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 寄宿制学校 校园文化 内涵 功能 构建
摘要: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出现对中小学校园文化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对农村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解读的基础上,着力阐述了构建农村学校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逐步到位,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办规模化的寄宿制学校已成定势。这种背景下的校园文化构建也需要在继承优秀传统范式的基础上再度思考,发展创新。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按照著名文化学家梁漱溟“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的论断,我们可以把中小学校园文化理解为校园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它是依附和从属于社会大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学校管理者依据社会的要求,带领全体师生在朝着学校办学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主要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的内容构成。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整个风貌的体现,是学校的底蕴和灵魂,如办学理念、学校目标、道德观念、校园舆论、人际关系、师生素养及教风、学风、校风等。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校园行为文化主要指校园人的言行举止的养成,是校园精神文化在个体上的外显。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指体现校园文化内涵的物质环境,如墙壁上张贴的名人名言和校训、庄严的旗台和飘扬着的国旗、校园文化橱窗、校园标志性建筑等布置和设施。这四个层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以内隐或外显的方式共同影响校园人。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
中小学校园有别于成人世界,它受中小学生质朴、纯真的影响,充满着童话般的梦幻,展示着理想般的希望和追求。中小学校园特点和文化内涵决定了它必然具有以下功能:1.教育功能,这是校园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的特征。2.约束功能,主要通过规章制度、校园环境、校园风气和团体氛围等来实现。3.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管理者带动全体教职工转变观念,把个体利益与学校命运和学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共识,真正实现教育服务于学生。4.激励功能,表现在校园文化为师生提供了享受文化和创造文化活动的空间,激发他们更高的参与兴致,使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投入到校园文化的自觉构建中。5.娱乐功能,表现在让学生浸润在蕴涵着浓浓的真、情、善、美、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中,使他们乐在其中,愉快、安心、舒心、开心地学习、生活和发展。
三、校园文化的构建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的构建中,我们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基础,搞好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条件,使他们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目前,一方面我们将校园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和配备,着力解决好寄宿生的食宿用房,开辟寄宿生活动场所,配置食宿设施,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布置我们的校园、教室和寝室,使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注重校园环境的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让人心情愉快,精神轻松,做事的积极性高。学校要想方设法做好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时时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对校内道路、活动场所及绿化区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让校园的一景一物,甚至每个角落都说话。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温暖的家园和幸福的乐园。
2.抓重点,搞好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制度文化包括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文娱活动方式等,是校园人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校园制度文化坚持正确导向,着眼点是建立竞争机制,使校园活动(包括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常处于竞争状态之中。学校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所形成的良好班风及校风都能得到有力的保证。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当前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制度文化建设必须着手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抓好有关寄宿制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完善。针对具体实际,大致上制订好诸如《寄宿制学生章程》、《学生寝室管理办法》、《寄宿制学生食堂管理章程》、《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办法》等,并且力求量化、细化,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遵循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二是要抓好制度意识的培养。学校要高度重视师生制度意识的培养,因为制度文化建设是关键。要利用政治学习、集体晨会、家长会、班队课等一切舆论宣传阵地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三是要抓好制度的实施。学校规章制订制度并不等于就能自然而然形成校园制度文化,校园制度文化能否起作用主要表现在制度能否被校园人所接受,只有当制度这种“外在文化”转变为校园人的“内在文化”时,才能发挥其作用。在抓制度落实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营造实施制度的条件,使其得以顺利实施。
3.抓难点,搞好行为文化建设。
如果说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静态的话,那么学校的行为文化就是动态文化了。可以说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融化到师生员工血液里后的外化,是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最深刻的部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都是要通过一定的行为和有组织的活动来进行的。如果能用文化来审视这些行为,并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参与形成与学校办学理念相吻合、富有个性、鲜活的行为文化,那么,这所学校离文化育人的境界也就不远了。
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着力点应在寄宿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寄宿生生活辅导老师及食堂从业人员的行为管理上。寄宿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一是加强生活教育,教他们学会过完整的集体生活,学寝室床铺的整理,学生活用品的摆放,学衣鞋的洗刷,学自己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二是加强保健教育,教他们学会保护自己,学基本的生理卫生知识,学常见病的防预,学自己照顾自己的本领。生活辅导老师和食堂从业人员的行为管理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来实现,一是实现观念转变,要发自内心地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二是加强专业培训,从厨房饭厅抓起,抓实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防微杜渐,严格要求工作人员规范操作,尽最大努力为住宿生提供最优质、最实惠的服务,让他们在这种良好的服务文化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4.抓关键,搞好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目前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周边撤并了一些小规模村小,使得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显得刻不容缓。主要要抓好两方面的建设。一是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具有深刻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激发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具有保护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的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当然,任何优良风气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需要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因此,我们在培育优良校风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挠。二是人际关系建设。校园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学校管理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和教育观,要充分尊重和保护自身服务对象的正当权益,培育民主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积极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杨全印,孙稼麟.学校文化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1.
[2]宁轲.浅析现代学校制度与学校文化的关系.湖北:新课程研究,2006.8.
[3]蒋忠.班级文化的建设.山西:教学与管理,2002.9.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阿拉伯商人社区归属感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04-26
经验与借鉴:日本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04-26
国外对低碳消费的研究04-26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并购重组经济学的分析04-26
关于日本国民的就业问题解析04-26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04-26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应对反倾销对策研究04-26
国际EPC交钥匙合同中业主方的义务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