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误区

时间:2024-04-26 07:43:06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在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也存在着重技术、轻技能,重专业、轻综合,重就、,轻发展等误区。要改变这种状况,高职院校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误区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促使了我国高等教育各层次比例日趋合理化,也大大缓解和改善了我国人才市场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然而由于受办学定位不准、办学观念滞后、办学条件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着诸多误区。 
   
  一、重技术,轻技能。 
   
  所谓技术的解释是:1.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操作方面的技巧。2.技术装备,生产上用的各种机械,仪器,仪表,工具等设备。教育中所指的技术主要是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种,即作为主体的人和客体相互作用中积累的经验和技巧。而技能在中华字典中的解释是:掌握和运用专业技术的能力。从词义上讲,技术的概念要比技能的概念宽泛的多,只要是参加生产劳动并有一定的经验,就会产生技术。而技能则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理解并运用规律去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能力。技术的获得不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而技能的获得则是教育机构重要的职能之一。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往往把职业教育狭义、片面的理解为技术教育,甚至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就是教会学生一门技术,让学生在就业中有一技之长。这种教育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降低了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应有作用,把高职院校的职能和一般的非国民教育系列中的其它技工培训机构的职能混为一谈,使高职院校作为的大学的首要职能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职能大大折扣。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重专业,轻综合。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化分过细,在刚刚恢复高考后为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过应有的贡献。但是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专业化分过细一方面限制了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使得高等教育培养的人不能很好的服务社会。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许多教育家和高校都提出要改变专业化分过细的现状,加强基础性教育。国内著名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己采取了大类培养的教育模式,即大一,大二学生不化分专业,课程设置中文、理相互渗透,在夯实基础课之后,再进行专业教育。同时加大选修课程的设置比例。事实证明,这样的培养模式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普遍反应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强,人格健全,思想道德素质高,适应社会能力强。高职院校由于学制短,时间紧,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往往急功近利,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许多高职院校尚无完善,成熟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体系。类似于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这样的基础课在课程设置中几乎没有,或是比例很少。再加上高职院校大多紧跟劳动力市场变化,重理工,轻文史,像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史教育,礼仪道德教育这样的课程或是相关的实践活动少之又少。这种培养模式使得高职院校提供的教育与人本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发生严重偏离。 
   
  三、重就业,轻发展。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tin .Trow)1973年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他根据一个国家的高等学校能够容纳适龄人口的比例,把高等教育发展划为三个阶段: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大约在15%以内的为英才(即精英)教育阶段;大约在15%-50%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在50%以上为普及教育阶段。高等院校学生毛入学率达15%至50%之间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众化阶段的特征之一就是与精英教育相比,大学生开始出现就业困难的现象。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毛入学率达22%,己进入大众化教育的初步阶段。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大幅提升,一方面整体提高了国民教育素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但是,也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仅50%,创历史最低水平。同等水平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高,维持在80%至90%之间。在这种条件下,一所高职院校是否办得好,是否有足够的生源,衡量其标准之一就是就业率。因此,大多高职院校都将就业率放在了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位,从理论课程设置到实践环节,紧紧围绕就业做文章。使得高职教育带有很强的工具性色彩,而不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诸如高职院校学生的继续教育等问题尚未被纳入日常教育体系中来。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误区己严重制约了学生和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高职院校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相结合,既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要加强和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培养的人才既有生存的能力,同时也具备发展的潜能。这不仅是人本质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试论教师职业自我的内涵与策略04-26

试论艺术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04-26

试析新生代农民工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研究04-26

关于卫生职业技术院校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04-26

浅谈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思考04-26

浅析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入CIS元素的可行性04-26

浅谈幼儿教师自我和谐状况的调查与分析04-26

试论幼儿教师的语言素养及其思考04-26

浅谈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研究04-26

试论新型农民的培育与农村基础教育适应性改革初探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