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逐步显现出来,这一问题给高职院校、学生、教师以及社会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并从教师自身角度提出了调适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师 职业倦怠 自我调适
职业倦怠对教师而言是一种隐形的职业伤害,不仅影响教师的工作,而且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而有关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这种形势下,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倦怠的定义
“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于1974年提出,主要是指助人职业工作者由于长期从事“人际工作”而产生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对工作无热情、倦怠等负性态度的现象。此后,广大学者对职业倦怠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定义。其中最常被引用的是马斯乐(Maslach)和杰克森(Jackson)关于职业倦怠的定义:“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情感耗竭是指个体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人格解体是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负性、冷漠、过度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感降低指个体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感下降,消极评价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学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职教师随时要面对新的挑战。如果高职教师不能妥善处理各种问题,长期累积的压力便会损耗他们的工作热情,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使他们以消极的态度面对学生、同事和工作。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教育家德沃肯(Dorkin)曾说:“且不论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体及学校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教师的学生才是最终的牺牲者。”职业倦怠往往使高职教师产生急躁、疲惫、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他们对学生的关注必然会减少,对学生的管理也会变得松散。同时,职业倦怠所带来的人格解体也会使高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变得冷漠和疏远,甚至可能对学生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
2.对教师的消极影响。职业倦怠对高职教师的消极影响表现为四个方面。首先,职业倦怠会导致高职教师经历较多的焦虑、自卑、抑郁等消极情绪,同时,悲观、责备他人、自我贬损、抵触新事物等状况也会经常发生。其次,在认知层面上,职业倦怠产生的去个性化使高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对学生失去关爱和耐心。再次,职业倦怠往往造成高职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容易导致教师被负面情绪主导,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由于情绪上的敏感多疑,在出现人际冲突时,教师往往倾向于对他人的言行做出负面解释。对工作的不满和失望常常会使教师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回避和退缩。最后,职业倦怠直接影响高职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职业倦怠所导致的社会生活功能受损严重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活动,由此带来教学效率的降低、绩效下降,调岗、降级等惩罚也会随之而发生。
3.对教学的消极影响。职业倦怠往往导致高职教师的观察力、决策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弱,由此,高职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也会下降,甚至可能产生漠视学生的状况。与此同时,对学生缺乏关注会使师生的沟通出现问题,影响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最终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同时,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引发职业意识淡漠,在职业行为上体现为工作投入减少、不备课、不写教案、上课照本宣科,对学生缺乏耐心,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4.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最终会落实在教育质量上。教师的素质必然会影响到教育质量,进而影响国家的竞争力。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往往使教师的人际关系受损,进而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另外,如果高职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无法立足职场,就必然会给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而是社会、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和教师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预防和解决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从多方面加以思考。从教师自身来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对职业倦怠加以防范和缓解:
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高职教师应正确地认识职业倦怠。首先,教师应认识到职业倦怠是一种不良的病症,会影响他们的教学质量、工作效率甚至身心健康,绝不能听之任之。其次,由于职业倦怠在教师行业中的发生率比较高,因此,教师必须清楚什么是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有哪些。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师就可以以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去缓解职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最后,教师应该意识到职业倦怠并不是只在一生中发生一次,“它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潜进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学着识别自身职业倦怠的症状,并在危害产生之前捕捉到它,那么我们就能很快地恢复平衡,而不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期。”
2.树立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信念。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需面对多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无论是宏观的社会制度还是学校的行政管理制度都对这些社会关系的处理有着外在性制约,这种制约必然会导致教师对制度产生抵触情绪。同时,任何外在的制度都不可能监督教师的所有行为,如果没有内在的约束机制起作用,外在监督的效果也未必明显。因此,强制性的管理制度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教师的行为需要有“自我监督”的机制,这种机制实际上主要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有了良好的道德,就会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舆论氛围,也会以职业良心和信念的形式形成“我自监督”机制。这种内在的心理机制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良心,另一方面是教师的责任感。实践证明,规范教师的思想行为是强化教师的良心和责任感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促使教师在内在力量的推动下,在外在社会舆论的鞭策下,成长为优秀的教育人才。
3.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许多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并非来自业务方面的压力,而是来自于自身知识的枯竭。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这使得教师不自觉地放松了对专业的学习。高职教师可以通过专业知识进修,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地预防止职业倦怠。
4.学会管理消极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在心理健康中具有核心作用。积极的情绪对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长期积累的消极情绪则很可能导致人的身心受损。在繁重的工作、复杂的教育对象和变化莫测的世界面前,个体势必会表现出消极情绪。对待消极情绪,不要回避,更不要压抑,而要学会正视它、管理它,积极采用各种情绪管理方法。只有将消极情绪及时宣泄出去,高职教师才能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如果一个人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他往往同时拥有高水平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就比较容易成功。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将自己和谐地融入社会,保持健康的心理。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探析新建本科院校学院制管理模式的思考04-26
试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04-26
谈高职院校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习的措施04-26
起来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