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作为以传承与创新文化为使命的高职院校,其办学必然遵行一定的文化逻辑。办学成效卓越的高职院校,往往在与社区文化相融、同企业文化对接、让学生文化突显及靠制度文化保障等方面“给力”。只有营造具有高职院校特点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才能真正彰显其独有的文化育人旨归。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逻辑;企业文化;学生文化
英国学者迈克·克朗说:“不论‘文化’如何被定义,我们都应该把它放在现实生活的具体情景中,放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去进行研究,……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一个特定的场所如何获得文化意义,以及文化又是如何利用这些场所实现其意义。”作为特殊类型的育人之地和文化之所,高职院校要获得并实现其文化意义,其办学理应遵循一定的文化逻辑。所谓文化逻辑,是指一定的文化主体在学校内外特定的时空条件下,通过选择性地接受文化熏陶,以生成某种预期的文化人格的理路。本文试图以办学成效卓越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此加以进一步说明。
一、有机融入社区文化,开放性办学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
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向度上生成的。从文化社会学来看,社区是文化的土壤,社区结构的形成有赖于文化的制约,文化的孕育和传承又存在于社区的社会活动和生活工作之中。因而,社区文化是一种家园文化,是社区的地域特点、人口特性以及居民长期共同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社区成员在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之总和。涉及面涵盖社区内的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等。
宁波位于杭州湾入海口处,作为一个独特社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宁波文化是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结合。这种结合的主要落脚点就在于它形成了宁波的商帮文化。俗语的“无宁不成市”,是说宁波商人的足迹几乎遍及了所有的集市。宁波商帮对于中国商业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宁波商帮文化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浙东学术文化和特殊的海洋文化背景。具体来说,在宁波商帮的整个奋斗历程中,强调“诚信义礼”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为经商成功提供的是一种必不可缺的道德基础和准则;重视个人逐利和务实的浙东学派则解放了宁波人的思想,让宁波人抛弃了封建社会长期“以农为本,抑制工商”的保守落后的思想包袱,为宁波人出外经商提供了思想基础;而宁波三面临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培养了宁波人兼容并包的气质,为他们走出宁波,放眼中国,远眺世界提供了实践的基础。独特的宁波文化又孕育了宁波人独有的人文品性,造就了宁波人独有的精神气质。有人将其概括成如宁波汤圆一般有粘性的集体合作精神、“闯海弄潮”的“敢为天下先”的“搏争”精神、“清清白白挣钱”而又“乐善好施,造福桑梓”的“仁厚”精神及保持低调不张扬的务实精神等等。
高职院校作为专门从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育人场所,理应有机地融入社区文化,在与社区文化的开放性互动中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以提升自身办学的实力及服务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能力。在这方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所作所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争取善款项目,改善学校的物质文化条件。宁波自古就有“义乡”之称。取得事业成功的宁波商人总忘记不了家乡父老、桑梓故土。宁波人曾经做得最多的两件事情:修祠堂和建“义庄”。后来他们把善举的目光投向了更有价值和长远意义的领域,比如国防、教育、医疗卫生、公益事业和文化体育等方面。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有几座大楼非常醒目,如顾国华体育中心、李惠利医院、海天大楼等。这些建筑设施主要来源于宁波商人和企业的捐赠,它为社区和学校开展各项文体、医卫等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如校团委为了规范和发展社团联组织活动,将顾国华体育中心的4个工作室以竞争的形式给一些能真正利用好场地的协会。又如2010年7月第二届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的首场活动——“五洲大港”首届国际港口风情大型摄影艺术展在顾国华体育中心开展。本届港口文化节以“和谐共享海洋时代”为主题的活动吸引了校内外各届人士的参与。若“精神必寄于物质”,则这些宏伟的物质设施必“可以助吾人精神之曲达”(吴稚晖语)。
二是寻求政企支持,拓展学校的组织文化空间。一方面,在我国,政府组织在掌握资源及影响力方面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另一方面,各类企业又是学生未来就业的主要场所。由于这两方面,高职院校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就不能不加强与地方政府、各类企业的密切联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努力把教育与服务地方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学科优势,发挥其联系、融洽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作用,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宁波市保税区人才培养基地(2006年4月)、宁波北仑新阶层人士培训基地(2008年9月)、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2008年11月)、宁波北仑区人力资源协会(2009年3月)等先后落户该院。这些机构的设立无疑拓展了高职院校的组织文化空间,提升了高职院校文化与社区文化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及彼此互动的水平层次。这种开放性的办学,无疑有助于学院如鱼入水般地吸纳更多有利的社会资源,进而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办学能力。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大胆融合企业文化,合作性办学提升课程的专业品质
