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历史文化意识的

时间:2024-04-26 07:45:45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当代大学生一门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旨在提高大学生对近现代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明确自身的历史方位与历史使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大学生历史文化意识的培养:一是在讲解历史事件过程中,渗透历史思维,让大学生明了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二是在评价历史人物过程中,分析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思想的生成和行为的抉择,做到知人论世、论世知人,培养大学生科学判断历史文化发展潮流的意识;三是通过对近现代中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总体上的理解和阐释,培养大学生正确把握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教学;大学生;历史文化意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国家为当代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旨在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懂得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与此同时,也在于提高大学生对近现代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明确自身的历史方位与历史使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大学生历史文化意识的培养:一是在讲解历史事件过程中,渗透历史思维,让大学生明了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二是在评价历史人物过程中,分析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思想的生成和行为的抉择,做到知人论世、论世知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大学生科学判断历史文化发展潮流的意识;三是通过对近现代中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总体上的理解和阐释,提高大学生对历史文化发展的整体认知能力,培养大学生正确把握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和素质。
  一、讲解历史事件,渗透历史思维,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事件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因为历史事件是指历史上发生的事件,特别是指对于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事件,它们是历史长河在奔流过程中掀起的巨浪,有的可以给后人留下不可磨灭的水灾场面和先人救灾过程中的感人情景;有的可以给国人记忆内存中留下精彩的瞬间和赏心悦目的画面;有的不仅可以改变河流的流速,而且可以改变河道,进而改变历史河流的方向。
  因此,在讲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事件过程中,要注意向大学生渗透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例如,在讲解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战争、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时,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和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要明了是列强的武力入侵才使中国由古代千年的繁荣堕入近代百年的沉沦,与此同时,更要铭记一代又一代的先进中国人在反抗外来侵略过程中所展现的民族气节、爱国精神和抗争勇气。在讲解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时,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要明了是封建统治阶层的愚昧和落后才使中国人民积蓄的反抗力量得不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更要铭记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在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酷统治过程中所展现的救民情怀、奋斗智慧和革新精神。在讲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失败探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辟等重要历史事件时,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明白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使中国由近代百年的沉沦到现代一个甲子的辉煌的历史征程,与此同时,更要铭记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展现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这样,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事件准确、具体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当代大学生了解历史的真相和熟悉历史的细节,不断锤炼大学生历史的思考力,逐渐形成历史思维的素养。并且,能够使大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明了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明白自身所担负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懂得运用历史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分析历史人物,培养大学生科学判断历史文化发展潮流的意识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因为历史人物,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文化的主体,更是历史文化的主体。具体说来,它既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也是历史事件的主要操作者和践行者,更是历史文化积淀与形成过程中的主体。特别是那些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起过重要影响或关键作用,在历史的海滩上留下足迹,对历史起推动或阻碍作用的人物更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分析的。而且,在分析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过程中,要明确科学分析的基本原则。首先,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其次,要运用矛盾的眼光来透视历史人物,准确把握其思想品质和修养气节等个性特征,以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再次,要利用阶段论的方法,以时间顺序为坐标,把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分成不同时段,逐段分析和评价其功过是非。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因此,在客观而公允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过程中,要分析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思想的生成和行为的抉择,做到知人论世、论世知人,培养大学生科学判断历史文化发展潮流的意识。例如,在分析和评价道光皇帝、咸丰皇帝、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晚清最高统治者时,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从阶级分析的理论出发,分析在人类历史文化形态发生剧烈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晚清统治者昧于世界大势,为维护其王朝帝国的残酷统治,大开历史倒车,其腐朽僵化的思想则最终导致了没落的结局。在分析和评价林则徐、魏源、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等晚清官僚和士大夫时,要透过历史的惯性体制和时代的变革机制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原理,分析和评价这些官僚和士大夫既有为老帝国和传统文化辩护和救赎的本能,也有自身在面对西方军事、政治、文化等挑战中的无奈、挣扎和追赶,并为后世留下不少生动而令人慨叹的样本,甚至有的成功地实现了从晚清士大夫向民国知识分子的角色转换,成为纵通古今、横贯中西的硕儒巨擘。在分析和评价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等历史伟人时,要科学地把握他们的思想品质和修养气节等个性特征,并且详细分析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把他们一生为实现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共同富裕的光辉创举和他们所作的思考和形成的理论学说完整地加以整理和阐释,为我们培养大学生科学判断历史文化发展潮流的意识提供历史启迪。
  三、通过对历史各领域知识的整体理解和阐释,培养大学生正确把握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和素质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各领域知识的整体理解和阐释也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因为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包罗万象,涵盖各个领域,诸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人文、科学、艺术、自然、生态、人口、资源、环境,等等。历史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与脉络。而中国近现代史则是近现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欺凌并奋起挣扎抗争的记录和总结,也是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不断发展变革的记录和总结。
  当今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伸和扩展,与此同时,更是对近现代中国的承接和创生。竺可桢曾指出:“大学犹海上之灯塔,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蔡元培也曾倡导“教育要指导社会”,其在五四时期主政的北京大学更是成为批判封建宗法君主专制文化,提倡民主、科学,成为中国思想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发源地,并催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从而影响了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历史走向。中国共产党人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更是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为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为完成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共同富裕的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而勇当历史重任,积极履行崇高使命,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并最终把象征人类文明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入中国,从而使当今的中国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踏步地奋勇前进。
  综上,只有通过对近现代中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总体上的理解和阐释,才能培养大学生对自己的祖国怀有最深厚的感情,并能够正确把握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修订版)[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袁广林.引领社会:大学第四职能[J].现代教育管理,2011,(1).
  [3]吴星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哲理性语言的艺术魅力[J].辽宁教育研究,2007,(10).
  [4]陈少武,苑宏光.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世纪桥,2008,(12).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5]崔月华.谈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现实的爱国主义[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4,(06).
  [6]樊利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历史人物评价[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9).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04-26

探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提高数学思维创新力04-26

浅析构建多元化硕士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04-26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效载体与方法探讨04-26

浅析地方中小学的教师轮岗制04-26

浅析农村高中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04-26

简析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教学管理问题研究04-26

试析大学生价值自觉能力的培养04-26

试析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04-26

试论节约型校园建设视阈中的高校领导影响力的培养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