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及发展思考

时间:2024-04-26 07:45:35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办学特点 应用型本科教育 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的思想,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界定,分析了其办学特点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家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优化高等学校布局,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批准组建的一批普通本科院校。经过10余年的发展,这类高校目前已达600多所(含322所独立学院)。它们承载着我国高等教育跨越性发展赋予的重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水平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其健康发展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因此,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思想的指导下,研究这类高校的基本特征及办学特点,指出办学中普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引导其形成新的办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培养质量,对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实现建设人才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界定 
  从组建时间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从组建基础来看,它们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为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将某些地级市若干所专科学校合并为专业覆盖面较宽的综合类学院。二是为适应我国三级师范教育(师范本科、师专、中师)向两级师范教育(师范本科、师专)过渡的需要,以一些水平较高的师范专科学校为基础组建的师范类本科院校。三是针对部分行业院校的具体情况,将一批优秀的专科学校升格专业学院,如工程学院、理工学院等。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可以简单界定为: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进程中,一批高职高专或成人高校通过合并、重组或独立升格而组建的普通本科院校。“新建”是相对于原有本科院校而言的,“本科”是相对于专科而言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 
  从深层次看,新建本科院校的“新”不仅限于时间范畴,而是蕴涵着丰富的内涵。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它们在学校管理体制、办学定位以及发展思路等方面与传统本科院校明显不同。 
  1.学校分布以地级市为主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将高校设置向地级市延伸,实现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优化的产物。据统计,在1998至2008年新建的238所本科院校中,分布在地级市的有179所,占75.2%。其生源以本地/区域生源为主,一般为二本或三本录取。 
  2.管理体制属省市共管、以市为主 
  新建本科院校中80%为“省市共管,以市为主”,就是市政府按照事业单位的方式对学校的人事、财务及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而业务指导与管理则归口省教育主管部门。这种管理体制导致新建本科院校在经费划拨上已与传统大学明显不同,它们对政府的依赖性逐渐减弱,而对学生学费的依赖性大大增加。 
  3.办学层次本科与专科教育共存 
  一般来说,新建本科院校在专科教育阶段均具有一定传统优势。因此,这类高校的本科专业设置大多基于原有专科专业基础,目前处于专、本科教育并存,以本科为主,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型期,其着眼点是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改造现有专业,而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设新专业的能力较弱。 
  4.办学定位认同应用型本科教育 
  按照我国目前的大学分类法,人们容易将新建本科院校归入教学型大学。而新建本科院校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型大学不能充分说明自身特点,它们更认同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提法。在培养目标上,它们强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在科学研究上,它们侧重于应用技术的研究。 
  5.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的从业适应性 
  新建本科院校注重学以致用,强调根据专业需要的技术逻辑体系进行培养。为此,其专业往往在国家规定的本科专业名称下分设若干方向,并根据地方经济行业发展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其课程体系强调专业导向而不是学科导向,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而不是纵向精深;其专业教师不仅要有必要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教学模式提倡校企合作而不是封闭培养;其实践教学要求有足够的设备、开放的空间和必要的创新,旨在使受教育者通过本科教育,具备现场工程师应有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从而为就业打好基础。 
  三、新建本科院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过程与培养理念尚有较大差距 
  目前,尽管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已经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共识,但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规格要求等基本问题尚未给出完美的答案。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解决后,在如何培养这样的人问题上,尚未实现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的一致、教学效果与培养方案的一致。 
  2.师资队伍是制约办学质量提升的瓶颈 
  师资是办学的核心资源,胜任力足够的教师是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新建本科院校与其他高校一样,面临扩招引发的师资紧张问题。但与其他大学不同的是,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问题除数量之外,更重要的是队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知识能力结构严重不合理。早年从事专科教育的教师有教学经验但没从事过本科教育,新引进的高学历教师具有理论基础但缺乏实践经验,位于三线城市对高层次人才缺乏吸引力导致专业带头人水平偏低,青年教师比例偏高,实践教学教师队伍胜任力不足等等,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3.经费紧张导致条件建设滞后于规模发展 
  教育经费投入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保障性因素。近年来,新建本科高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展,由于其教学投入受地方财政状况影响较大,基础薄弱且处在政府运作的边缘,学校纵向获得的资源和经费有限,新校区建设又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经费不足所导致的实验设备数量滞后于规模扩张,实验设备水平滞后于行业技术发展,用昨天的技术培养明天的人才问题依然存在。 
  4.教学改革是新建本科院校的艰巨任务 