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才。不同类型的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所需不同类型人才的使命,而且决定了具体培养内容及方式(方法)上的不同。高职院校主要为谁培养人才及如何培养?这对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效能来说,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向性问题。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对此的思考与回答是:主要为企业培养人才,通过产学研深层次合作,让企业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指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它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它不只是知识修养,还包含人们对知识的态度;它不只是创造利润的目标,还包含人们对追求利润的种种心理;它也不只是一般的人际关系,还深入到处世为人的哲学。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能取得今天的办学成就,其中的一条核心秘笈就是与众多企业的深度合作以达至双赢。这样,优秀的企业文化与学校自身的专业文化就能实现很好地“无缝对接”,大大提升了职业院校课程的专业文化品质。学院积极探求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办学之路,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借助企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多种技能训练。目前,该院已同开发区敏孚企业、中国海天集团、宁波讯达仓储运输公司等200多家企业签定了联合办学协议。如敏孚机械系就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敏孚企业合作创办的,由敏孚企业总工程师、副总经理俞岳平博士担任主任。聘请全国高校机床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数控及工厂自动化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杜君文教授担任敏孚机械系副主任,指导日常的教学和专业工作。为了吸引优秀学生报考敏孚机械系,敏孚企业总经理秦荣华先生每年为学生设置十万元的新生入学奖金,奖励高分段考入该院的新生,最高可获2.4万元。学院还聘请有关企业的业务骨干为学院专业委员会成员,参与学院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使学院的教育教学贴近企业的需要,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提高了学生就业率。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在99%以上。2006年,与宁波海天集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入选“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十大案例”,是高职院校唯一一个入选案例。由于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融合得好,以至于学生进企业后企业无须为大学生的再培养买单,这样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就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的“知行路”、“精技路”、“乐业路”等路上走上一圈,不仅可以看到宏伟壮观的“海天实训大楼”等标志性建筑,还可以发现路旁、墙壁、橱窗等地方有许多与企业用人要求有关的宣传标语或口号。如“你成为企业的首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就成为社会的首选”;“我们是企业的首选,企业的需要是我们的首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企业才会首选你”;“细节体现责任,细节体现素质,细节决定成功”;“勤学苦练,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有了安全,不一定有一切;没有安全,就丧失一切”;“人力资源是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资源”;“设计可以没有灵感,但不能没有激情”;“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进步,总有空间”;“企业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术素质、人际交往素质、良好文化素质、更新知识素质、专业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修养、应变能力、学习能力、主动性、敬业精神”。又如,在学院拓展训练中心的门口,宣传语这样写道:“在不顾一切追逐目标的路途中/你是否迷失了最真的自己/在繁重的工作与生活压力下/你是否已很难找回当年的童心与激情/在员工的抱怨或上司的责难声中/你是否需要多一些理解与沟通/在创业的艰辛或面对挫折中/你是否深感团体精神的可贵/在实施宏伟战略的进程中/你是否希望所有人都认同和使用组织所认可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在锐意改革的浪潮中/你是否期盼所有人在思考和行动时都把自己看作是企业的主人/如果能从体验中改变学习心态,提高工作能力/如果能从培训中优化团队管理,提升组织绩效/我们真诚地欢迎您走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拓展训练中心。”在拓展训练中心开展的体验式管理培训,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与员工成长需求,度身定制能够改变绩效的培训课程。再如,在学院数字科技园的一面墙壁上,有GE的品牌口号是“梦想启动未来(imagination at work)”,有对此口号的绝佳注解:“根据空气动力学理论以及经由风洞实验证明,从大黄蜂的体型、大小以及两翼张开的幅度比例分析,大黄蜂是不可能飞行的,但是,大黄蜂根本不理睬这些理论,照样在飞”。可以说,学院中此类随处可见的宣泄情感、表达意愿、凝聚人心的“漂亮句子”,让优秀的企业文化变得可触可感又“可亲可敬”。这种文化“软”实力,其实更容易转化为学生构建其精神世界的一块信仰“基石”,为他们理解并圆满完成职业院校的教育任务,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公民提供有力的思想资源。
