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农村留守母亲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非语言交际行为

时间:2024-04-26 07:43:58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留守母亲 留守儿童 家庭道德教育 非言语交际
    摘要:在留守儿童的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留守母亲的非言语行为诸如面部表情、眼部行为、手势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革命老区部分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留守母亲在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以期为该地区儿童家庭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引言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达5800万人〔1〕。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深刻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本文针对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革命老区部分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该地区留守母亲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道德教育。 
  2. 非言语交际行为 
  人类的信息交流载体除了言语符号外,诸如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非言语行为也具重要意义。当言语行为受限制时,非言语行为能够替代、补充和强化言语行为〔3〕。 
  2.1 手势: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总会使用手势传递信息,笔者发现留守母亲在指导孩子完成某事的情境下该情况较频繁。例如孩子房间没有整理好或作业没有完成,母亲会指着房间或书包命令孩子尽快完成。"指"这一动作是对言语的重复与强化,对自我约束力较差的孩子具有权威性,有助于督促其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教过程中适当运用权威手段,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留守儿童大有裨益。 
  2.2眼部行为:问卷中34.4%的儿童表明母亲会瞪眼睛禁止自己随意加入长辈交谈。这一非言语行为对儿童具有较强威慑力,不易引起在场其他人的注意而导致面子受损。留守儿童在道德方面出现小问题后,部分留守母亲会不理睬或低着眼睛以示生气;当母亲听到别人对孩子的称赞后,虽因自谦没有直接发出表示开心的言语,但瞳孔放大且变明亮,表明了喜悦;当孩子行为不当时,母亲会眼神犀利瞪着孩子以示停止。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在不伤害亲子关系的情况下,适当合理使用不易被外人察觉的细微眼部非言语行为,既可避免当众言语批评孩子伤害其自尊心,又可以让孩子自觉领悟到自身行为的不当。 
  2.3脸部表情:在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母亲的脸部表情不免会与言语冲突,但往往透露出其真实想法,如说反话现象。此时孩子因被母亲讽刺而充满了挫败感,加深了亲子隔阂。在留守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母亲要注意自己的措辞与非言语行为,不要用无意间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2.4 身体姿势:问卷中所列的留守母亲家教非言语行为中,"假打"的选择率较高。"假打"时,母亲的身体向孩子倾斜,并未真正挪动步伐或只向孩子小跑几步。这样的身体姿势既可以警告孩子改正错误,也增强了亲子间的和谐,为家庭生活添加了乐趣。 
  2.5 身体活动:99.1%的留守儿童指出,因经济水平所限大多留守母亲对孩子采取口头或非言语行为(脸上显露出喜悦、拍拍你的头)鼓励方式。这种表扬方式不仅杜绝了孩子的功利心理,更增进了彼此情感交流。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笔者发现,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留守母亲习惯把手臂交叉放于胸前。在丈夫外出打工后,留守妇女担起了教育子女的重任〔2〕。"手臂交叉放于胸前"揭示了在家庭德育过程中,母亲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展现了凌驾于孩子之上的家长权威。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留守母亲受教育机会较少,对家庭德育科学方法知之甚少。当孩子的道德行为出现问题时,若留守母亲总是以绝对权威的家长姿态对其进行教育,会导致彼此的误解甚至冲突。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应积极配合学校,以家长会的形式对农村留守母亲进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指导,改变其根深蒂固的家长权威思想。留守母亲自身也要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广播加强对亲子平等关系的认识。 
  用脚在桌底下踢孩子的非言语行为取代言语告诫了孩子尊重家长权威,也显示了面子文化对留守母亲的影响。在此类农村留守家庭中,抚养孩子的重任几乎全部落在了留守母亲身上,当初的"子不教,父之过"演变成现在的"子不教,母之过"。 母亲采用隐秘的腿部非言语动作,既可以向外人掩饰自己在子女教育上的缺陷,又可以教育孩子。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而言目的并不明确,他们也许并不明白母亲为何会偷偷在桌下踢自己一脚,不如直接用温和的言语提醒奏效。 
  笔者通过访谈发现,母亲与子女发生了小误会后,前者往往会作出非言语行动积极进行和解。如在桌底踢过孩子或是当众批评过孩子后,母亲的态度显得温和得多并作出相应的非言语行为(如在饭桌上她还不断地夹菜给孩子);若母亲不得已动手打了孩子,她会在恰当时机用身体部位对孩子爱抚等等。此类的非言语行为是对之前的言语或非言语行为的补充与强化,母亲向孩子暗示了自己的苦心,促进了亲子关系。在长期只有留守母亲与留守儿童独处的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综合采用"恩威并施"的教育模式协调家庭和谐氛围与亲子冲突尤为重要。 
  3.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道德教育不仅关系着儿童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未来新农村建设。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了茅山地区农村留守母亲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对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家庭道德教育进行研究,试图为留守母亲与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2〕 公凤华,论留守儿童父性教育的缺失〔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5)。 
  〔3〕 Mark L.Knapp,Judith A.Hall(2002).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Human Interaction〔M〕. New York: Wadsworth,2002.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浅析高职英语职业化课程建设实践探索04-26

关于高职院校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创新研究04-26

浅议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培育,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综合素04-26

地方院校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探讨04-26

浅析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在毕业论文中的指导作用04-26

试析函授教育师生教学交往的价值04-26

浅谈大学体育教学如何服务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04-26

试论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问题探析04-26

关于成人高等院校的办学特色化发展04-26

试析高等职业院校“区域性”特征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