  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本科的教育类型,应该依据培养目标和规律,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事实上,这类高校目前的教学模式尚未体现应用性本科教育的特色。如:课程体系仍属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三层楼”式的学科型构架;教学环节仍采用讲课、实验、实习等传统方法;实践教学条件以及环节设计的体系性、目的性、实效性均存在不少问题;学习评价方法比较传统,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现象尚未得到纠正。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5.教学与学生管理目前处在粗放型阶段 
  目前,在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新建本科院校尚未把教学管理提到足够的高度,存在制度不健全、流程不清晰、执行不严格等问题。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尚未形成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二级管理模式,教学单位的管理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调控作用不足。学生工作仍处在以管理为主的阶段,服务与指导功能相对较弱。 
  四、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思路 
  《纲要》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应该说,《纲要》对不同层次高校的同等重视为这类高校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要求,如何抓住新的机遇,促进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是国家、政府和学校都要考虑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1.在国家和政府层面,要分类指导,明确归属,政策支持 
  新建本科院校承载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赋予的重任,它们的发展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由于目前国家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指向不清,理论指导不足,政策扶持不够,导致这类高校的发展处于“迷茫”状态。此外,在国家层面的“质量工程”项目遴选以及教学评估上,统一的标准导致新建本科院校无力争取,归属感的缺乏迫使它们不得不向传统本科看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办学定位的偏移。要消除这种“同质化”倾向,国家和政府一是要科学划分高等教育层次与类型,加强应用型本科教育理论研究,给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以明确指向,引导它们办出水平和特色。二是实施示范性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质量提升等专项计划,在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在建设项目上给予机会,通过必要的扶植,实现其规模、效益、质量协调发展。三是建立科学的分类评估方法。制定针对性强的评估方案,强化评估的诊断和导向功能,促进它们准确定位,完善条件,夯实基础,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2.在学校层面,要准确定位,深化改革,创新模式 
  一是上接天气,贯彻《纲要》,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二是下接地气,立足地方,坚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三是中聚人气,转变观念,实现从决策层到执行层思想的统一。四是走合作教育之路,广泛吸纳业界的教育资源和智力支持。通过建立合作教育指导组织机构以及合作教育基地,增大业界对人才培养的话语权和参与度,形成“业界全程参与、产学深度融合”的新型育人机制。五是把办学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层面。实施“六化”建设,即: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课程体系模块化。重组课程体系,依据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要求划分课程模块,制定课程模块教学目标、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第二,项目教学系列化。改革实践教学,强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通过课程模块项目、学期项目、学年项目和毕业项目等多种形式,构建由简单到综合,由单一到复杂,循序渐进的系列化实践教学体系。第三,师资构成多元化。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模式,建立校企共享专家资源库,聘请业界专家进校授课,联合开展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行实践教学“双指导制”,毕业设计“双导师制”,学习效果“双评价制”,形成学校与业界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第四,教学评价多样化。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改革传统教学评价模式,采用笔试、答辩、课程论文、现场答辩、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消除传统考试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第五,科技竞赛普及化。广泛开展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把学生科技竞赛从少数人的爱好变为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成为学生普遍参与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第六,教学管理精细化。依据教学改革需要,完善教学管理方法制度。按照二级管理模式,制定管理工作流程。实施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双线制”管理模式,强化监督机制。实行教学基本资料上网公开的制度,增强信息对称,强化对学生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姚锡远.新建本科院校概述及其基本特征[J].河南教育,2008,(6). 
  [2]章跃.关于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思考[J].江苏教育,2009,(2). 
  [3]蒋成勇.重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建设 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健康发展[J].国家行政管理学院学报,2009,(8).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谈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研究04-26

试论90后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04-26

浅谈服务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研究04-26

试析面向市场需求的数学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04-26

试析高校班级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培养探讨04-26

试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问题与对策04-26

当前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的分析04-26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设想04-26

试论特色化发展下的大学校长的领导能力建设研究04-26

试析对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探讨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