三、努力创新学生文化,服务性办学找回学子的成长自信
学生文化是指学生入学后,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组织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产生的为学生所特有的文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与同学,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校组织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的学生,对学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影响。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教育也是文化,是社会赋予人一种社会文化意识和社会心理的过程。即文化赋予人生存的意义。被称为文化新进化论代表人物的怀特在其所著《文化科学》中指出,人的所思、所感、所做无一不取决于他的文化,不是我们控制着文化,而是文化控制着我们。在这里,所谓的文化控制着人,就是指人的生存意义由文化赋予或决定。北大学者陈平原教授曾经说过,一所好学校的学生,大都有一种特殊的气质,这是校园文化熏陶的结果。“对于学生趣味、精神、气质的形成,校园文化起了很大作用。所有这些都是学生日后怀念母校的聚集点。几十年后追忆,能想起的,不是严苛的复习考试,而是名师的音容笑貌,以及有趣的校园文化生活。”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在我国,由于受社会文化积淀的一些偏见影响,人们常把职业教育当作“二流教育”或“次等教育”,而把职业院校的学生称为普通教育的“淘汰产品”或“失败者”。许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入校时的心态往往只是为谋生而不得不学一技之能。可以说入校之初这一无奈的心态产生尚“情有可原”,但如果他们入校后的生-生及师-生等多种人际互动中,仍无法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刷新”、去改变这样消极被动的心态,那么他们就注定无法受到真正的“人的教育”。因为只要称之为教育,其所要培养的就不应当是工具性的人,而是完整意义上的目的性的人。完整意义上的目的性的人应当是拥有谋生本领、人格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正因如此,办学成功的高职院校在努力创新学生文化方面都会下大功夫,以“教育即服务”为宗旨,帮助学生找回成长的自信。这方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也可算是成绩斐然。
挖掘校友资源,推动学校的校友文化建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人典范、教师校长都可以成为学生成长的榜样,不过,从学生中走出来的“杰出(或成功)校友”在某种程度上更有积极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首批示范建设学院,在创建之初就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启动了“集聚校友资源、促进学院发展”的“名片工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培养了近五万名的校友。从地域看,他们分布祖国四面八方;从行业看,他们遍及党、政、军、工、商、文化和教育等社会各界。这种地域和行业的广泛性,决定了校友资源的丰富和多样性。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学生是学院的名片”的学生观,认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效果的终极标志是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成功,学生就如一张带有学校信息的名片,是学校最好的“代言人”,人们可以从学生身上读出学校办学的成效,这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观。
搭建育人平台,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创新素质教育理念,开展成功素质教育。围绕成人、成才、成功这一育人宗旨,确立通过成功素质教育“改变学生心智模式”、“塑造阳光高职学生”的育人目标。构建“大人文”、“大思政”、“大体育”三大育人体系,保障成功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搭建“开设成功大学班、创建素质拓展训练营、建设名片工程、成立思源基金和班级特色项目”等五大平台,打造成功素质教育的特色品牌。走进这所学校行政楼,墙壁上挂着的一幅展板尤其引人注意。上面有一幅反映该校素质拓展训练营体验“信任背摔”的照片。照片中,一位准备背摔的俏丽女生的表情相当丰富。她既相信每一位伙伴都会伸出温暖的双手,又努力在克服自身的心理恐惧;既有渴望分享的喜悦,又有难以自控的紧张。对她来说,这无疑是通过团队熔炼来实现人生一次新的自我超越。可以想像,当她喊出“准备好了吗”,站在下面接住她的团体肯定会整齐嘹亮地喊出:“准备好了!”不用说,如此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会给生活于此中的任何一个人以心灵上的亲切感或“家园感”,成为生存的“意义之所”。2007年“成功大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荣获浙江省首届高校校园文化品牌。2008年“从历史看未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名片工程”被评为浙江省第二届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学院的执行院长苏志刚教授一次在央视访谈节目《教育人生》中提到,他和老师们首先并一直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让全校入学时占到75%的缺乏自信心的学生,逐步接受了“我们是绝对精英”的理念。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只有以为学生提供最佳服务为宗旨来创新学生文化,才能真正帮助学子找回成长自信,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成功地走向社会,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四、积极建设制度文化,规范性办学抓牢永恒的效益宗旨
