多以趣味性为主,如老鹰捉小鸡、丢沙包等等,其教学内容与课程准备活动无明显分界,该年龄阶段的的学生认知能力也比较弱,在不知不觉中将游戏类的准备活动转化为体育教学,就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抵触情绪,且也完成了教学内容,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大专院校的学生生理及心理状态就有很大的变化,身体基本完全发育成型,有能力承担与完成较专业的体育技能训练,个人也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有性别差异和独立的思想,对众多体育训练活动有喜恶之分,往往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中才能积极配合进行准备活动主动参与,而自己不喜欢的体育项目只是消极怠工,被动配合而已,不积极配合进行有效的体育准备活动,从而无法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更容易在消极思想的影响下发生运动性损伤。本文试图根据大专院校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对传统体育课课前准备活动的类型和趣味性准备活动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趣味性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望各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了陕西教育学院2010级教育系(文科)和数理系(理科)各2个班、2011级教育系(文科)和数理系(理科)各2个班,共8个班,每班人数40人左右,共计320余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以趣味性准备活动的设置方法为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以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作为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专院校学生的体育课生理、心理分析
本文选取的实验对象为2010级和2011级学生(大一和大二学生),其年龄均在19-20周岁,出生时间在1990年前后。因生活、饮食习惯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90前后的学生身体发育较为早熟,外表符合成人标准,肌肉与骨骼基本完全发育,运动能力与正常的成年人无明显差异。
自国家教育总局倡导开展“双边教育”以来,互动教学就成为教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以下心理问题: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性格张扬,性别差异明显,有独立思考能力,并有很强的表现欲与表达欲。上课时学生会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喜欢的项目能积极配合,而没兴趣的课程往往表现出消极的态度甚至是采用不配合态度(小范围人群),其心理成熟度远不及生理成熟度,易激动,容易受外界干扰。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二)学生对不同项目体育课程准备活动的反应
《大纲》要求,大一学生(2011级)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学期为田径课,而田径课课程内容规定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教学内容易重复、单一,且运动量较大。为了避免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准备活动也以肌肉的拉伸为主,要求中等运动强度,学生在准备活动后应有少量汗液排除即达到标准。但由于准备活动的强度相对较大、机械化动作较多,加之现价段的学生都是经历过高考冲刺时期,很少参加锻炼,身体级心理都已产生惰性状态,在田径课的教学中就很容易引起抵触情绪,而且有不少教师反映会有个别学生会主动说明自己不想运动,找身体不适的借口来逃避训练。同时,也有的部分学生也会积极响应附和,希望教师减少训练量。
发生该情况后,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对多名资深教师进行了访谈工作,分析并掌握学生的行为模式,及时对课前准备活动的内容作出了调整。以前的传统田径课准备活动行动过于单一,重复和机械化(折返跑、高抬腿若干组等),现采用体育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锻炼,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降低准备活动的运动强度,由中、高强度改为中、低强度的体育游戏作为准备活动,增强其竞争性、娱乐性,时间比重也适当增加,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更能提高整个班的兴奋程度。儿时的老鹰捉小鸡、丢沙包等体育游戏、抱腿跑等游戏稍加更改,增加难度后同学们均能积极响应,主动参与。本人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发现文、理科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项目类型的喜好也有不同。2011级教育系(文科)2个班和往届文科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中低强度、竞争性较弱的准备活动;而2011级数理系(理科)2个班学生更容易接受有挑战性和强度稍大的准备活动。男女差异也显得较为明显:男生喜欢竞争性较强的运动(跑、跳项目),而女生更喜欢小强度的准备活动(毽子、皮筋)。
大二学生(2010级)学生的教学内容是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项目,很受学生欢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文、理科学生均能积极配合,无明显的性别差异。本人在大二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并不反感准备活动,只是希望早点完成准备活动进行实际的教学练习。当学生遇到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后,都有迫不及待想上场实践的愿望,如不进行有效的准备活动反而更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实验表明,此时改变单调的身体肌肉拉伸联系,采用易接受的颠球绕场快速行进走等趣味性准备活动,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保证了运动强度,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熟悉了球性,而且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显著。
(三)结果与分析
经本人对多名资深教师的访谈和实际操作,根据体育课程对大专院校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进行了分析与改进,引导不同性别、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类型的准备活动,发现趣味性较强的、符合教学内容的准备活动可以不但可以起到预防运动性损伤的发生,还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积极性,促进教学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优质的课前准备活动是保证体育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传统的机械式课前准备活动无法真正实现“双边教学”的要求,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教学。
(二)建议
1、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课前准备活动可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准备活动的趣味性可以调动高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主动学习。
2、性别和性格差异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调整准备活动的强度、时间,多互动交流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蔡锡元,李淑芳.体育游戏[M].人们体育出版社,2004.
[3]徐锡杰.课前准备活动的生理探讨[J].体育科技,2001.
[4]刘凌宇.谈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2.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试析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04-26
试析生命教育在大学生精神成长中的重要价值04-26
试析多元文化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04-26
大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初探04-26
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04-26
简析大学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因素的思考与对策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