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大力培育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举措。应该通过城乡统筹互动、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引导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示范者队伍、加强农民自身教育等多种路径来加快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不断壮大社会主义新农民的群体力量和数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注入动力。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民;城乡统筹;创业教育;农民教育;自我教育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是我党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而社会主义新农民则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力量。大力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举措,必须要努力探索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的有效路径,加快农村的人力资源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建设。
一、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的重要意义
1.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
只有让农民既能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又能与其他社会主体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内在地统一于广大农民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广大农民才能真正全面地发挥和实现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目的归宿都是为了农民,都要依靠农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力量和核心力量
农村经济的发展、基层民主的推进、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建设以及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都离不开大量新农民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思想素质,加快培养大批的社会主义新农民才能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农村和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3.加快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
近年来,由于企业产业升级、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代农民工素质不高年龄偏大、国际国内消费需求不足、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全球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大批农民工返乡,农民就业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另一方面沿海一些企业出现用工难问题。加快农村的人力资源建设,培养大批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和新生代农民工是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内涵和构成范围
1.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内涵和素质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指出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应当就是新型农民的具体内涵和素质要求。
有文化主要指拥有一定的知识和文化水平,能够接受新事物、具有现代民主、法治意识,具有较高的文明素养和先进的思想观念。文化文明素质是反映我国农民整体水平的基本素质,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和文化水平,也就没有新农民。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大部分文盲、半文盲分布在农村,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和农业职业教育的数量偏低。部分农民缺乏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和丰富的文化生活,生活、思想观念陈旧,封建迷信十分严重,缺乏法治观念。农民的文化文明素质低下已经不能适应建设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建设农村先进文化,提高农民的文化文明素质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工程。
懂技术主要指农民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经验、生产技能,能够运用各种现代信息工具获取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的能力,比如,农副业、畜牧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化肥、园林、果木、饲养、市场经营等技术和信息以及各种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等。技术素质是农民素质的主体部分,在实现农村小康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会经营主要指农民具有一定的市场分析意识、市场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由于我国农村普遍交通落后、环境闭塞,农民文化程度偏低,长期受计划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影响,我国农民参与市场经营的意识和能力普遍偏低,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农业经营的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是今后培养新农民的重要内容。
2.社会主义新农民构成范围的理解
传统农民概念的理解主要从职业、户籍和生活范围来界定,主要指居住在农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并具有农村户籍的劳动者。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这一群体的职业、户籍和生活范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农民概念已经无法概括当前中国农民的现状。一部分农民尽管具有农村户籍但已经离开了农村长期居住生活在城市,从事工业生产、市场个体经营、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和职业,主要以农民工群体为主,这一部分数量较大;一部分农民甚至在城市置业获得城市户籍转化为市民,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农民尽管生活在农村,但主要从事各种非农产业(如农村经营、农业技术服务、农村保险从业人员等);随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城市居民也进人农村置业、投资、租地从事农业和非农生产,也壮大了农民群体的力量。
社会主义新农民的构成范围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来加以理解,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群体构成:具有农村户籍身份,仍然从事农业生产但具有新观念、新技术的农民群体;具有农村户籍身份,已经外出务工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但收入仍主要投向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群体(以农民工群体为主);没有农村户籍身份进入农村置业、投资、租地从事农业和非农生产、支教、送科技下乡的城市居民群体(事实上从事农村农业职业,为农村建设注入了资金、技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等);曾经外出务工但已经返乡创业建设农村的农民群体;居住生活在农村从事农村生产经营管理和农业服务的群体(如农村基层干部、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农业渔业农机技术员、农村教育工作者、乡村医生、农村文化工作者等)。只有扩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民构成范围的理解,才能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农民群体的分化现状,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指明方向。
三、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的路径分析
社会主义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和核心力量,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探索多种路径来加快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壮大新农民的群体力量和数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注入巨大的动力。
1.通过城乡统筹互动扩大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培育范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通过城乡互动培养新农民,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一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帮助农村培养和壮大新农民的力量。要加大城市对农村、农民的服务和帮助作用,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支持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技推广一线工作。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培养新型农民”;要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引进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推进农业科技进村人户……着力培育科技大户,发挥对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资金、技术,带来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要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二是要送出去培养新农民、扩大新农民的视野范围。要派遣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到城市和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先进技术,开阔农民的视野,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成为农村经济的带头人。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2.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努力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民的文化素质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的根本举措和基础工程,应该加大对农村各类教育事业的投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要通过改善农村教学条件、免收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派遣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等措施,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要“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通过发展面向农村和城市的各种农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既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又可以向城市转移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社会就业;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开设农村急需的农业种植、畜牧兽医、农机维修、农技推广、农村经济管理等专业,支持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扩大农村招生规模,鼓励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接受正规职业技术教育,通过设立助学金、发放助学贷款等方式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要采取有效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引导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当村官、提供农技服务、就业创业等,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要通过开办农业技术夜校、选送到各级中高等职业学院深造、发放教育券、开展农村远程教育等方式开展大规模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骨干农民,为现代农业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经营主体。要“加大‘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培训机制。适应制造业发展需要,从农民工中培育一批中高级技工。鼓励用工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定向、订单培训。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民转移就业培训”。
3.大力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农民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农村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要通过为农民送书、举办知识讲座、组织文艺团体下乡演出、送电影下乡等送文化下乡活动和“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农民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和各类文化科技资讯,积极引导农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组、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引导、支持农民创业,不断扩大创业型农民群体
各级政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大力引导、支持农民创业,不断扩大创业型农民群体。政府要努力开展农民创业教育“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要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要“采取各类支持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要“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主体作用……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为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环境”。要“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
5.突出抓好重点人群培养,建设一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示范者队伍
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示范者是加快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情、国情决定了培养新型农民不能齐头并进,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人群的培养,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示范者队伍。要通过选拔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帮助工作等方式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基层组织负责人,带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要通过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培养一大批农民技术员,带头使用和传播先进农业技术;要着力培养一大批种养能手,率先发家致富,带动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培养一大批经营能人,兴办实体,繁荣农村市场,形成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村产业群体,要造就一大批活跃在农村发展建设各领域的能工巧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面貌。
6.加强农民自身教育,就地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比较落后,农民普遍缺乏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知识信息更新日新月异的要求,要真正造就大批的社会主义新农民,还必须不断引导农民加强自身教育以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主体作用。农民的自身教育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了解国内国际形势、国家的大政方针、我国现行的农村政策;可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掌握专业技能,提高生产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参观、考察,学习别人的先进生产工艺、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可以组织农民社团、农民协会,开展各种学习交流活动。
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关键举措和重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应该不断探索各种有效路径来加快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壮大新农民的群体力量和数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注入巨大的动力。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关于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若干问题探讨04-26
关于高职院校的“三服务”办学模式浅析04-26
试析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现代化04-26
浅谈创新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体系 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04-26
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枯竭及预防措施04-26
试析高校礼仪教师职业形象的塑造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