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说过:“尚有几句紧要的话,就是文化是要实现的,不是空口提倡的。文化是要各方面平均发展的,不是畸形的。文化是活的,是要时时进行的,不是死的,可以一时停滞的。所以要大家在各方面实地进行,而且时时刻刻的努力,这才可以当得文化运动的一句话。”对高职院校来说,能否实现其文化价值与使命,最终还要看其制度本身的质量及运行的效果。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来说,就是只有积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才能通过规范性办学打牢永恒的效益宗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职业学校校园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制约机制。虽然校园制度文化大多以文约的形式出现,但并非文约式的制度都能称得上制度文化。可以说,校园制度和校园制度文化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校园制度并不必然地成为校园制度文化。要使校园制度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需要相关成员的认同和内化。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的陈旧制度、面对生存危机的应急制度、盲目引进的与学校校情不适的“先进”制度等,常常体现出“非文化”倾向。另外,由于学校制度文化并不都是由学校自身规定的,因而对学校来说,它起码在起始阶段带有强制性,是一种“外在的文化”,或者说是“纯制度文化”。只有当这种“外在文化”被学校成员所认可、接受,从而转变为学校“内在文化”时,才能对学校成员的行为以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产生深层的影响。这种校园人一致认同和内化的制度文化最高境界表现为:遵行制度的人感觉不到制度的存在,而违反制度的人会感到一种被他人排斥的强烈不适。
校园制度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可能在很短时间里就可推倒重来。早在2003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就将该年度定为规范管理年。在执行院长苏志刚看来,由于当时高职院校发展上没有一个成型的模式可供借鉴,许多学校仍处于起步阶段、探索阶段。越是这种情况,越需要加强规范管理。经过努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已构建起了规范管理的框架,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前几年无暇顾及的管理细节,都得到了加强。通过淡化“官本位”色彩很浓的身份管理制度,树立岗位管理的新观念,建立了一个公正、竞争、开放的用人制度,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建立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素质和最充分地发挥人的作用为目标的全面的人事管理制度。具体做法是: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着力构建“小行政、大教学”的管理运行机制,精简院级行政机构,组建了行政、教学、党群三大办公室。学院现有行政人员20余人,不到全院教职工的10%。第二,实行全员聘任制,公开岗位,竞争上岗,加强岗位意识,明确职责,实行合约管理,强调依法办事。第三,打破福利型分配制度,承认差别,强化多劳多得、责权利统一的分配观念。在分配政策的制定上向教学科研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线、高层次人才和工作业绩突出的人才倾斜,尤其注重对某一领域有突出成果人员的奖励。在管理上非常倡导“以人为本”,把人文关怀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始终,着力培养尊重、团结、奋发、创造、和谐的人文精神。
当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制度文化建设不仅明确了教师及行政管理者的责权利,还积极赋予了服务对象即学生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权利。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倡导“只有学生参与的管理才是真正有生命的管理”,一届届学生在校期间主动融入参与学校的管理。例如学生会成立的教学管理委员会、自律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等组织,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成为了制度文化的倡导者和规范者,为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和民主决策机制,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说过:“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关键是学校自身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力的形成。通过上述分析和例证,不难发现,高职院校作为一个传递与创新文化为使命的组织机构,在人类文化、国家文化、社区文化等不同文化空间拓展之中,要始终立足于社区文化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以便于学校更好地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在企业文化、专业文化、通识文化等多种文化要素相融之中,要适当放大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以便于学校更好地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在学生、教师、学校行政人员等多个文化主体互动之中,要始终以学生文化主体使命的实现为旨归,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与理想;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并进之中,要始终不忘强化制度文化建设,以便于积极向上的大学精神有一个良好的生长土壤。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4/fontbr />
相关文章:
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中国政府的对策04-26
剖析奥巴马当选总统所再次激发的美国精神04-26
结合国外典型案例分析我国物流园区规划情况及改进措施04-26
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04-26
浅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04-26
三角并购解禁对日本的影响与对策04-26
关于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研究04-26
美国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04-26
试论南盟的一体化进程04-26