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续的影响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调查表明,温州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就业价值取向;当前,高职院校应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来转变高职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毕业生本人应加强心理调适,正视现实,改变观念,长远规划,不怕挫折,使自己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
〔关键词〕金融危机 价值取向 自我调适
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受其影响,当前中国外需市场明显减弱,对出口依赖程度相对较高的温州等东部沿海地区的民营企业首当其冲,尤其是温州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相对更多。据温州人才市场2009年一季度人才供需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一季度入场招聘企业1994家,提供岗位30789个,比2008年同期分别下降了7.5%和14.4%。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以及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剧增,形成了我国社会沉重的就业压力。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前,如何消除金融危机影响,消除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的不良影响,实现成功就业,对国家、学校或者学生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全面地了解当前地方高职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和特点,笔者通过对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部分2010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一些访谈情况就温州市高职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分析,探讨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与建议。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向温州三所地方高职院校2010届毕业生共发放问卷3000份,其中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600份,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0份,温州科技职业学院200份;回收问卷2832份,有效问卷2825份,有效问卷为94.2%。在成功接受调查的2825名高校毕业生中,男生为1283名,占45.4%,女生为1542名,占54.6%。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温州高职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
(一)关于择业方向的选择
在毕业生择业方向调查一项:选择政府部门的占7.6%,事业单位占8.9%,国有企业占8.1%,私营企业占57.6%,自主创业占10.2%,其他7.6%。调查中可以看出,私营企业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选择,说明毕业生就业观念日趋合理和现实,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趋于吻合。另外有10%左右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比上一年增加了2.1个百分点,说明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和引导已初步取得成效,比较符合温州的区域文化氛围。
(二)关于起薪工资的选择
工资薪酬是每一个毕业生就业中关注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薪金期望标准高低往往对成功就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0届高职毕业生就业起薪工资调查显示,9.3%的毕业生选择在1000元以下,48.1%毕业生选择在1000~1500元之间,30.4%毕业生选择在1500~2500元,12.2%的毕业生选择3000元以上。可见,在金融危机影响下,2010届大部分毕业生们对月薪期望值趋于合理。
(三)关于影响择业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依次为:认为缺乏工作经验占41.8%,认为专业知识不扎实占15.3%,认为缺乏求职技巧占14.9%,缺乏就业信息11.2%。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大学生普遍感受到自身缺乏实践工作锻炼、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不足、缺乏足够的就业信息和求职技巧培训。
(四)关于择业渠道的选择
调查结果表明,有52.1%的毕业生希望通过各种现场招聘会来进行择业,25.30%的毕业生希望通过各种招聘信息网寻找就业机会。现场招聘可以与用人单位直接面对面交流,网上招聘信息多且节省择业成本,因而这两种渠道均受到毕业生的欢迎。另外有15.25%的毕业生选择等待家人亲戚安排,说明部分高职毕业生仍存在较严重的依赖心理。
(五)关于就业地域的选择
在就业区域选项中,58.62%的毕业生选择在温州市区就业,25.20%选择回原籍就业,12.93%选择到基层就业,3.25%选择外省就业,从就业地域意向看,大多数毕业生选择的出发点是发展机会多、生活环境好。对毕业生最具吸引力的就业地域是温州市区和京津沪等地区。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很多学生还是不太愿意到基层就业,仅有一成左右的毕业生有此意愿。
(六)关于就业前景的选择
在对就业前景认识选择中,仅有17.6%的大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感到乐观,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37.2%的大学生“悲观,估计自己难以找到满意工作”,45.2%的毕业生选择“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许多高职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担忧。
三、当前影响温州高职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
(一)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
面对新的就业形势,部分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存在认识偏差,就业观念更新不及时,就业期望值偏高。调查显示,有43.4%的同学表示由于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用人单位职位薪酬过低,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心理容易产生困惑和消极情绪,从而造成择业选择面过小而影响了就业。
(二)缺少实际工作经验
大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职业技能,这是将他们挡在了职业岗位大门之外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近半数的毕业生认为缺乏实际工作操作能力,不适应社会要求是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这与长期以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社会的倾向未得到根本改变有关,使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三)缺少必要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就业市场实行的是双向选择的原则,无论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自己,都希望获得最全面、真实、有用的信息。调查显示,毕业生非常重视各类招聘信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招聘会已成为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学生就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当问到“您希望从哪些渠道获得招聘信息”多项选择时,选择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占72.5%,选择各类招聘会的占63.3%。这足以说明温州市各大院校和社会的就业指导工作是有效的,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很少通过社会、家庭、朋友等其他渠道,对学校存在很大的依赖心理,存在着“等、靠”的现象,主动就业、积极参与就业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缺乏择业的主动性。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转变高职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对策建议
(一)学校层面
1.主动适应区域变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创新订单式教育,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定位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院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三是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四是要进一步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提高合作企业层次,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
2.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提高就业指导效果。一是增强就业指导队伍的稳定性,通过引进和存量调整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现有队伍的正式编制人员比例。二是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要积极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创造便利条件,逐步建立一支具有职业指导师资格的专业队伍。三是加强对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的监控和管理,明确授课目标,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市场适应能力。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整大学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要顺应知识增长、学术发展的新趋势,开发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并适度、适量地在大学生中开设实践型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要大力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一批大学生教学实习和就业实习基地,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加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一是要以就业为导向,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二是要积极开展就业工作研究,提高对就业形势的判断能力和指导能力,主动调整就业工作策略。三是要加大资源投入,形成一个涵盖就业指导、毕业生推荐、就业信息发布、企业招聘服务、就业手续办理的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以促进就业质量的提升。四是要探索与就业专业机构的合作,促进就业工作市场化。五是要密切与相关行业协会的合作关系,形成专业负责人联系行业协会制度,依托行业协会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二)学生层面
1.改变择业观念,找准自身定位。高职毕业生应及时合理地调整就业思路,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思想。要理性调整期望值,使自己和家长的就业预期适应社会需求与现实,学会低姿态求职择业。高职毕业生只有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才能真正应对就业难的局面。
2.客观评价自己,找准切入点。高职毕业生应认真仔细地分析自身的优、劣势,要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自身具备的能力,去定位工作岗位,找准就业切入点,适当放低薪酬要求,抓住一切可能的就业机遇,从基层做起,从初级岗位做起。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职学生应利用各种机会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一些宏观经济走势和就业形势,积极调整个人的职业兴趣爱好,努力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要珍惜与重视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的机会,把专业实训、顶岗实习作为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的重要途径;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公益活动,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进行培养锻炼,尽早规划自己、充实自己、磨炼自己,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和管理经验,提高就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4.应对择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大学生要会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或自我激励,或合理宣泄,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去争取新的机会。择业过程是大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主动调整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如果能通过求职而增强自我心理调节与承受能力,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04-26
试论知识育人在高职专业课程中的渗透04-26
探析新建本科院校学院制管理模式的思考04-26
试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04-26
谈高职院校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习的措施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